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桃林坪花脸社火

2021-10-11 10:37高雅
寻根 2021年5期
关键词:过会社火花脸

高雅

社火,是中国农村在元宵节等岁时节日或庙会期间举行的,以村或社为基本单位,以迎春、祭神、接福、祈求、娱乐狂欢为目的的大型文艺游演活动。 人们称这一活动为“过会”,在井陉一带俗称“闹玩意儿”。据《井陉县志》記载,自正月十四、十五开始,祭天地、敬宅神,武术花会人员敲锣打鼓,沿庙撒腊。

桃林坪村隶属河北井陉小作镇,井陉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桃林坪花脸社火属于武术社火,主要以表演古典名著中民众耳熟能详的片段为主,演出道具使用真刀真枪,场面激烈,脸谱花纹生动形象。据《井陉县志》载,清朝时期,当地经常有匪寇出没,当地人为躲避战乱,保护村民安全,便组织护卫队习武护庄。

香头是桃林坪村庙会和社火表演的核心成员,他们多是村里较有威望或社火技艺较高的人,在每年正月十五社火筹备和演出过程中充当重要角色。每年正月初一香头队长召集其他香头开会商讨过会事宜,包括武术练习人员、场地和时间。正月十四这天要举行踩街仪式,向全村各个庙宇祭拜,向神祇告知本村过会,祈求正月十五过会顺利,社火演员平安。如今将仪式简化,均在正月十五过会的正日子这天举行踩街仪式和社火表演,一般社火演员清晨先去村部让化脸师傅开脸,之后回家吃饺子,。井陉一带有正月十五早饭吃饺子的习俗,有平安顺利的寓意。早上八点,社火演员和全村男女老少在村口集合,鸣炮之后开始举行踩街仪式。据村中老人介绍,以前踩街要将村子的各条道路全都转个遍,意味着给每家每户保平安,如今踩街只沿村落主要道路和庙宇所在道路。社火队伍由香头带领,遇庙行礼、跑阵,由于街道场地较小,一般踩街时以“操兵阵”为主。踩街至戏楼大院为终点,社火表演正式开始。社火除了表演《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战斗场面外,还有跑阵仪式,阵仗有“五虎下西川”“十八罗汉”“八仙庆寿”等,场面红火而热闹。村民讲,过会这天村里社火闹得越大越红火,今年日子就越好过,所以也有“闹红火”的俗称。

桃林坪花脸社火的产生和发展,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产物。农业社会注重天时、地利以及与自然界各事物的相生相克关系,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神秘信仰,以保佑和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1.社火和乡村社区发展

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桃林坪花脸社火,不仅在于完善其武打招式、剧目内容、服饰道具,更重要的在于保护和发展其原生态环境。

桃林坪花脸社火属于武术社火,要使其表演得精彩与完整,其表演者的日常练习和不断切磋是必要的。但笔者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2000年以后,越来越多的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村子里平时只留下老年人和妇女儿童。只有在年节期间,为了节庆活动,社火表演者才紧锣密鼓抓紧练习,由此使得社火的传承不能像以前那样精准和严谨,社火表演出现了走形式、做样子的现象。

2.社火与民间信仰

桃林坪是位于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这里的人们靠山吃山,靠天吃饭,以农业经济为主。村民儒释道均加以供奉,村里有大小寺庙8座。建于同治年间的戏楼,坐南朝北,四柱三间卷棚顶,对面有龙王庙、关帝庙和菩萨庙,形成整体大院落,后因破除迷信,毁坏了庙宇里的神像,庙宇也年久失修。现在的戏楼是在原址上新建的,戏台现供奉龙王,左边为菩萨,右边为关老爷。元宵节时,社火在展演过程中要对村落庙宇中的众神进行一路祭拜,村民要在这一天给各神烧黄表纸。

民众的宗教信仰与俗神崇拜,是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民众中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失去了相当一部分信仰者,但社火作为一种仪式仍然发挥着历史文化积淀作用。人们仍然在节日时祭拜以祈求家人平安顺遂。

3.社火与岁时节日

传统岁时节日,主要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以及农具、科技、经济等的发展水平,也体现出人们顺应自然规律的生活节奏。我国传统的岁时节日具有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和中国传统人文及伦理观念,因在特定的时间表演社火,岁时节日成为社火表演的时间载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大节,被誉为中国的狂欢节。在当下农村,一般元宵节前后外出打工的人还没走,人们在这个节日中举办热闹的社火,也是对新的一年平安顺遂的美好希冀。随着社会的发展,社火的娱乐功能也日趋鲜明。岁时节日和庙会成为社火表演的重要时间、空间节点,社火的演出更具有仪式感,也不断传承。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削减了农田作业的劳动力需求,但传统农耕生活节奏仍深入每一位农民的观念中,人们依然在岁时节日里举办一些特定的仪式。笔者在调研访谈中,了解到多数村民认为元宵节举办社火表演纯粹出于对古老仪式的传承,他们只知道应该这样做,但并不理解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更不清楚岁时节日举行社火表演的历史文化意义。近年来,传统节日得到学界和民众的关注,人们的怀旧情绪逐渐高涨,应依托岁时节日突出仪式感,让社火活动得以传承。

2008年桃林坪花脸社火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桃林坪社火又迎来了一次新的发展机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伦理原则》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态和鲜活本质应持续获得尊重。”近几年在井陉县文化工作者的牵头带动下,社火队伍得到重新组建和扩大,在各地举办的民间艺术活动中屡获奖项。虽然增长了一些非遗保护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足。为此,笔者对桃林坪花脸社火活态传承提出以下建议:

1.发展乡村经济,留住年轻人

桃林坪花脸社火属于武术社火,对表演动作要求较高,并且以男性表演者为主。依据地方特色发展地方经济,留住当地劳动力,使桃林坪花脸社火成为当地人工作之余的休闲健身运动,真正融入民众生活。在当地年轻人中优先培养一批社火表演的热衷者,在日常演练中不断创新发展新的剧目,真正使桃林坪花脸社火成为乡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可以在耳濡目染中习得传统民间文艺的精粹,真正使桃林坪花脸社火成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

2.讲好本村故事,树文明乡风

桃林坪花脸社火剧目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尤其表演《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故事中的战斗场面居多,表达弃恶扬善、反抗压迫的精神有一定的教化作用。应该着力宣传社火文化,讲好本村故事,建立有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的现代新乡村。

3.办好节日庙会,发展旅游业

桃林坪村元宵过会的影响正在不断扩大,笔者在元宵节调研时观察到有不少媒体和摄影爱好者的参与,他们通过手机软件以直播的方式直观地向网友展现地方特色的节日庙会情景,现场观看者达上千人。此外,还有附近县市的朋友前来过会。桃林坪村可以凭借特色的武术社火和传承完好的过会仪式开展庙会旅游,可选取脸谱艺术设计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如脸谱书签等。还可以通过举办庙会摄影大赛,一来吸引外来群体的参与,二来当地居民可以通过记录过会期间从准备参与的过程,增加仪式感和参与感。利用桃林坪花脸社火来促进乡村旅游,从而振兴产业以及活跃乡村社区文化。

桃林坪花脸社火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地域的民众为顺应天时物候的变化,向神灵祈求福佑的具有悠久中国传统农业特色的人神共娱的民俗活动。社火源于民众生活,经济发展改变着生产劳作方式、百姓的民间信仰,进而会影响其对仪式的重视。所以对于桃林坪花脸社火的传承,不应只是表面上表演形式的重复与更新,也不应该成为“博物馆”式的陈列品,它与百姓生活密不可分,是民众精神世界的鲜明外在反映。活态传承是对非遗保护的合理方法。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过会社火花脸
桃林坪花脸社火与过会
有猫如弟
陇 州 社 火
陇州社火
“6进1”
陇州社火
京剧“铜锤花脸”是什么角色
社火,耍起来
如此日记
当了一回“花脸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