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及安全性

2021-10-13 02:36石亚芳江昌桑建中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27期
关键词:鼓室咽鼓管中耳

石亚芳,江昌,桑建中

(1.上蔡县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河南 驻马店 463800;2.河南省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河南郑州 450000;3.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耳鼻喉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为临床常见疾病,表现为中耳积液,听力下降,病情迁延难愈,且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3]。SOM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认为与咽鼓感染、咽鼓障碍、食管反流等有关。临床多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术治疗SOM,通过改善通气引流,清除中耳积液达到治疗目的,效果明显,但会对机体造成创伤,易致使术后出现鼓室硬化、中耳感染等并发症,影响预后[4-5]。故临床应积极寻找新的治疗术式,改善预后。本研究选取64例SOM患者,旨在从咽鼓管功能、听力水平等方面分析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tympanic tube insertion,TTI)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上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SO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32例。研究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19~58岁,平均(38.51±8.84)岁;病程1~13个月,平均(7.01±2.18)个月;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2~27.41 kg·m-2,平均(22.65±1.33)kg·m-2。常规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20~59岁,平均(40.22±8.65)岁;病程1~15个月,平均(7.75±2.23)个月;BMI 18.9~27.0 kg·m-2,平均(22.93±1.27)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上蔡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鼓气耳镜、颞骨高分辨率薄层CT、鼓室导抗图、声反射等检查确诊为SOM;②符合手术及麻醉指征;③单耳炎症;④无鼓膜穿孔;⑤既往无过敏性鼻炎;⑥近14 d内未出现呼吸道感染;⑦对本研究内容知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②合并严重感染;③凝血功能障碍;④扁桃体肥大;⑤颅面部损伤;⑥肝、肾功能不全;⑦无法接受随访;⑧有精神疾病;⑨感官缺陷;⑩过敏体质。

1.3 手术方法

1.3.1常规组 接受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术治疗。局麻,以0度耳内镜(监视器辅助)观察中耳腔积液和鼓膜内情况;鼓膜表层麻醉15 min,以1~2 mL注射器和7号穿刺针连接,于鼓膜后下象限穿刺鼓膜,吸取中耳和鼓室积液(微型吸引器),若积液呈黏稠状或胶状,则于原穿刺孔后上方处做穿刺孔(1个),冲洗中耳与鼓室,封堵外耳道(消毒棉球)。

1.3.2研究组 接受耳内镜下TTI治疗。局麻,以10号耳内镜(监视器辅助)于鼓膜后下象限做1~3 mm切口(弧形),吸取中耳和鼓室积液,冲洗中耳与鼓室,并于鼓膜切口边缘将鼓膜通气管置入,外耳道以消毒棉球封堵。随访6个月,若症状明显改善,取出通气管(耳内镜辅助)。

1.4 观察指标(1)疗效。显效:耳痛、耳鸣、耳内闭、中耳积液等完全消失,纯音听力测试结果显示听阈提升>20 dB,声导抗检查结果呈现鼓室压图为A型。有效:上述症状明显改善,纯音听力测试结果显示听阈提升10~20 dB,声导抗检查结果显示鼓室压图属As型或C型。无效:未及上述标准。将有效、显效计入总有效并计算总有效率。(2)听力变化。包括骨导听力和气导听力,以丹麦国际听力AC240高端高频听力计测评。(3)咽鼓管功能。以七项咽鼓管功能障碍症状评分量表(the seven-item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 ETDQ-7)、Valsalva测试(捏鼻鼓气法)评分评估。ETDQ-7共49分,分值越高,咽鼓管功能越差;Valsalva共7分,分值越高,患者捏鼻鼓气难度越大。(4)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鼓室硬化、中耳感染、鼓膜穿孔。

2 结果

2.1 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 听力变化术前两组骨导听力、气导听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骨导听力、气导听力较术前改善,研究组听力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听力比较

2.3 咽鼓管功能术前两组Valsalva、ETDQ-7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lsalva、ETDQ-7评分降低,研究组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Valsalva、ETDQ-7评分 比较分)

2.4 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SOM属常见非化脓性中耳疾病,临床多表现为鼓室积液、听力下降、传导性耳聋等,若病情未获得有效控制,可导致语言发育障碍、不可逆性聋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6-9]。

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术为临床治疗SOM的常用术式,通过于鼓室插入穿刺针,将鼓室积液彻底抽出,操作简便。此术式虽能于一定程度缓解病情,但由于鼓室有前庭窗、听骨链等重要结构,解剖结构相对复杂,穿刺针移动易对周围组织产生不必要损伤,尤其外耳道相对狭窄者,对手术操作要求更高,稍有不适,易引起鼓膜穿刺、鼓膜硬化等并发症发生,增加患者痛苦。耳内镜下TTI可弥补上述术式不足。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术后6个月骨导听力、气导听力优于常规组,Valsalva、ETDQ-7评分低于常规组,说明耳内镜下TTI治疗SOM效果确切,能有效提高患者听力水平,改善咽鼓管功能。耳内镜下TTI通过导管留置,将鼓室积液吸出,鼓膜置管可长期维持外耳、中耳连通,持续发挥改善中耳压力及引流效果,拮抗鼓室液体产生。此外,耳内镜下TTI还可促进纤毛恢复运动,利于咽鼓管功能恢复[10-12]。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说明耳内镜下TTI术式安全性好。但本研究仍有不足之处,随访时间较短,选取样本较少,后期需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探究耳内镜下TTI治疗SOM的远期效果。

综上所述,耳内镜下TTI治疗SOM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听力水平及咽鼓管功能,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鼓室咽鼓管中耳
咽鼓管圆枕形态与胆脂瘤型中耳炎术后不干耳的关系
分泌性中耳炎后遗疾病的手术策略及疗效分析*
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图法与音响法检测咽鼓管开放功能比较*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鼓室注射甲强龙联合耳后骨膜下注射甲强龙治疗重度以上突发性耳聋的效果观察
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价值分析
耳朵里的定时炸弹
高压氧联合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难治性噪声性耳聋临床研究
听不清,嚼软糖
小耳朵怎么会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