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交往空间适老化设计研究

2021-10-11 05:51张丹丹
广西城镇建设 2021年9期
关键词:乡村规划点状老化

□ 张丹丹

从新农村建设到美丽乡村再到乡村振兴,乡村发展始终是国家关注的重点。河南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开展乡村规划工作,于2019年启动“乡村规划千村试点”工作,在全省内遴选1188个试点村庄和1517名优秀规划设计师进行实用型乡村规划,河南省乡村规划建设进入新的高潮时期。根据《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数据显示:到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2050年,中国老龄化将达到峰值,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27.9%。整个乡村社会老龄化现象逐渐加剧。因此,乡村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

在过往研究中,关于空间适老化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及建筑空间,赵万民等以生活圈为视角,整合界定“点、线、面”空间元素,构建“树枝式+鱼骨式+棋盘式”住区适老化步行空间体系[1];周燕珉等从开发商、设计师、购房者三个主体分析居住区户外环境存在问题,并提出不同类型活动空间、户外设施、园林要素的设计要点[2];付本臣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高层住居空间进行实态调研,提出高层居住空间适老化设计策略[3];余志红以适老化理念为指导,提出养老建筑空间设计要点[4];曲艺等以辽宁省沈阳市白鸟公园为例,调研分析园内老人四季休闲活动特征,提出开放性公园空间优化设计策略[5];周保林等结合江苏省徐州市奎园居住区规划,从交通、邻里空间、绿化景观、户外设施等方面提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环境设计策略[6];马航结合老年人视觉退化特征及调研数据分析,提出居住区适老性量化与非量化两类指标[7];孟少佳选取陕西关中地区普通村落住宅进行调研,提出乡村住宅适老化设计策略[8]。本文选取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为研究区域,探讨乡村交往空间的适老化设计策略,并应用于实践项目。

1   调研概况

1.1 调研对象选取

2019年7月,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组织开展“乡村规划千村试点”工作,全省最终确定1188个试点村庄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叶县选取10个乡村作为试点村庄,本文选取10个试点乡村中的4个重点进行实地调研,分别是田庄乡岗马村、九龙办事处典庄村、昆阳办事处陈庄村、盐度办事处胡村。

1.2 乡村基本情况

乡村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乡村基本情况

2   乡村交往空间适老化现状问题

2.1 空间缺乏且布局不均衡

由于乡村交往空间缺乏,村民多是自发围聚在较为宽敞的家门前空地或林下空间。街巷空间没有适合停留的闲暇空间且绿化景观性差,人对于空间的感受生硬。广场大多设置在村庄外围边缘,因距离老年人活动范围较远,使用率较低。无论是自发形成的点状交往空间或是经过规划的广场空间,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随机性,没有考虑老年人的活动半径。点状交往空间、线状空间、面状空间在空间层次上彼此关系不大,不成系统,因而无法更好地引导老年人的交往活动。

2.2 交往空间单一且场所感差

通过调研发现乡村内除了党政中心、医疗卫生室公共服务设施外,只有小广场和自发形成的点状交往空间,老年人日常活动以闲聚聊天为主,没有其他的休闲活动。乡村交往空间尤其是广场空间多采用大面积的硬质铺装,一般只放置一些健身设施且无景观绿化,缺乏空间层次性,空间场所感差。

2.3 设施缺乏且景观审美差

乡村现有的交往空间中普遍缺乏适老化的服务设施,如适宜尺度的老年人休息座椅、道路指引标识、夜间照明设施等,在无障碍设计方面缺少残疾人坡道,给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带来不便,老年人户外交往活动的积极性降低。

另外,乡村植被色彩单一,景观的视觉和嗅觉效果都较差,且植被长期缺乏养护管理,出现枯萎、无序蔓延生长的状况,影响了空间的整体美观。同时,蔓延的枝叶也会阻碍老年人正常行走,造成安全威胁。

3   乡村交往空间适老化设计策略

3.1 构建空间脉络网,激活乡情社会

乡村建设中应充分利用村内边角空间,如乡村内部闲置空地、道路交叉口、林下空地等,形成小而多样化的点状交往空间,并且应完善道路基础设施保证道路交通功能,丰富道路景观绿化,营建舒心环境。形成以点状空间为基、线状空间引导、面状空间为核的多层次空间结构,更好地引导老年人的交往沟通,从而激发乡村活力。

岗马村规划时充分利用村内部闲置小空间营建适合老年人使用的点状空间,并且通过绿化种植软化街道空间界面。在乡村内增加3个大型的公共开敞空间;下沉式中心花园、老年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室。通过道路将各个小型节点空间串联起来并围合在3个核心空间外围,形成适宜老年人活动使用的乡情脉络网,引导、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交往互动,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升乡村活力。如图1所示。

图1 岗马村景观系统规划图

3.2 丰富交往空间类型,增加适老活动空间

目前乡村现有的交往空间主要是便于日常交谈的点状空间、广场空间,老年人除了闲聚聊天、带孩子玩乐、散步健身之外没有更多的休闲娱乐方式。单一的休闲方式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老年人的失落感和孤独感。在乡村规划过程中应增加多样化的交往空间,如老年人活动室、棋牌室、图书室等,以多样化的活动提升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品质。

以岗马村乡村规划为例,乡村中新增加3个大型公共空间:乡村中心的下沉式景观配设老年棋牌室、休息室,村子东面结合水池景观及运动场建设老年活动中心,村中心结合红色革命遗址建设村图书阅览室。通过配设多样化交往空间,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如图2所示。

图2 岗马村老年交往空间规划图

3.3 提升空间融合性,营建空间场所感

3.3.1 注重空间融合性,活跃气氛

在乡村建设中,可以将老年人的交往空间与乡村内部公共开敞空间结合布置。比如体育运动广场与老年活动中心可以相邻布置,通过规划设计让两者保持一定距离,满足老年人相对安静、闭合的空间需求,同时保持视线通透,让孩子的热情活力感染老年人的情绪。

岗马村老年交往空间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室、休憩室在配设时,都结合乡村大型公共开敞空间设置,如体育运动场、中心下沉景观、儿童游乐区等,如图3所示。确保老年人的活动空间在相对独立空间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保持联系,让老年人有融入感与参与感。

图3 岗马村老年交往空间融合性

3.3.2 灵活空间划分,提升场所感

实地调研发现,乡村街巷空间存在平直生硬、广场空间空旷等问题,这些都不符合老年人生理、心理需求。因此,在乡村建设中可以结合街道两侧绿化用地适当增加多变的点状休憩空间,丰富街道空间层次性,同时增加老年人交往空间[9]。广场空间往往承担着多样功能:健身、休闲、观赏、交谈等,可以将广场空间划分出多个小型空间,增加空间的多样性,通过打破广场空阔的视觉感受,同时注重空间的边界感,以提升老人身处空间中的安全感。

3.4 完善适老化设施,丰富景观绿化

老年人交往空间对于安全性要求较高,因此路面铺装、座椅、照明等方面需要增加适老化的设施、无障碍设计。如在地面铺装材质选择上要避免光滑的大理石、瓷砖以确保安全性。在有地面高差的地方要加设坡道和扶手,且扶手应采用舒适且不受天气影响的材质,如塑料、尼龙、乙烯等[10]。

绿化景观应注重灌木、珠、藤、草的结合,打造立体化配置,构建丰富层次感。在物种选择上,应选择本地树种,并避免有安全隐患的植被。与此同时,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植物种植、养护、修整的过程,一方面可以节省绿化养护的费用,另一方面可以组织老年人积极参加活动,锻炼身体的同时增加参与感。

4   结论

伴随着城镇化发展,目前大部分乡村居住主体呈现老龄化趋势,乡村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老年群体的需求,增加老年人之间的交往互动,激活乡情社会。乡村规划建设应从规划层面构建空间脉络网,形成点状空间为基、线状空间引导、面状空间为核的多层次空间结构,引导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交往沟通,激发乡村活力。与此同时,植入多样化交往空间,丰富老年人生活,注重营建空间场所感、完善适老化设施、丰富景观绿化,为老年人提供舒适、安全的交往场地。

猜你喜欢
乡村规划点状老化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某住宅楼的混凝土点状爆裂原因分析
贵安新区葵林村乡村规划探究
节能技术在开关电源老化测试中的应用
休闲旅游型乡村规划研究
浅谈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的描述
关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深入思考
杜绝初春老化肌
乡村规划、建筑与大地景观
HTPB热固PBX老化过程中的体积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