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老比肩图》流传始末

2021-10-11 20:39刘青松
寻根 2021年5期
关键词:先哲二老

刘青松

世传献县戈锦与纪容舒之《二老比肩图》为戈、纪二族的重要文物。图中右白衣而清癯者为戈锦,左黄衣而丰腴者为纪容舒。戈锦(1692—1759),字絅公,号素庵,雍正五年(1727年)进士,历任嵩县、开化、归安诸县令。纪容舒(1685—1764),字迟叟,号竹崖,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举人,历任户部、刑部属官,姚安知府。戈、纪二人为乡试同年。戈锦之子涛(字芥舟)、源(字仙舟),纪容舒之子昀(字晓岚),并以进士而官京师,且为知交。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六十八岁的戈锦去京师探望二子,恰纪容舒亦致仕来京。故友相见,流连竟日,使钱塘画师沈朗作《二老比肩图》,戈锦手跋其后(戈涛代书),文云:

康熙癸巳,恭逢万寿恩科,吾郡举于乡者三十有五人(时天津未立府),吾邑得四人焉:纪君迟叟、高君仲兰、先叔父及予也。比来四十七八年,屈指落落,而予与迟叟以宦海浮沉之身,犹得悠游桑梓间,幸矣。所居稍远,不得时时把晤。己卯五月,各省子来京师,相见剧谈竟日。适有钱塘沈君工绘事,为作“二老比肩图”二帧,各存其一。其须眉皤然者予也,予年少迟叟六岁,顾衰于迟叟,盖予历风尘之日久矣。同年存者,又有肃宁朱君沧树,以未至京不得与。他日朱君能来,更当以“三寿作朋”命图。朱君闻之,其必欣然振袂也已。乾隆二十四年己卯八月,六十八岁老人素翁戈锦记。

跋文中提到的“朱君沧树”是朱阔(1690—1762),字沧树,号愚谷,直隶肃宁(今河北肃宁)人,雍正八年(1730年)进士。是戈锦、纪容舒的乡试同年。二人这次聚会,想到了这位老友,并希望异日当约他同来,再作《三寿作朋图》。《诗经·鲁颂·閟宫》云:“三寿作朋,如冈如陵。”但这个美好的愿望并未实现。当年底,戈锦殁,二年后,朱阔卒,又二年,纪容舒下世。

《二老比肩图》共二本,为戈、纪两家分别宝藏。后人每每提及,都饱含感情。乾隆三十年(1765年),戈涛为朱阔作《愚谷朱公传》,结尾云:

己卯岁,先君子来京师,与同邑纪丈合作《二老比肩图》,相视甚欢。因言曰:“吾乡同年存者惟三人,若得沧树来,当为三老,乃更佳耳。”而先君子遂以是年见弃。今作公传,忆此不觉哭失声。盖纪丈于去年亦卒,父执索然尽矣。

嘉庆五年(1800年),戈源去世,纪昀挽之云:“元白旧同年,紫陌寻春,犹记初登闻喜宴;朱陈原共住,黄泉哀逝,竟谁续画比肩图。”上联叙及二人进士同年,下联语及二氏同乡姻亲、世谊,且照应先辈《二老比肩图》之典。

纪氏所藏图不知何时丢失,就在戈源去世的这一年,纪昀照戈氏图请潘渭临景、朱本临照、刘墉补书“二老比肩图”于卷端,是为重摹本《二老比肩图》。李宗昉《文妙香室文》卷十四《纪文达公传略》附《年谱补钞事略》记其事云:

姚安公自云南归,与同里同年素庵戈翁各以视子来京师。钱塘沈君朗画“二老比肩图”二帧,素庵作记,嗣君芥舟编修书之,装卷,各藏其一。图成于乾隆己卯,后公所藏失去,嘉庆庚申,公属淮海潘渭临景,竹西朱本临照,刘文清公石庵补书卷端。

纪昀以《二老比肩图》为典挽戈源与补作此图,孰先孰后已不可考,但二者之间肯定有着某种情感上的联系。五年后,纪昀卒。至此,戈、纪二家见证当年《二老比肩图》故事之人均已不在人世。

纪昀去世后五年,嘉庆十五年(1810年)秋冬之交,翁方纲为戈氏、纪氏藏《二老比肩图》作记、诗、题跋,先书于纪氏图,次日复将题跋录于其婿戈宝树(戈源子)所藏图,详细讲述了这段五十年前的往事,翁方纲图记云:

二老比肩图,乾隆己卯夏,献县纪公、戈公相聚京师作也。纪公讳容舒,字迟叟;戈公讳锦,字公,号素庵,并举康熙癸巳恩科顺天乡试。纪公由刑部郎中出知云南姚安府;戈公,雍正丁未进士,知浙江归安县。戈公长子涛,纪公次子文达公昀,时同官编修,故二老来都。两家世为姻好,戈公季子源又与文达皆甲戌进士。此图两家各藏其一云。貌丰而手抚石者纪公也,其貌臞而袖手者戈公也。嘉庆庚午秋九月,北平翁方纲记,吴县顾莼书。

题诗云:

二老此会时,我病未趋谒。

五十一年后,须眉栩犹活。

子舍并街南,桥东岸舫阔。

何减献王宫,村树倚邻刹。

白头老同年,几个共京阙?

欢言户罗棨,即见床堆笏。

茶星秋出使,汾晋车初辖。

前度芥舟诗,题遍云雾窟。

是秋我快批,匡山眼如豁。(己卯秋,予典试江西时,读芥舟游庐山诸什,盖癸酉秋董文恪奉命写匡庐全图,故二主司皆得遍游庐山,前后典试者所未有也)

仙舟复同年,莱衣续衣钵。

季也侍装函,伯也代书跋。

维时文达公,绿荫笔交樾。

顾谓沈郎笑,篆凭陈十渴。

俨斋草隶下,树石稿才脱。

目光宛注存,笑语深贻厥。

两家到孙曾,三世对门阀。

近畿文献留,几夕灯尽拨。

石间僮捧书,衣上膝摇月。

是即家训编,俨铭阁老碣。

因之勖吾甥,岂独手胝沫。

诗后复跋云:

此图沈君绘于绿云书屋,绿云书屋时为钱茶山少司寇寓居处。仙舟太仆与纪文达皆甲戌進士,为茶山门人,时共吟憩于此,书屋有王俨斋墨迹书扁,在翔鹤堂之西,今其扁不存矣。陈氏枫崖亦时往来其地,是日枫崖用渴笔篆于卷前。为吾婿敬题家藏旧迹,缕缕及此,此段旧话今日能追忆者少矣。嘉庆庚午冬十月二日,方纲。

据翁方纲的诗与跋文可知,《比肩图》作于戈源、纪昀的座师钱维诚的绿云书屋,戈氏图乃陈枫崖(孝泳)渴笔篆书。而钱维诚之父钱陈群督畿辅学政,得戈涛、纪昀等“河间七子”,一时称盛。因此,这幅图中包含着几代人的情感。翁氏题跋的加入,使《二老比肩图》更具文献价值。翁氏题跋的第二年,阮元在纪氏图上题七绝二首云:

琴鹤清风万里归,

故人携手更依依。

白头共话传经事,

花木平泉映采衣。

高怀阔志推园倚,

世学崇隆仰伏桓。

一卷旧闻留日下,

桥东老屋白云寒。

嘉庆辛未冬至,文达公小门生扬州阮元题。

清末,纪氏《二老比肩图》辗转归于畿辅先哲祠,戈氏图则为纪昀五世孙纪钜维所得。纪钜维(1849—1920),字伯驹,号香骢、悔轩,晚署泊居,同治十年(1872年)拔贡,长期居留张之洞幕府,曾任经心书院、存古学堂、文普通中学堂、两湖文高等学堂等机构监督。宣统二年(1910年),纪钜维婿汪鸾翔(1871—1962)在北京琉璃厂见到了《二老比肩图》,写信给在武昌的纪钜维。五月十五日,纪钜维给女儿清蘩(汪鸾翔之妻)回信,他在信中详细叙述了《二老比肩图》两个本子在清末的流传过程。

据纪钜维信中所言,最迟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纪家的《二老比肩图》就流落到了畿辅先哲祠。同治末年,纪氏族人有号“鹤轩”者,居住在外家任邱边氏,据他说“有戈芥舟先生后裔居任丘者,持有吾家《二老比肩图》求售,约京钱五六十串即可得”云云,盖不可信。因为一直到光绪二十年,纪钜维见到戈鲁珍秀才时,此图一直在戈家,且流传有序。戈鲁珍名锡(1851—?),生员,候选县丞。有个叔祖母由他赡养,这位叔祖母是戈源之孙、戈宝树之子炜彬之妻陈氏,陈氏一子早亡,晚年跟随女儿生活,其女婿是山西巡抚胡聘之。陈氏病重不起,由胡家送回戈家看护,同时归还戈氏故物《二老比肩图》。可见戈氏之图一直由戈源至其孙炜彬保存,直到清末都在本家。也就是说,纪家“素荒唐”鹤轩四爷在说谎,很可能是他把纪家的《二老比肩图》赚出,卖到任丘,却谎称戈氏后裔所售,以免族人追责。此图后来由边保捐入畿辅先哲祠。边保桱(1845—1899),字拙存(琢存),以工部屯田司员外郎署池州、颍州、安庆等知府、道员。其父边浴礼、母纪氏。而戈氏的《二老比肩图》,大概是那位“穷乏无聊,颇伍下流”的戈锡在其叔祖母陈氏死后,将图据为己有,以致流落外间。幸而此图归于纪钜维,使百年旧物保全于乱世,一段佳话得以继续流传。

戈、纪衰替后,二氏后人知此先辈典故者,唯纪钜维一人而已。因此纪钜维态度很坚决,信中说,此图如果不是伪造,“虽多费亦不惜”。据北京师范大学汪端伟教授藏其祖父汪鸾翔往来书札,可知这张图价格是白银一百三十两。汪鸾翔买下《二老比肩图》后,寄给当时在武昌的纪钜维。辛亥革命后,纪钜维只身北归,身上携带之物只有这幅图,可见其宝爱程度。民国4年(1915年)六月八日,武强贺培新造访客居北京的纪钜维,同观新装裱的《二老比肩图》:

访纪泊居先生。先生出新装潢《二老比肩图》见示,殊自快。因谓余曰:此戈氏所藏之图也。当年纪、戈二家之图,初作之图归戈氏,后纪氏又仿作一图。纪氏衰,图为先哲祠所得,余往先哲祠观之。后见戈君,云:“吾家有《二老比肩图》,当以相示。”余曰:“吾已见吾家之图,而知君家有此图也。”是后余出都,遂久居湖北。革命之前,吾女在京师函告余,都中有售此图者,袁季云亦将购之,使二图皆归先哲祠。余复函,苟不伪者,必以重价得之,无令失去,遂以若干金为吾有。壬子之乱,余只身北上,他器用皆置不顾,独携图间关以行。今既装潢之,将求柯凤孙、梁星海诸君题词其上。

得先祖《二老比肩图》为纪钜维平生快事,屡屡夸示于人。他欲请朋友柯劭忞(字凤孙)、梁鼎芬(字星海)等人题词其上,但并未如愿。民国9年(1920年)八月,纪钜维去世。不久,他所藏的戈氏《二老比肩图》亦归畿辅先哲祠。先哲祠藏戈氏《比肩图》后严修跋云:

京师畿辅先哲祠旧藏《二老比肩图》,前有刘文清题端,后有阮文达、翁覃溪、顾吴羹诸跋,余得敬观者数矣。癸亥春,家弟台孙告余,有大城刘氏持《二老比肩图》求售,余闻之失声而惊,以为祠图入他人手也。及询以题额之人乃非文清,且无阮跋,则又大疑。翌日取观,始知别是一本。祠图,纪氏有,此,戈氏有也。因购留之,将捐入京祠,俾成合璧。而商诸李符曾侍郎,借祠图对勘,又知祠图为重摹本,此为初写本也。时有先后,故题跋有异同。爰合两图畀符曾纳诸祠,而记其来历如此。甲子清明日,嚴修谨识。

据严修跋,戈氏《二老比肩图》于民国12年癸亥(1923年)为大城刘氏售与畿辅先哲祠,此时距离纪钜维去世仅两年有余。据纪氏族人言,纪钜维子清杶(小毛子),不肖,钜维殁后,家道迅速败落。然则《二老比肩图》当是从纪清杶手中流出。

戈氏、纪氏二图今并藏于河北省博物院,难得一见。本文所载图、跋并见于王敏之先生《纪晓岚遗物丛考》。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猜你喜欢
先哲二老
给爸妈当“秘书”
春日偕诗友登文华阁
漫画家许先哲:梦想不远,“镖人”为证
街头小坐
我为爸妈当“秘书”
许先哲和《镖人》的魂
一封家书
从“人性”到“精神”:西方先哲对古希腊赛会的洞察与理性建构
香山二老
想请二老听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