用红色文化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2021-10-10 03:12龙在兴王安斌刘沂赵小莉刘洪明
湖北教育·中小学党建 2021年9期
关键词:革命红色精神

龙在兴 王安斌 刘沂 赵小莉 刘洪明

“百年已是风雨兼程,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何功伟小学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和利用红色资源优势,用红色文化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创建红色校园文化,培养爱国情怀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何功伟小学以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为着力点,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在传承红色文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校训追根溯源,坚定精神信念。1941年,担任中共鄂西特委书记的何功伟在恩施被捕,面对老父亲十余次狱中跪求,他不为所动,慷慨就义,以26岁的青春谱写了一曲悲壮之歌,其“为天地存正气,为个人全人格”的铿锵誓语响彻人间。为了更好地发扬何功伟革命精神,学校经过多次会议讨论,决定把“为天地存正气,为个人全人格”作为学校校训。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开展以“弘扬校风,传承校训”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结合红色电影和音视频,组织学生听红色故事,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校训精神。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传承民族精神。

创设红色书屋,传承红色精神。倡导学生阅读红色经典,感悟红色事迹,是学校成立红色书屋的初衷。为了进一步弘扬红色精神,引导更多学生学习党史,学校专门开辟红色书屋,各班班主任带领学生在这里学习党史,重温先烈们的艰苦斗争历史。学校通过开展党史讲座、红色朗诵、文化展览等主题活动,助推党史学习教育,推动书香校园建设,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创作艺术作品,宣扬何功伟革命精神。红色经典是中国共产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创作出来的红色文化代表,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何功伟革命精神,学校将何功伟事迹编成情景剧《你好,何功伟同志》,采用师生合作的方式,讲述何功伟的生平事迹,不仅登上学校的舞台,更是走出校门,在村委会举办的党史活动中为群众表演。学校组织师生一起观看视频《回望初心:青年楷模何功伟》,学生被英雄的革命精神所感动,纷纷拿起笔,创作出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张贴在学校文化墙上。

开展红色德育活动,传承革命精神

何功伟烈士的光辉事迹是何功伟小学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革命先烈不怕吃苦,勇于向前的精神给予师生无穷的精神营养。

利用红色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近年来,学校结合何功伟烈士事迹,深入挖掘“信念、理想、坚强、奋斗”等元素作为红色校园文化的内涵,并融入红色故事中,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学校开展讲何功伟革命故事的比赛中,学生讲述何功伟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都不为所动的故事,让师生感受他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冲破家庭和社会重重阻力,在生命垂危的关头也毫不动摇的崇高理想信念。学生受到革命传统、爱国主义等多方面的教育,革命精神被深深地植根于他们的心中。

教师也参与讲何功伟革命故事活动。通过开展教师组和学生组“我是红色讲解员”评选活动,学校建立了金牌讲解队伍,积极向社会各界宣讲何功伟革命故事,让红色基因植根于青少年心灵。

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创设学校育人环境。红色资源展示了生动的革命历程和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挖掘红色教育资源,不仅可以丰富学校德育活动内容,为学校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更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收集何功伟的三封诀别信以及在狱中创作的《汨罗怨》《狱中歌声》《奴隶恋歌》等作品,形成校本教材,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诵读与体悟,让学生了解党的历史,学习何功伟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情感,进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校推动德育工作有效扎实地开展,创设红色情景剧,让书本知识变得鲜活,使革命人物的形象立体起来,使革命文化的内涵丰富起来。学校开展“我在红色旗帜下成长”展示活动,表演“红色永流传”情景剧。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用稚嫩的表演生动再现何功伟父亲到狱中探监的情景。“你是我最心爱的儿子,我这是最后求你了,你难道就真的忍心舍弃父母和妻儿吗?只要点头就可以跟我回去,你就点一下头吧!”听到白发苍苍的老父亲的哭诉,何功伟心如刀绞,但他斩钉截铁地对父亲说:“爹啊,你不要上他们的当。我为天地存正气,为个人全人格,头可断,头不可点!”情景剧将何功伟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淋漓尽致地再现。通过学生的亲身演绎、亲身感受,红色德育活动实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依靠红色实践活动,实现德育效果持续提升。每到清明节,学校组织师生到位于方家坝的何功伟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面对着何功伟烈士的墓碑,学生心情激动,思绪万千。学生代表敬献鲜花,全体师生向革命先烈默哀以表敬意,少先队员代表讲解何功伟的英勇故事,带领师生重温红色记忆。每周升旗仪式上,少先隊员代表会轮流分享红色故事;每月主题队日活动中,少先队员唱红色歌曲,阅读红色经典。在系列红色实践活动中,少先队员不断坚定理想信念。

深耕红色教育,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一直以来,何功伟小学注重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宣传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成长需求,教师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开展阶梯式红色教育活动,让学生逐步理解红色文化,进而感悟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主阵地,渗透红色精神。学校将红色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课程体系,推动红色教育日常化。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学校着重安排红色文化专题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革命历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喜爱的形式,开展红色课本剧表演;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教学生赏红歌、唱红歌,同时讲解红歌的创作背景,感受红歌中的革命情怀;在美术教学中,通过一件件作品,学生表达感悟,理解革命精神……在学科融合中渗透红色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

特色校本课程,传递红色能量。学校将红色教育研究与学校课程的研发和应用结合起来,组织全校教师开发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目前已经开发了以何功伟为主人公的《何功伟的故事》校本课程。通过学习《何功伟的故事》,中高年级学生对红色文化有了进一步认识。

三封家书传信念,时空回信表感恩。校本课上,教师对何功伟在狱中两次写给父亲的信以及《给许云同志的诀别书》这三封红色家书进行重点剖析,结合现代化教學设施,展现何功伟的革命故事。通过“读”“讲”“写”等方式,学校全面展开红色教育,如,学校利用早自习读《何功伟的故事》,利用校本课讲何功伟革命故事,教师组织学生给何功伟写回信,“我未曾生活在你们那艰难困苦而又热血沸腾的年代,然而幸运的是我在以您的名字命名的学校读书”“胜利之路尽管极其曲折,但终将通向新中国,这是您所坚信的”……学生的字句中,流露出对革命先烈的敬仰。

三首诗歌扬正气,改编创作永流传。何功伟的《狱中歌声》《奴隶恋歌》《汨罗怨》激起学生的创作欲,学校组织开展“学英雄、颂精神”主题征集活动。“你是漫山的翠林,终年守卫着这片光荣的沃土,中国革命的摇篮,你却默默地无息无声,你是天上的云海,那样的宽阔无垠”……学生用稚嫩的文字,写出一首首小诗歌颂英雄。

从入学开始,学校就在学生的心灵播下了红色的种子,用红色校园文化予以滋养,特色实践活动加以灌溉,全方位课程体系助力,为革命种子的开花结果、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环境。

创建红色校园  打造“流动红色讲堂”

何功伟小学坐落于望城坡脚下何功伟村。建校以来,学校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创建红色文化特色校园,形成“为天地存正气,为个人全人格”的学校精神,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学校结合何功伟的事迹和学生的特点,深入挖掘“信念、理想、坚强、奋斗”等元素作为红色校园文化的内涵。其具体内涵和要求如下:

信念:以坚定目标、信念至上、报效家国为主线,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精神与正视挫折的勇气。让学生坚信学业必成,事业必成,人生必成。

理想:以志趣高雅、胸怀高远、行为高尚为主线,培养学生的人生志趣和理想追求。让学生从小继承革命传统,树立远大抱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

坚强:以不畏艰险、刻苦学习为主线,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毅力。让学生懂得挫折使人成长,苦难使人成熟,磨难使人成才。

奋斗:以努力拼搏、积极向上、只争朝夕为主线,培养学生勇往直前、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无往不胜、无坚不摧的斗志。让学生懂得懒惰一事无成,拼搏成就人生的道理。

近年来,全体教师积极投入校本教材研究,倾力打造多彩课堂。学校以何功伟的故事、三封家书为蓝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校本课程,通过“教师领学+学生自学+师生互学”的方式,教师让学生诵读红色经典,感悟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

讲好红色故事,打造流动课堂。在创建红色教育特色学校的过程中,学校努力让学生做好革命精神传播者和传承者,让何功伟的革命故事进万家,让何功伟革命精神发扬光大。学校积极组织教师、高年级学生组建红色宣讲队,打造“流动红色讲堂”,把何功伟的革命故事“搬”进乡间、村舍,让村民在家门口接受红色教育。

责任编辑/陈殷

猜你喜欢
革命红色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拿出精神
中国的出行革命
追忆红色浪漫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