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池类及类似设施的防淹溺安全措施探讨

2021-10-11 01:28张志春陈清光
城市与减灾 2021年5期
关键词:安全措施盖板储存

张志春 陈清光

前言

池类及类似功能设施(简称池类设施)是常见的储存设施之一,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诸多领域被广泛使用。与常见的池类及类似功能设施有关的生产安全事故类型主要有淹溺、中毒、高处坠落等。大量事故分析表明,在此类设施的运行及使用过程中淹溺事故经常出现。

国内对此类设施有关淹溺事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事故后的调查报告中,对于各种典型淹溺事故本身规律的研究非常少见。松山湖“5·23”一般淹溺事故调查报告、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2·5”淹溺事故报告等文献资料主要对最近10年国内部分淹溺事故进行了调查,其核心是淹溺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调查分析。陈建鹏(2014)、申萃等(2004)主要研究淹溺后的救治方法、淹溺的病理生理机制等。这些研究大多数是对淹溺事故成因的研究、防淹溺管理措施的研究,但是对防淹溺工程技术措施的研究内容相对较少、简单、粗略。

国外对淹溺事故的研究较多,主要针对国外部分国家水淹溺事件的统计分析,重点放在医学救治、事故分布特点、社会治理措施等方面。对于防淹溺安全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的全面研究相对较少。

本文从此类设施运行中可能涉及的作业活动出发,采用文献分析统计表法对淹溺事故的形成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从防淹溺工程技术方面提出完善防淹溺措施的建议,希望对规划设计人员、施工及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等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池类设施

池类及类似功能设施主要用于储存各种物质(包括液体材料、粉体材料、黏性较大的混合材料等),常见的有消防水池、污水池、污泥池、游泳池、原水蓄水池、酒糟池、发酵池、化学分解池、集水井等(图1)。

图1 污水处理池

池类及类似功能设施大多数设置在地面以下,也有部分设置在地面以上的、住宅楼最顶层屋顶的、建筑中部和最高处的。其盖板设置分为有盖板的、无盖板的。池底和池壁材料分为混凝土、钢板等金属材料、木材、砖、石头、土等。池类及类似功能设施一般都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出入用的踏步、围绕设施上部边缘的防护栏杆和平台、围绕底部边缘及周边区域的人行走道等,另外辅助设施有物料输送设备、搅拌设备和取样及监测设备等。其外形一般分为圆形、方形等。设计中平面布置时,一般集中布置此类设施,布置在厂区的边缘地带或者建筑的顶部空间和地下空间以及偏僻地带(图2)。

图2 某污水处理厂

淹溺事故形成条件分析

(一)可能造成淹溺事故的人员作业活动(或行为)主要有如下4类:

1.进入充满或者储存有淹溺物的池中正常开展作业活动;

2.进入无淹溺物的池中正常开展作业活动(淹溺物突然进入作业空间);

3.在淹溺物储存池周边的邻近空间区域(包括周边各方向的空间区域)邻近处开展作业活动[发生意外(如跌落等)会被迫进入淹溺物储存区域];

4.其他情况。例如在开展人员施救作业、正常行走及驾驶运行等活动中被高处洒落的沙土、水泥、泥浆等淹溺。

(二)可能造成淹溺事故的人员意识和行为特征主要有:

1.对所处区域的淹溺物及其相关风险认识浅薄、不全面、不透彻;

2.自身的风险意识淡薄,发生意外后跌落进入淹溺物储存空间;

3.违规作业;

4.违章指挥;

5.脱离有效监护;

6.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和技能缺乏客观认识;

7.对防护用品的认识和使用存在误区;

8.游玩、嬉戏、醉酒和搜救被淹溺者等。

(三)可能发生淹溺事故的时间分布特征

1.作业(活动)开始时初期短时间内;

2.作业(活动)中短时休息期间;

3.作业(活动)中断后重新开始作业时;

4.作业(活动)中调整工具、上厕所等间歇时间;

5.作业(活动)中外部突发事件期间;

6.夜晚等光线不明时;

7.寻意外落物期间及到淹溺物中打捞、搜救等作业期间;

8.常规活动意外期间(如走路看远处和侧面及顶面时、高处观察时、注意力过于集中而重心失稳、抓持不牢固、行走中地面存留有雨水等易导致滑倒物、意识和精神状态发生短时意外期间、短时间独自工作期间、定期巡检等);

9.周边设施、设备等意外泄漏期间;

10.假期休闲娱乐期间等。

(四)可能发生淹溺事故的场地条件分析

1.场地内硬件条件,如淹溺物储存空间有正在运转的机器及其旋转的部件、尖锐突出物、容易导致人员进入的孔洞、有阻碍人员运动的缠绕物、有刀具等尖锐伤人物、有阻碍人员活动的淤积物、有湿滑地面、有导致人员短时间受击打倒地的物体、有用于人员下行进入及上行出外的梯子等可能导致人员高处坠落且支持功能失效的攀爬设施;淹溺物储存空间无供人员游动用的可抓握支持物等;

2.淹溺物及其储存和运行情况,如淹溺物的状态(液体、粉体、固体)、温度(高温、低温)、黏度(高黏度)、储量(可完全淹没人体)、流动速度(中、高速流动)、底部及侧面累积有大量的淤积物、淹溺物中含有有毒物成分及其毒性等都对淹溺事故发生有重要影响;

3.淹溺物储存空间附近边沿地基和建筑构件等的稳固程度;可能造成淹溺物突然进入作业(活动)空间的外部管道、入口、通道等密闭措施的可靠程度;

4.多年来经常发生淹溺事故而未有效禁止进入的区域,如河道特定区域、偏远的水库等。

淹溺事故原因分析

采用统计表法对相关淹溺事故报告进行分析,分析主要包括淹溺事故发生的场所、原因(表1)。

表1 国内近年来部分淹溺事故原因分析统计表

从国内近年来发生的部分淹溺事故调查报告可见,池类(及类似性能建筑如井、坑等)建(构)筑物发生淹溺的主要原因是违规操作(违规作业)。其特征可总结如下:

1.地点分布以地下建(构)筑物为主,其中地下管网和集水井设施占大多数;

2.开展作业前对可能造成的淹溺明显存在风险辨识不全的现象;

3.单位未配备防护用品、人员未佩戴防护用品、防护用品不适用和不会用等现象突出;

4.作业场所周边的防护设施不满足要求、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较多,现场采取的本质安全措施大多都有较多缺陷;

5.具体作业人员对作业场所周边的设施和环境等的运行情况没有全面掌握;

6.作业人员自身安全意识淡薄的现象较普遍;

7.违规作业、违章指挥等仍然存在。

防淹溺措施现状分析

(一)法规标准方面

除了地下管网、地下空间等危险性大的场所外,大部分工程项目的设计标准对池类设施防淹溺措施的设计要求相对比较简单,一般只要求装设防护栏杆、平台、进出踏步、安全标志(包括安全色和标语),并在运行规程、检修规程中明确规定配备相应的呼吸器具、安全带等防护用品。池类设施的防淹溺措施并没有单独明确相应的设计方案和设计内容。

(二)设计施工方面

由于设计依据中对防淹溺措施的规定相对不齐全,设计人员经常根据自己的经验自行设计,设计方案中对防淹溺措施一般也缺乏针对性强的说明,设计只是针对部分常规设施开展,较少深入考虑采用全面的本质安全设计思路,采用的工程技术措施相对单一,预防手段不完善、针对性弱、缺乏考虑全面的预防设计思路(尤其是对在淹溺物储存空间中作业时采取的本质安全措施较少、大多都未考虑后续作业中的专门防护等)。施工中较少发现防淹溺安全措施的设计遗漏、对防淹溺等安全措施经常缺乏专项验收。

(三)运行维护方面

基于以上两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遗留的问题,池类设施的防淹溺安全措施中防止意外跌落和滑落的防护护栏及平台等被大多数人员所忽视而长期不做维护,无法确保原始设计功能不失效;老旧破损的防护设施不定期更换,功能无法保证;部分防护设施被拆除后长期不恢复,丧失完整的防护功能;大量存在未配备防护用品、配备的防护用品不适用、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错误等情况;人员防淹溺意识有待提高;投入需要专项保证;管理规章制度需要不断修改完善。

防淹溺工程措施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知,有必要对池类设施的防淹溺安全措施进行完善。池类设施防淹溺工程技术安全措施设置的主要部位包括:池边、池上、池中。

(一)池边(包括池外壁及其外部邻近空间)

1.设置防护栏杆。在池类设施的边沿部位、距离边沿的一定距离处、距离池类设施外壁的一定距离处等设置专门用于防止作业人员等意外跌落进入淹溺物储存池的防护栏杆和防止人员滑倒跌入的踢脚板和防滑措施,防止其他无关人员意外进入池类设施附近区域。

2.设置平台。在池类设施的边沿设置观察等作业时用的平台,平台的面积和平台的支撑等参数设计必须考虑最大同时作业人员的数量和作业期间不容易引发二次事故。平台可布置在池面上部空间,全部贯穿或者局部贯穿池面。平台的周围要设置防护栏杆,该防护栏杆要整体连接,中间不留缺口,活动的防护栏杆设计必须考虑作业方便和装卸操作不遗留隐患。

3.设置安全标志。设置禁止标志,如“禁止靠近、禁止攀登、禁止入内、禁止伸入”等;设置警告标志,如“注意安全、当心跌落、当心坑洞、当心坠落、当心滑倒、当心落水”等;设置指令标志,如“必须穿救生衣、必须穿防护服、必须穿防护鞋”;设置提示标志,如“应急电话、急救点”等。

4.设置报警设备。包括临时性的或者永久性的人工手动报警设备和自动报警设备。报警设备的功能主要是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的浓度超标报警,跌落报警、淹溺报警等。

5.设置临时用救援设备,如安全带,临时用的拉绳等。

(二)池上(包括盖板及上部空间)

1.加装盖板。盖板的设置与池内储存的淹溺物及其运行要求有较密切的关系,应根据具体储存物的储存要求设置。盖板分为活动式和半活动式以及固定式。全密闭式盖板主要用于防止外部的灰尘和微生物、空气、雨水等杂质及动植物等进入池内,同时起到支撑和防护跌落进入池内的作用。盖板要留有泄放池内气体的孔洞,还要设置观察以及取样等用途的预留孔。部分池内物质会散发出易燃及有毒气体,气体需要集中回收的要设置收集气体的管道和设备。盖板的材质和支撑参数等设计必须符合作业人员在上面开展作业所需的最大载荷要求。盖板上的行走区域和作业区域要设置防护栏杆。工艺要求不能设置盖板(如设置后明显增加危险性的、增加投资、不方便维护等)的,也要在池外部附近一定距离处设置防护栏杆。对于可能从池上部空间的不同角度入射方向造成意外跌落、意外滑入等情况,需要对池上部区域内其他建筑或者设施的布局进行详细调查后,确认风险并装设防止意外跌落进入池内的安全措施,如设置防护栏杆、防滑倒踢脚板、防护网等。设置在建筑物顶部的池类设施还要考虑建筑物防雷设施、防池坍塌后泄漏储存物的临时储存措施等。

2.设置平台。对没有设置盖板的池类设施可设置观察等作业时用的平台,平台的面积和平台的支撑等参数设计必须考虑最大同时作业人员的数量和作业期间不容易引发二次事故。平台可布置在池面上部空间,全部贯穿或者局部贯穿池面。平台的周围要设置防护栏杆,该防护栏杆要整体连接,中间不留缺口,活动的防护栏杆设计必须考虑作业方便和装卸操作不遗留隐患。产生可燃有毒气体的池面上部不设置平台,在池壁外侧设置平台。

3.设置安全标志。设置禁止标志,如“禁止入内、禁止伸入”等;设置警告标志,如“注意安全、当心跌落、当心坠落、当心滑倒、当心落水”等;设置指令标志,如“必须穿救生衣、必须穿防护服、必须穿防护鞋”等;设置提示标志,如“应急电话、急救点、紧急出口”等。

4.报警设备。包括临时性的或者永久性的人工手动报警设备和自动报警设备。报警设备的功能主要是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的浓度超标报警,跌落报警、淹溺报警。

(三)池中(包括池内的所有空间,池壁上设置的进口和出口,人孔等)

1.在池壁内部设置专用扶手和临时性安全措施(图3)。专用扶手的结构外形样式设置为平滑连续性或者柔性或者具有一定的弹性,与壁面的空间只能容纳手指和平放的手掌穿过,而且厚度只能在手掌刚好穿过抓握范围之内,但是要确保脚趾无法进入,并要求手掌和脚趾等不会被固定而不能移动,使得人员能在淹溺初期到身体触及池底部之间的时间内任何情况下均可触及,紧握后能支撑人员在淹溺物质中自行向上浮游,并依次更换上层扶手直至人员浮出淹溺物的表面,最终能保持人员不被冲走、带走和顺利移除淹溺物。扶手之间间隔高度和层数要根据池类设施的深度和长度及宽度实际参数计算后确定。扶手的水平间隔根据作业人员两臂间距(需要确定使用者的合适的两臂间距)计算后确定。对于大尺寸的池类设施(如深度超过2米、宽度及长度也超过2米的、半径超过2米的、空间狭小且出口唯一、内部空间被分割为多个空间且各自没有单独出口的),需在池中间根据人体两臂间距尺寸设置可浮动并可微伸缩型竖向或者横向扶杆。对于储存黏性非常大物质、粉体类物质的池类设施,需要采取临时性防护措施,如设置临时性的覆盖式防护隔离盖板确保人员无法进入、对其内作业人员采用临时的支撑性或者悬吊型安全措施和隔离性安全措施(如拉绳、隔离盖板等),确保人员身体无法进入物质内或者可以快速拉出淹溺物所在的空间和阻止淹溺物进入作业空间内。

图3 消防水池未修建固定步行梯,导致救援困难

2.设置出入和上、下行走用的踏步及其防护栏杆(图4)。

图4 行走用的踏步及其防护栏杆

3.设置安全标志:设置禁止标志,如“禁止入内、禁止跳下、禁止游泳”等;设置警告标志,如“注意安全、当心坠落、当心滑倒、当心落水”等;设置指令标志,如“必须穿救生衣、必须穿防护服、必须穿防护鞋”;设置提示标志,如“紧急出口、避险处、急救点”等。

4.设置报警设备。包括临时性的或者永久性的人工手动报警设备和自动报警设备。报警设备的功能主要是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的浓度超标报警,跌落报警、淹溺报警等。

5.设置临时用救援设备,如安全带,临时用的拉绳,救生圈等。

结论

池类设施在实际工程项目中使用较多,在其周边和里面作业发生的淹溺事故具有自身特点,从本质安全的角度出发,采取工程技术措施预防淹溺事故可以减少大量类似事故的发生。本文对淹溺事故的形成条件从人员作业活动、人员思想行为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对近年来池类设施发生的多起淹溺事故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总结出其特征。对池类设施防淹溺安全措施的现状从设计依据、建设、运行维护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池类设施防淹溺安全措施的建议。今后防淹溺事故预防措施的研究还应将重点放在防淹溺管理措施、本文所提的工程技术措施的实验验证、与各个不同行业工程项目规程的衔接和强制性标准条文的制定等方面,促进与其有关的安全生产强制性要求在各种生产经营单位得到具体落实和有效执行。

猜你喜欢
安全措施盖板储存
化工企业易燃液体处理的安全措施
不规则防辐射盖板施工技术在核电项目的创新应用
2.5D触摸屏盖板玻璃翘曲控制技术
梳棉机用固定盖板针布发展趋势探讨
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措施的优化
冬季养羊这样储存草料
超高墩柱翻模施工工艺及其安全措施分析
安防云储存时代已来
玩轮滑
梳棉机回转盖板运转方向与盖板选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