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课堂”协同推进 学党史砥砺初心

2021-10-10 18:17王静
湖北教育·中小学党建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新区党史师生

王静

宜昌高新区教育系统党委下设15个党支部,共有党员434人,其中在编在岗381人。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教育系统以“四课堂”为指南,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引领师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厚培营养土,修好党史学习教育“必修课”

以“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教育系统党委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任务书,排出时间表,梳理谋划重点工作34项;强化督查指导,设立1个督查指导小组、4个工作实施小组,先后召开动员会、推进会、工作协调会5次,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有序开展。将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四本指定书目纳入学习计划,作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活动日的重要内容。通过理论学习研讨、专题讲座、读书会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运用“集中研学+笔记摘录+交流分享”的学习模式,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示范领学作用,坚持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开设“夜学课堂”讲授《中国共产党简史》,以点串线带面,辐射18个分会场、1500余名教职工。

以“多频共振”促进“入脑入心”。为全面宣传党的历史,教育系统党委及所属各支部在微信平台开辟“党史天天读”“红船”等学习专栏26个,推送507期学习内容,让党史故事插上翅膀。活用智慧学习阵地,立足“学习强国”“宜昌智慧党建”等平台,引导教职工坚持“每日学、实时看、多互动”。开展党史知识“云测试”,将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引导党员教师从被动“请学”转变为主动“争学”。“多频共振”的方式营造了处处是党史课堂、时时被伟大精神熏陶、人人受红色教育的浓厚氛围。

以“实景沉浸”赓续“红色基因”。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教育系统党、团、队一体推进,组织师生前往宜昌党史馆、胡敌烈士纪念馆、徐家花屋、许家冲等地,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寻访红色足迹。师生重温入党、入团、入队誓词,为烈士陵墓培土拔草、敬献花篮,缅怀革命先烈。一则则壮烈故事、一段段珍贵影像、一件件历史文物,让师生在沉浸式场域中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

守好主阵地,打磨培根铸魂“精品课”

以思政课为关键课程。教育系统充分利用思政课教师扎实的学识,组织骨干教师合力打造红色思政课《中国有了共产党》,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课程,把党史讲得有味,变得可亲。优选思政课教师组建宣讲团,加强专题培训,精心录制宣讲课,开展云领学、云分享、云共读,以点串线带面;用好宣讲资源,邀请抗战老兵、道德模范、先进典型开展现场宣讲,实现全覆盖。开设党史学习“微课堂”,以“微视频”反映“大主题”,以“小故事”讲述“大道理”,“晨读10分钟”“国旗下微党课”等38个系列课堂百花齐放,以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把课堂讲“活”,把党史讲“透”,进一步筑牢立德树人“大阵地”。

以“‘艺’起学党史”为活动主题。教育系统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以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心”更走“新”,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高新区实验小学组织开展“童心向党,百人百画迎百年”现场绘画赛,学生用纯真的童心描绘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深圳路小学以“红歌声声唱”营造听红歌、学红歌、唱红歌的浓厚氛围;汕头路小学组织创作党史题材的剪纸作品;土门中学深挖诗词中的党史故事;车站小学以皮影戏的艺术形式再现革命故事;十九中将革命故事编排成气势宏大、催人奋进的歌舞剧《唱支山歌给党听》。

共画同心圆,落实为民服务“实践课”

深入群众,调研民情,拓宽服务半径。深化“双报到、双报告”制度,推动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参与宜昌史志馆志愿服务讲解、体育馆方舱临时接种点服务、学雷锋志愿服务、防电信诈骗宣传、环境整治等工作。适时启动“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全区教师走访学生家庭,广泛征集意见,针对反映突出的共性问题和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采取领办督办机制,并通过实施特殊群体帮扶工程,建立困难学生关爱机制,健全困境学生教育转化机制,帮助学生共计243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建立清单,挂图作战,推动实事落地。教育系统党委聚焦领导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教育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精准梳理出“十大教育民生实事”,明确责任,倒排时限,推动落地落实。如,全力推进学生营养餐工程快速落地見效;聚焦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召开专项工作督办会,成立督导小组,逐步推进 “五项管理”工作落细落实,得到市教育督导委员会的肯定;积极对接宜昌高新区金东方学校筹设事宜,在短时间内完成学校规模测算,并下达筹设批复。

破解难题,讲求实效,践行服务宗旨。为破解辖区内教师资格认定需到枝江市、夷陵区、西陵区等地办理的问题,教育系统主动对接相关部门获取教师资格审批权限,自主开展教师资格认定。为缓解后疫情时代师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系统建立高新区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成立心理疏导志愿服务团队,为师生和社区居民提供心理疏导;健全“医教协同”,与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共商共研心理健康教育难题。为破解辖区内部分民办教育机构办证“肠梗阻”的难题,教育系统积极与区建管办协商,创新消防验收和行政审批协作机制,进一步畅通行政审批“快车道”。

发现新典型,推介质效双优“示范课”

营造浓厚宣传氛围。教育系统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充分开展宣传报道,发布党史学习教育新闻动态累计200余篇,其中6篇被区党史学习教育简报选用,24篇在区微信平台发布,13篇被市级媒体发布,“童心向党!百人百画迎百年”活动被《湖北日报》网端报道。

打造一批先进典型。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在教育系统形成的时不我待、躬身奋斗的氛围中,涌现出一批干事创业的“明星”教师和砥砺奋进的优秀学子。如,张雪艳被评为“宜昌最美教师”,王晓丽获“全市优秀党员”殊荣,8名教师通过“教师荐书”“榜样先锋”等栏目亮相三峡电视台科教TV频道,8名教职工、3个基层党组织被推荐参加区级评优,6支学生代表队代表高新区参加宜昌市六运会比赛并全部获奖,百余名学生的书画、文学作品参加市级比赛。

产生一批优秀成果。师生围绕党史学习教育,以多彩的艺术创作庆祝建党百年。区实验小学组织编排的情景剧《征途·奋斗》参加全市少先队主题队日展演。车站小学开展“红之行”首届“皮影”文化艺术节,受到宜昌市女作家协会、宜昌市夷陵区文化馆、宜昌市关爱单亲家庭协会等单位的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纸飞机》《心火》等一批原创作品得到广泛传播。

宜昌高新区教育系统将继续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谋划工作实举,奋力开创高新区教育系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王秉乾

猜你喜欢
高新区党史师生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河南省国家高新区创新实力稳步提升
河南省国家高新区创新实力稳步提升
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党史篇
广东新认定6家省级高新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四川新增7个省级高新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