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古曲《阳春白雪》的演奏分析

2021-10-13 13:52王芳荣
戏剧之家 2021年29期
关键词:阳春白雪古曲弦音

王芳荣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5)

一、乐曲概况

乐曲《阳春白雪》是中国传统琵琶古曲之一,也是琵琶十大名曲之一。中国传统乐曲,如《十面埋伏》《霸王卸甲》《飞花点翠》等,流传至今产生了许多版本。《阳春白雪》又叫《阳春古曲》,有大、小阳春曲之分。任海花在《对〈阳春白雪〉琵琶乐谱诸版本的比较研究》一文当中,详细地介绍了传承中收集的七个版本,并以表格形式总结。从该表可以看到《大阳春》四个版本即鞠士林谱、养正轩谱、李芳园谱、杨大钧谱,以及《小阳春》汪昱庭谱、李廷松谱、卫仲乐谱共七个版本的段落结构及分段标题的分布。《大阳春》即十段以上的版本,乐曲拖沓冗长。《小阳春》即七段的版本,乐曲构思精巧、一气呵成、意境深邃。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这一典故意义深远,故由此得来“阳春白雪一词指高雅、少数人喜欢的,下里巴人指通俗易懂、大众热爱的”,观听殊好,爱憎难同。琵琶曲《阳春古曲》,系1895 年李芳园《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所称曲名。沈浩初所编的《养正轩琵琶谱》又称之为《阳春白雪》。此曲版本较多,本文对卫仲乐演奏谱(裘春尧、叶绪然整理版)进行演奏分析。

二、《阳春白雪》乐曲结构

《阳春白雪》以民间广泛流传的乐曲《老六板》为主调,由八板体小曲连缀而成,采用模进、变奏等手法发展,属于循环变奏曲式。它描写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风和日丽的春天景色。乐曲情绪轻快活泼。卫仲乐先生演奏的《阳春白雪》共七段,每段有一小标题,每个标题十分典雅,给人一种意境高远的感觉。在裘春尧的《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卫仲乐先生演奏〈阳春白雪〉的艺术特色》与周瑞康的《生意盎然的〈阳春白雪〉》都是按照“起承转合”四个部分论述的。纵观全曲,乐曲结构分为起、承、转、合四部分,《阳春白雪》的结构分析图如图一所示。

图一:《阳春白雪》的结构分析图

如图一所示,全曲采用D 调演奏。起部:独占鳌头;承部:风摆荷花、一轮明月;转部:玉版参禅、铁策板声、道院琴声;合部:东皋鹤鸣。乐曲基调统一,每段既有联系又有对比,富有情趣。整首乐曲的速度有小幅度变化,部分段落作曲家进行了速度标记,以便演奏者更好地诠释乐曲。

三、《阳春白雪》演奏分析

一首乐曲演奏成功与否受多种因素影响。首先,技法的掌握。琵琶的指法繁多复杂,但是只要掌握基础指法“弹、挑、轮指”,其它指法不会太差,因为许多种指法都是在这三种指法的基础上变化发展的。其次,乐曲的熟练度。就整首乐曲而言,如果演奏者不熟悉乐曲,在演奏过程中出现卡谱、忘谱,无论技法多么出色,都没有太大作用。相反,如果演奏者技法欠佳,但是整体演奏很流畅,表演没有大的纰漏,那么乐曲演奏的完整性还是很不错的。以上两项,演奏者通过反复练习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最后这一项,是大多数学琵琶的人所缺少的,也是笔者一直追寻的。它可以说是音乐的文化素养,也可以说是弹琵琶的人的音乐触觉。做到前两项可以把乐曲弹“好”,做到这三项才能把乐曲弹“精”。乐曲弹“好”与弹“精”有本质上的区别。笔者就以上三点对古曲《阳春白雪》进行乐曲演奏分析。

(一)第一段独占鳌头

第一段“独占鳌头”。中板速度,作曲家标明此乐段可用每拍100 的速度演奏。右手运用“弹、挑、勾、半轮、双弹、扫轮”基础指法。左手运用“揉、推、拉”指法。乐段开始的第一乐句前8 小节就表明主题。弱起小节开始,一般弱起小节开始,通常情况下应该弱弹,但这一乐段,演奏时需注意第一个中音mi 标有重音记号,力度标记中强。同时,右手用“弹”,左手用“拉弦”,一个音就需要注意诸多表情记号与指法,学员识谱应认真、细心,此曲不可小觑。紧接着后面是一个“半轮”,“半轮”接“挑”,这一指法学员需要好好练习。学员一开始学习轮指,是一个音对一个轮指,这里是半轮一个音,挑是另一个音。乐段速度稍快,尤其孩童学员需要注意左手按音的转换。左手注意“拉弦”,弱起小节的中音mi 弹完往外拉;第7 小节的低音la 先拉再弹;以及第10 小节上的“拉弦”是从中音sol 往外拉到中音la 再回到中音sol。在练习中需要注意这三种“拉弦”的不同之处。第24 小节应注意“扫轮”加“挑轮”这一汇组指法,先扫后轮,而且是半轮,挑二弦空弦音,反复四次。弹奏这一个稍复杂指法时,要注意音乐连贯性、节拍时值饱满。整个第一乐段需要注意表情符号、力度标记,注意“拉”弦音准、“四指轮”颗粒、“扫轮、挑轮”的连贯。最后,最重要的是乐曲曲风:生动活泼、热烈欢快。把握住这一点,才能体现乐曲的核心与灵魂。

(二)第二段风摆荷花

第二段“风摆荷花”。第二段的第一乐句重复第一乐段,主题再现(前8 小节)。此段作曲家提速至每拍130。主题再现后,音乐旋律往上走,音区转第二、三把位。多处小节加“扫弦”指法,音乐稍有起伏,乐曲情绪酝酿,娓娓道来。这一乐段要注意节拍1/4、3/4、2/4 的转换,注意不断转换的节拍中的强弱变化。乐段中需要注意指法“半轮”与“拉”弦,一直贯穿始终。要注意曲中八分音符拉弦、十六分音符的拉弦、带有扫弦的十六分音符的拉弦。尤其是带有扫弦的十六分音符,第一个音节扫弦,同时左手拉弦,又是十六分音符,速度较快,左右手反应需灵敏。因此,此段值得注意的是“拉”弦节奏的转换以及指法的变化。

(三)第三段一轮明月

第三段“一轮明月”。音乐素材承接着前两段,情绪没有太大的变化,最为特殊的是乐段第17 小节到27 小节,在“扫轮、挑轮”汇组指法上又加入了“拉弦”。前面左手指法“拉”弦的音大多是“弹、挑、扫弦”上,这次是在轮指上拉弦,同样是半轮拉弦,“挑”空弦音。在第25 小节上,“挑轮”发生了变化,前面是“挑”空弦音,这里却是实音中音la,左手“拉弦”。整个乐句中复杂的左右手指法,增加了乐曲难度。这里“半轮”和“挑”不要断开,拉弦和半轮的左右手需配合好。轮指本身“线性”旋律性很强,加上挑的另一个音构成了另一条旋律线,二条旋律线都要突出。学员需耐心、细心地练习。

(四)第四段玉版参禅

第四段“玉版参禅”。乐曲主题再现(前8 小节)。乐段第15 小节出现了一个自由延长的八分音符空拍,双弹do,接着又是一个八分音符空拍,连续三个“挑”落在低音mi 左手“拉弦”,这里空拍节奏需把控好、弹奏清晰。第18 小节出现一个新的指法“拍”。“拍”是大拇指把弦搬起来,迅速落下,发出很响的声音,连续四个音符的“拍”,这里的音响效果比较明亮。练习这一乐句,空拍和“拍”,“拍”和“半轮”要衔接好。曲中空拍与旋律的结合,使乐曲富有生气。第25 小节到27 小节,用“摭、分”指法演奏,准备进入下一段。

(五)第五段铁策板声

第五段“铁策板声”。这一段在第四段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乐思,指法上出现了新的“摭、弹”汇组指法。前4 小节在每小节的第一拍“弹”的指法上做“拉弦”,使乐曲趣味横生。由于指法的缘故,故这一乐句弹起来应轻巧跳跃、欢快活泼。在第13 小节上,左手指法出现了非乐音指法“绞二弦”,由前面的活泼跳跃到沙沙作响的“绞弦”,音响效果发现变化。乐段接着重复第四段后半部分,在新的乐思上重复之前的旋律,使音乐内容即新鲜又统一。

(六)第六段道院琴声

第六段“道院琴声”。这一段落不同于其它乐段,前几段多多少少穿插着主题或其他段落的相同乐句。这一乐段好似一个全新的开始,像讲述一个故事,娓娓道来。作者标记每拍130 的速度,乐段情绪较平缓,没有太大的起伏,右手是“弹、挑”,左手是“拉弦、泛音”。看似比较单调的指法,实则弹起来有些复杂。它的音区在第一把位,不用换把,但是过弦较多,最有特色的要数空弦音低音sol,作为衬音铺垫贯通乐段。此处虚实结合,实音、空弦音、泛音交替出现,也需注意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音符节奏的变化。把握力度、节奏、情绪,突出实音与泛音的旋律线。

(七)第七段东皋鹤鸣

第七段“东皋鹤鸣”。结束段,快板,作曲家规定每拍150,是全曲最快的一段。乐段前部分再现第二乐段(主题再现),速度加快。后半部分在快速音符上做“夹扫”指法,使乐曲风格更加明朗。乐曲情绪一直很激动、欢快,第21小节突慢,变得很有戏剧性。从第22 小节开始,进入规整性的2/4 拍。由慢到快,力度由强强到中弱再到中强、强、强强、最后到三个强。在力度变化时,弱要极弱,强才可以凸显,对比才会更加明显。从第25 小节起,每小节的最后一拍最后两个音左手“拉弦”,使乐曲色彩在快速、渐强的同时更加丰富。乐曲最后2 小节在自由延长的“扫轮”中,一个突强扫弦,右手“伏”,声音在力度极强的扫弦中,热闹非凡的情绪中戛然而止。

四、结语

琵琶古曲《阳春白雪》流传至今,一直在琵琶乐曲中占据一席之地。笔者的一位老师曾说过,他们小时候学的第一首曲子就是《阳春白雪》,因为里面包含了很多基础指法,每一个指法或每一小节他们都要练习很久。除《十面埋伏》这种武曲或者《月儿高》这类文曲,《阳春白雪》这类曲调轻快、情绪欢乐的乐曲也将历久弥新,希望本文能为琵琶爱好者学习《阳春白雪》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阳春白雪古曲弦音
氟啶虫酰胺代谢物4-三氟甲基烟酰胺是弦音器调节剂杀虫剂
梁启德作品
储昭时
宫商角徵羽,古曲动心魄
小鹿和泥塘
经典改编古曲的成功及其启示
浅谈古曲的演唱风格
音乐剧不应是“阳春白雪”
古曲与古诗词的关系及演唱处理的研究——以古曲《枫桥夜泊》为例
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