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中山路历史街区更新改造居民满意度研究

2021-10-12 13:53林克涛郭树彬
闽江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中山路风貌居民

林克涛,陈 杨,郭树彬,叶 颉

(1.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2.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福建 泉州 3624003;3.泉州师范学院商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历史街区指具有一定规模的且区域内保存的文物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全面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历史风貌的区域。[1]当前,我国的城市发展处于快速转型期,城市发展从量的提升向质的提升转变,增长模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城市规划从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2]在转变过程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改造不断被重视,改造更新有助于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的提升。对历史街区保护的概念,本文结合保存和复兴等视角来分析。英国学者鲍尔[3]认为,保存指不破坏建筑群原有面貌的方式,保护则更加侧重对原有风貌进行改变,使其更好地展现出来。复兴的侧重点在于对建筑物或者建筑群的重新规划和建设,往往有一定的目的性。根据我国《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中的内容,历史街区的保护一般指对城市中历史地段及其环境的鉴定、保存、维护、整治和有必要的复原等,其中保护通常指对传统街区和民居等的历史真迹和整体风貌的保护。[4]近年来,我国不断重视对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街区的保护,但是在保护改造过程中往往是采取依靠建筑规划设计专家和政府有关部门来进行,存在缺少深入了解当地居民民意,或是对改造项目宣传不到位的情况,从而导致居民群众对改造项目不认同的现象。因此,研究原住居民的满意度影响因素对历史街区更新改造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为改造提供不同角度的更新策略。

在居民满意度的相关研究中,学者Rossi基于住房需求生命周期理论提出:“居民满意度指实际居住情况和居民家庭所需的比较结果”[5],而学者Galster基于前人的研究结论提出:“居民满意度是居民对居住条件的期望值和实际居住现状的比较结果,若二者越接近,则表示居民满意度越高。”[6]我国对居民满意度的研究较晚,对于居民满意度的概念和定义还较为模糊,赵东霞提出:“居民满意度是一种主观评价,主要通过对自身需求和实际现状的比较。”[7]这一概念经过不断地发展,现普遍认为是居民居住时对自身居住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自己所住的环境、社区互动性和生活便利性等自身需求的评价,比较是否达到自身的期望值。目前,关于历史街区的居民满意度的实证研究较少,大多数集中在游客满意度的研究。李彦伯等[8]在顾客满意度模型的基础上,制定了保护效果评价、动迁效果预期、治理效果评价、参与水平评价和居民居住总体满意度5个变量的满意度模型,探究上海市里弄历史街区居民对居住服务满意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耿娜娜等[9]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古村落景区游客满意度进行研究。在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中,潘雅芳等[10]从历史文化原真性、生活真实性、旅游服务与配套设施、街区旅游产品作为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对杭州历史街区展开研究,以期对提升游客体验满意度提出针对性建议。韩雪等[11]基于住房条件、服务设施、整体经济、环境社区管理和交通及基础设施等5大影响因素,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访谈的方式对苏州市第八街坊展开实证研究。陈慧英等[12]则是根据历史空间感知、文化氛围感知、街区服务与设施体验感知3个影响因素对武汉江汉村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改造进行现状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陈轶等[13]提出了包含27个影响因子的指标体系,将就业状况、住房状况、居住环境、社区生活、经济情况、地理位置和配套设施作为影响居民满意度的因素。

前人的研究为本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对历史街区中原住居民的相关研究还略有不足。因此,本文以泉州中山路历史街区为例,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满意度模型建立泉州中山路历史街区更新改造的原住居民满意度模型,并通过实地调研对中山路原住居民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再运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来验证所建模型的假设,探究居民对街区改造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最后通过研究结果,对改造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希望能为泉州中山路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研究区域概况

泉州中山路历史街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不仅是历史文化悠久的街区,还是城区的交通主干道,南起江滨北路、北至钟楼。在历史文化方面,中山路的历史可追溯至唐朝。唐朝实行市坊制,公元700年武周时期,泉州为武荣洲的州治,府衙在子城内建成,府衙前的南大街(中山路的前身)被设为市。此时,中山路两侧的格局依旧为居住里坊式的样式,这是最早的中山路街道格局。[14]在经济业态方面,中山路沿街店面有九百余间,绝大多数为商店,中山路北段和中段主要为零售百货、鞋服类,中山路南段主要为特色餐饮、车行、灯饰批发等。在旅游价值方面,中山路北接西街,有泉州著名的地标性建筑钟楼和开元寺风景区,往南延伸有泉州侨光电影院遗址、天后宫、聚宝街等著名景点,有着串联古城旅游资源的重要作用。

目前,泉州中山路上大部分建筑都建于民国时期,虽然整体上保留了当年的风格,但已有不少建筑因年久失修或是修缮材料与骑楼风貌不协调,影响了整体的美观。同时,建筑物的外管线错综复杂,存在安全隐患。此外,中山路还是重要的商业街区,但近年来随着城市核心整体东移、自身特色商业尚未充分挖掘、设施环境相对落后,商业地位受到冲击,需通过更新改造进行业态提升。

为保护好中山路的历史风貌,泉州市政府多次对该路段进行保护与修缮,最近的一次保护是2018年《泉州市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条例》的出台,标志着中山路综合整治工程正式启动,同时中山路也被纳入古城复兴计划中的“七个一”工程。本次更新改造的主要内容为骑楼立面修缮、骑楼内部构件加固、街区道路重建以及老旧管线整治等内容,目的在于保护街区传统风貌和提升街区的整体质量。

二、研究设计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设计

1.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经过文献查阅,满意度在心理学中的研究较为广泛。最普遍的研究是将心理学理论应用到市场营销中,形成了顾客满意度的模型,这个模型的理论基础涉及了“期望差异理论”。“期望差异理论”最早由奥利弗(Oliver)提出,该理论认为,期望差异主要表现在顾客对所购买的商品是否满足自身的感知绩效,并与购买前的期望值相比较产生。满意度受期望差异的方向和大小的影响,当感知绩效大于期望则差异为正,顾客感到满意,反之,则表示不满意。[15]本文根据居民对街区改造前的期望与改造后的感知绩效形成的期望差异对各项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构建了居民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原住居民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Fig.1 Influencing factors model of satisfaction of indigenous residents

由图1可知,该模型由4个变量组成,街区风貌保护的评价、居住生活环境的评价、街区经济业态的评价为前置变量,居民整体满意度为结果变量。模型由3个层次进行分析,一级指标为居民对街区改造的整体满意度,二级指标由模型3个前置变量组成,三级指标为对3个前置变量的具体评价因子,共有13个,并根据本文模型,提出下列3个研究假设:

H1:居民对街区风貌保护的评价正向影响居民整体满意度。街区的风貌保护涉及到居民对街区的第一感官,街区风貌保护得越好,绿化景观、街景格局和建筑风貌等的更新改造满意度越高,居民对街区改造的整体满意度越高。

H2:居民对居住生活环境的评价正向影响居民整体满意度。居民作为街区生活的主体,居住生活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对居住生活环境的评价越高,则对街区改造的整体满意度越高。

H3:居民对街区经济业态的评价正向影响居民整体满意度。历史街区除了生活居住功能外,给居民带来的最大变化是经济方面的影响。居民收入提升、沿街商铺质量提高和商业设施的丰富度将会直接影响居民对街区改造的满意度,因此居民对街区经济业态的评价越高,则对街区改造的整体满意度越高。

2.研究方法

首先根据所构建的满意度模型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实地调研的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从而测验问卷结构是否合理。其次,在问卷结构合理的前提下,进行数据的因子分析,提取主成分因子,并根据因子得分函数计算出因子得分,并保存新变量。最后,对提取的新变量和因变量“居民整体满意度”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来比较不同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从而验证模型中提出的假设。

(二)数据来源

1.问卷设计

问卷中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泉州中山路历史街区内居民的基本资料,主要包括受访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时间和职业等内容。第二部分是居民对本次改造的预期情况,主要包括对街景整体风貌、骑楼古迹保护、骑楼安全整治、交通拥挤缓解、改善经济收入和生活便利性的预期以及总体预期。采取李克特五级量表进行分级打分,“5分”代表期望最高,“1分”代表期望最低。第三部分是居民对中山路改造后的满意度情况,包括居民对街区风貌保护的评价、对街区经济业态提升的评价和对街区居住生活环境的评价,其下共有13条指标。第四部分是居民对中山路改造后的总体评价,包括对具体项目的了解程度、居民居住环境改善程度、居民生活便利性改善方面和街区改造的整体满意度,最后调查居民对中山路改造的其他意见。第三、四部分同样采取李克特五级量表进行分级打分,“5分”代表满意度最高,“1分”代表满意度最低。

2.问卷调查

本次调研时间为2020年5-6月,选取泉州中山路涂门街至打锡街片区附近的居民。经实地考察发现,调查对象存在较多中老年人,因此部分调查采用访谈的形式,其余调查对象采取问卷发放的形式。本次调查问卷发放数量为125份,回收125份,其中有效问卷数量为117份,问卷有效率为93.6%,受访者基本信息特征见表1。

表1 受访者基本信息特征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1.原住居民对改造前的预期情况

中山路附近居民对改造前的预期情况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居民对中山路街区改造的总体预期均值为4.01。其中骑楼安全整治的预期值最大,对交通拥挤缓解改造的预期值最小。

表2 原住居民预期满意度情况

2.原住居民对改造后的满意度情况

中山路附近居民对项目改造后的满意度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居民对街区市政设施、骑楼建筑风貌、内部居住条件和防灾及消防设置的改造满意度较高,对街区绿化景观、保护过程的参与度和商业设施种类丰富程度的满意度较低。其中,对街区市政设施的改造满意度最高,而对街区绿化景观改造的满意度最低。

表3 原住居民对改造后的满意度情况

中山路附近原住居民对项目改造后的总体评价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居民尽管对具体项目了解程度一般,但仍有71.0%的居民对本次街区改造的整体满意度在4分以上,表明大部分居民对街区改造表示满意。

表4 居民对改造后的总体评价

综上所述,虽然在改造过程中存在着居民参与度较低和对改造具体项目了解不足的问题,但是本次改造前居民总体预期依旧很高,对于改造后的结果居民大部分表示满意。

(二)信度与效度分析

本文对问卷量表中13条测评指标进行信度分析,通过SPSS21.0的可靠性分析得出问卷的克拉巴哈系数为0.865。系数在0.8以上,证明问卷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表内的一致性较好。对量表进行效度检验, KMO值为0.844,Bartlett的球体检验中的Sig值小于0.05,证明问卷量表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适合做因子分析。

(三)因子分析

因子提取主成分因子有利于数据呈现更加清晰。通过对泉州中山路改造后的满意度进行因子分析,累计解释总方差的统计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8.073%。

表5 解释总方差

经过最大方差法旋转成分矩阵,可以将各指标集中在某一个主成分,有利于对各项指标进行归类命名。本文将指标因子在主成分的体现程度定为不超过0.4时,认定指标体现程度低,不予归类。通过旋转操作在旋转4次迭代后收敛,得到的旋转成分矩阵如表6所示,证明该模型合理。另外,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计算出样本的3个因子得分,并保存为新变量,这3个新变量分别为街区风貌保护的评价、居住生活环境的评价和街区经济业态的评价。因子分析中提取出的这3个公因子,需要进一步对其内部一致性进行信度检验(见表7)。由表7可知,Cronbach’s Alpha值均大于0.7,说明问卷内部的一致性检验较好。

表6 旋转成分矩阵

表7 内部一致性检验

(四)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反映的是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其是否相关以及相关程度如何。相关系数可以确定变量间的线性相关程度,一般认为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为[-1,1]。相关系数的值为(0,1],表示变量间的关系为正相关;相关系数的值为[-1,0),表示变量间的关系为负相关。因为街区风貌保护的评价、居住生活环境的评价以及街区经济业态的评价和街区改造的整体满意度均为连续性变量,所以本文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来确定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由表8可知,自变量街区风貌保护的评价和因变量街区改造的整体满意度在显著水平0.01上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58;自变量居住生活环境的评价和因变量街区改造的整体满意度在显著水平0.01上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25;自变量街区经济业态的评价和因变量街区改造的整体满意度在显著水平0.01上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30。

表8 相关性分析

(五)多元回归分析

本文采取回归分析的强制进入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其中,选定因子分析中得出的街区风貌保护的评价、居住生活环境的评价、街区经济业态的评价作为自变量,街区改造的整体满意度作为因变量。运行统计软件,得出拟合优度结果见表9、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10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11。多元线性回归的拟合程度的检验使用多重判定系数R2,通常判定系数R2的取值范围为[0,1],R2越接近1,模型的拟合程度越好。由表9可知,调整后的判定系数为0.668,模型通过拟合优度检验。

表9 拟合优度检验结果

表10 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结果

表11 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结果

生活环境的评价和街区风貌保护的评价。

拟合优度检验严格意义上不能得出统计分析结论,需要对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主要用F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由表10可知回归方程显著性Sig.小于0.05,模型回归方程显著。

由表11可知,街区风貌保护的评价、居住生活环境的评价、街区经济业态的评价和常数项的回归系数检验Sig.均小于0.05,所以每一个自变量和常数项对因变量的影响都是显著的。由表11可知,回归常数为3.812,街区风貌保护的评价、居住生活环境的评价、街区经济业态的评价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394、0.300和0.303,用X1、X2、X3分别表示上述3个因子得分变量,可得出本研究的多元回归方程式:街区改造的整体满意度(Y)=0.394X1+0.300X2+0.303X3+3.812。

(六)假设验证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的回归方程通过了拟合优度检验、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F检验)和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t检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由表12可得,街区风貌保护的评价、居住生活环境的评价、街区经济业态的评价对街区改造满意度均有正向影响,支持研究前提出的假设。

表12 假设验证

四、结论与提升策略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顾客满意度和历史街区游客满意度的相关研究,构建了居民满意度模型,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泉州中山路历史街区更新改造过程的居民满意度,探究居民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得出以下结论:(1)从整体来分析,居民对于本次街区的更新改造基本表示满意,认同改造改善了居住生活环境,但居民在改造过程的参与度和对项目的了解程度较差,街区更新改造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2)从影响因素来分析,街区风貌保护、居住生活环境、街区经济业态评价对街区改造整体满意度均有正向影响。其中,街区风貌保护评价对整体满意度影响最大,而居住环境评价对整体满意度的影响最低。(3)从具体改造项目来分析,居民对街区市政设施、骑楼建筑风貌、内部居住条件和防灾及消防设施的改造满意度较高,其中满意度最高的是街区市政设施改造。而对街区绿化景观、保护过程的参与度和商业设施种类丰富程度的满意度较低,满意度最低的是街区绿化景观的改造。

(二)提升策略

通过实际调研访谈可知,产生较为满意的原因是居民认同街区改造对周围环境有所改善,对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一定帮助。不满意的原因是居民参与程度较低,对于改造项目不甚了解。因此,要使整个街区改造过程的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可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中山路下一阶段更新改造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改善居住环境,合理布局公共设施

历史街区更新保护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能够满足居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合理布置公共服务设施才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经实证考察发现,居民对此次拆除树木更换绿色小品的措施认可度低,一方面在于街区居民认为新增设的景观小品无法起到夏天的遮荫作用,另一方面则认为增设景观小品盲目模仿类似历史街区的功能特性,未能因地制宜合理配建,失去中山路原有的独特之处,渐渐将居民记忆中的中山路形象抹去。因此,可以合理配建景观小品,加大对景观小品的设计与加工,在保证遮荫作用的前提下,尽可能还原中山路之前的绿化原貌,弥补道路两旁树木不足的问题。

2.保护街区风貌,保留街区社会结构

历史街区是原住民生活的物质载体及其居民群体间形成的社会结构形态,原住民长久生活在街区中继承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民俗体现了重要的历史价值,并且将丰富的历史文化传承至今从未间断。只有步入历史街区才能领略颇具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氛围,感悟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此外,对于世代生活在历史街区的原住民来说,和睦的邻里关系、稳定的社会结构都成为了其难以舍弃街区的重要情感因素。因此,历史街区改造不仅要保护街区原有的空间结构和街区风貌环境等物质形态,也要保护原住民的主体居住功能、居民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等非物质形态。在街区改造中,保护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和继承原有的社会结构对于提升原住民的满意度十分必要。

3.强化公众参与,全面了解居民诉求

我国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公众未能完全发挥其显著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公众参与意识普遍不高、公众参与的途径单一以及政府对相关建设项目的宣传力度不够。目前,在历史街区更新改造过程中,这些问题依旧存在。但是居民生活在街区内的时间较长,对街区具有较深的感情,对街区更新改造也最有发言权。在街区保护更新时,让居民参与进来,能够更顺利、更真实地还原街区的历史原貌,有助于本土特色文化的展现,因此居民的参与十分重要。[16]本研究在问卷调查阶段也发现,居民在街区改造过程的参与度和对具体改造项目的了解程度均不足,政府应积极鼓励当地居民参与街区改造,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全媒体宣传项目改造的具体内容。通过网络投票或实地访问,对不同人群的改造意见进行全面了解。决策者可通过一定的奖励措施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为更新改造献言献策。

4.打造新兴业态,合理引入商旅功能

在历史街区引入商旅功能可以有效刺激街区的业态发展,焕发街区活力,推动街区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研究结果可知,居民对泉州中山路街区商业设施种类的丰富程度的满意度较低,说明改造后的商业设施无法满足居民需求,街区引入的商业设施不足。在协调好居民生活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基础上,中山路街区可结合丰富的旅游资源增加商业设施,充分发挥其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重振街区的商业业态功能,并辐射周边地区,以点带面,从线到片,打造古城整体旅游圈。对街区内老旧厂房进行合理改造,鼓励发展街区的文创产业。同时,加大对老字号、传统手工艺商铺的保护,突出闽南本土特色,发展多元化的特色旅游,也得以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但在引入商旅功能时不能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要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不能破坏原有的街区生活,坚持适度原则。因此,引入商旅功能需要认真考量多方面利益,避免居民生活和过度开发的冲突。

猜你喜欢
中山路风貌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中山路小学学生作品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中山路小学学生作品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包裹的一切
春和楼:中山路的坚守者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库车城市风貌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