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运用解析

2021-10-12 07:09张德浩
科技视界 2021年27期
关键词:水生河流植被

张德浩

(张掖市甘兰水利水电建筑设计院,甘肃 张掖 734000)

1 现代河道治理中的现状

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河道治理工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依靠自然环境进行治理阶段,主要是在已有的自然条件下开展治理工程,但是其治理功能发挥作用小,无法有效地进行防洪蓄水。第二阶段是生产与河流的争地阶段,主要是修建河道治理工程、提水灌溉工程、提放建设工程,但是由于治理手段单一,发挥的作用较小。第三阶段是经济治理阶段,主要手段是加大资金支持,对河道进行道路建设、保护耕地、排放污水、废水等,但是由于资金的缺乏,产生的治理效果小。第四阶段是和谐治理阶段,主要手段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促使河道保持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考虑到了生活品质和保护环境的因素,从而实现了可持续发展道路。综合我国的整体情况来看,大部分达不到第四阶段的要求,河道治理仍旧处于落后,导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河道系统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重要的甚至影响生态系统[2]。

2 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应遵循的原则

2.1 物种多样性原则

在利用生态水利对河道进行治理时要注重物种的多样性。落实现代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水利,相应的物种多样性是比较核心的问题,对河道未来发展可持续性有较大影响,是保证河道未来发展的重要条件,与生态效果的实现有较大的关系。物种的多样性原则主要是在现代河道治理工作中对水利生态项目的建立注重对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的保护,保证为河道环境具备有效的稳定发展效果提供保障,并且大幅度提高整个环境空间的复杂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河道环境中的物种越来越多,提高生态体系的稳定性。

2.2 安全性原则

注重河道治理中的安全性,主要是为了保障在河道治理中避免发生安全事故,规避一些安全隐患,确保水利建设能够在长期运行中正常使用,减少对周围居民日常生活的安全威胁程度,所以要重视提高水利生态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安全性。

2.3 经济性原则

注重河道治理中的经济性,主要是为了体现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可靠性,要重点围绕经济性进行分析和控制,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支出,以免造成资金消耗过多,导致水利生态工程无法进行。要重点关注经济层面的指标,分析资金状况能否满足支持水利生态工程的建设,优化耗资较大的工程,在保障水利生态工程建设的质量下,最大程度上节约资金使用,提高经济效益。

2.4 自我恢复原则

注重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对于进行水利生态工程建设,应充分借助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进行合理设计和应用,促进生态系统能够在长期的自我恢复中实现不断的逐级优化效果,丰富生物群落,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3]。

3 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运用策略

3.1 种植水生植被

落实好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应用,首先,构建合理的水生植被,对其进行优化布置,保证河道内部具有丰富的水生植被群落,才能够体现出足够的生态价值。在进行水生植被的构建时,不能随意选择水生植物的种类,要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和总结出考察情况,根据考察情况对水生植被进行选择,通过有效搭配和处理,选择出适合当地的水生植被。对一些受污染的河道,选择相应的水生植被可以对污染物进行清除,水质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都可以被合适的水生植被吸收并且净化,达到改进水质的理想效果,并且解决污染问题。在选择和应用具体的水生植被时,不仅要考虑水生植被的使用价值,还要考虑水生植被对环境的影响效果,对水生植被进行有效搭配,对存在共生关系的水生植被更要加以充分利用,丰富整个河道的生态环境资源,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在选择时要优先考虑本地植被,尽量减少本地以外水生植被的使用。

3.2 利用河流自然条件

河流是河道生态系统的基础,占据的地位非常重要。河流与周围环境共同构成河道生态体系,河流主要是由水和泥沙构成,是河岸和河道内各种生物生存的重要资源,如果河流遭到破坏,会导致这些生物难以生存,并且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所以在进行水利生态对河道治理工作时要优先考虑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可以对河流进行自然化建设,主要是对河岸治理和护岸治理进行建设,主要体现出独立的个性特点,丰富自然环境,尊重地域特点,并且吸取当地民族文化,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改善河流的水质,形成有魅力的河流。建设顺应大自然并且多样的自然河流,营造出朴实简介的河流景观。

3.3 恢复河道自然环境

在进行水利生态河道治理中,应根据河道海滩的特点以及河道内生物的多样性的特点,不仅要提高防洪蓄水的功能,还需要将周围环境还原成自然状态。要将河道的多样化元素作为河道环境自然状态恢复的主要因素,将河道的岸线设计为不同的形状,并且根据当地的地势特点和水文环境,将河道进行错落设计,减弱河流对河道的冲刷和侵蚀能力,形成自然状态下的河道环境,为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提供优势条件,并为河道生物创造一个和谐完美的生存环境。还应该将河道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进行结合,拓宽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范围,在河岸周边增加绿色植物的覆盖面积,以完整地构成整个河道的生态系统[4]。

3.4 建设生态河堤

需要采用人工结合的护岸方式实现河道与河岸水体空气和水分的交换,对河岸进行改造建设,建设生态河堤。依据实际情况科学地对河道中心线进行布置,全方面地考虑河道的水体势能和沿线环境等各种各样的因素进行河堤设计,比如对河道的形状进行设计,需要对过流能力进行仔细的计算,通过综合考虑才设计出河道的可变空间范围。在进行河堤建设时,更应最大限度上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在河道两旁设计浅滩,可以增加潜水区域的面积,更可以留给人一种逐渐变宽的视觉印象,为生物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选择护岸材料时应谨慎进行选择,考虑河道周围的自然环境,将其作为选择护岸材料的标准,以最大程度上避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推进河道与河堤的有效结合。

3.5 应用新兴水工建筑物

在进行生态水利对河道的治理中不仅要实现防洪蓄水功能,而且还要不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为了有效实现这一目标,所以需要将新型水工建筑物应用到生态水利对河道的治理工程中。新型水工建筑物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性好、防洪功能强的特点,运用新型水工建筑物可以有效实现河道治理,稳定生态系统,提高水利工程的防洪功能。

3.6 恢复退化河岸带

河岸带是河水高低位之间和高水位之上的地区,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充足的水资源,所以恢复河岸带功能是生态水利进行河道治理工程的必要环节。要恢复河岸带的物种群体,为河岸生物群体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还要恢复河岸带的生态环境,种植大量植物,提高河岸带的生态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生态水利对河道进行治理可以使治理效果有较高程度的提高,并且可以优化河道生态环境,对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作用,而且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还可以提高防洪蓄水的能力。所以要加强对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促进我国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水生河流植被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河流
绿色植被在溯溪旅游中的应用
三氯生对4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基于原生植被的长山群岛植被退化分析
依托科技创新 打造现代水生蔬菜产业
基于NDVI的鹤壁市植被覆盖动态分析研究
跟我进城的兄弟
静静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