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新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研究

2021-10-16 14:04任欣悦
校园英语·上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概念隐喻

【摘要】本文选用近五年主流外媒的724篇环境新闻报道自建语料库,在概念隐喻理论框架下,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语篇中的隐喻表达。

【关键词】 概念隐喻;环境新闻语篇;环境隐喻

【作者简介】任欣悦,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隐喻、中英翻译对比。

一、引言

在环境新闻语篇中,作者常使用隐喻表达来将环境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这就是环境隐喻。这样一来,环境问题不仅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得以在读者面前展现,而且常常能引起读者对环境问题的思考。

二、环境新闻中的概念隐喻研究

本研究借助Nvivo软件,统计得出了语料库中环境隐喻的分布情况:旅程隐喻在环境新闻语篇中最常被使用,占52%,其次是战争隐喻,最后是健康隐喻。

1.旅程隐喻。在环境新闻报道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整个过程往往被描述为通往目的地的旅程。也就是说,解决环境问题犹如在旅途中行进。因此,为了尽快达到生态平衡,人们应该时刻反思自己是否有不利于生态发展的行为,并及时做出调整。

旅程隐喻中,又可细分为路径、前进、阻力和运动四个子隐喻。

(1)路径隐喻。这类隐喻在环境新闻语篇中常用于描述保护环境的整个过程,包括处理环境问题的方法、在过程中取得的进展以及实现何种类型目标。

例1Another easy way to protect pollinators is using native plants in gardens.

例2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near-zero emissions.

例3The research,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Nature, challenges long-standing assumptions that virgin tropical forests untouched by logging or industry do a better job of sopping up carbon dioxide and, in so doing, slowing the pace of global warming.

例4Paris has already taken a series of steps to cut the impact of diesel cars and trucks.

在這类隐喻中,有way、pace、step三个常用词。尽管例1与例2中的隐喻性表达都与way有关,way一词在两句话中的隐喻机制却大不相同。例1中的way被隐喻成了保护授粉者的方式,即解决环境问题的方式,而例2里的way指的是距离到达近零排放还有多远,也就是实现环境目标还需做出多少努力。

此外,环境问题的恶化速度常被概念化成在旅途中移动的速度,因此在这类语境中常用pace一词。例3把全球变暖比作行驶在路上的汽车,作者用“slowing the pace of global warming”这个表达可以在一定程度缓解人们面对全球变暖不断恶化产生的焦虑,同时也在提醒人们要采取进一步措施,延缓、防止恶化趋势。step指人在行走时的步伐,在环境新闻中常被隐喻化,用来代指应对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例4把减少柴油车的影响作为旅程的终点,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则与人们在旅程中所走的每一步特征相似,如此一来,读者便轻松将二者相联系,理解语篇含义。

(2)前进隐喻。在环境新闻中,常用于表明对待环境问题的积极态度与处理方式。

例5It could also mean that the framing of the research question or the method of analysis chosen requires further refinement and development.

例6Pledges made in advance of COP21 promise to give new impetus to the move towards a lower-carbon and more efficient energy system.

例5中的further本身是表示方位上的前进,在这里被赋予了隐喻含义,是指为了解决环境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研究的框架和方法。在例6中,低碳而高效的能源系统被视为旅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the move forward通常指向具体的目的地行进,在这里则指为了达到环境保护的某一具体目标需要做出的努力方向。

(3)阻力隐喻。在旅途中有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阻挡人们到达目的地,处理环境问题的过程也是如此。在环境语篇中,用这类隐喻表达能展现出解决环境问题任务之艰巨。

例7 The papers offer insight into how rapidly melting Arctic ice could slow or even temporarily halt the ocean's normal circulation, with possible effects ranging from plunging temperatures in northern latitudes to centuries-long droughts in Southeast Asia.

在这类隐喻中,常用curb、halt、slow down这样表示抑制的表达。比如说,例7用slow和halt来表明快速融化的北极冰会对海洋的正常环流产生负面影响,这无疑对环境的发展不利。

(4)运动隐喻。这类隐喻在环境新闻中常被用来凸显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例8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have rocketed since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dangerously warming the globe, according to most scientists.

在这类隐喻中,常用fall、drop、rocket、skyrocket这样表示上下方位运动的词。在例8中,rocket表明温室气体排放量突然而迅速地增加,起到了强调作用,提醒读者应更加关注这一问题,尽快采取应对措施。

2.战争隐喻。在环境新闻中,处理各种环境问题常被概念化为一场战争。基于战争里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战争隐喻可以分为三个子类型,即战前隐喻、战略隐喻和战果隐喻。

(1)战前隐喻。战争开始之前,战争双方都会感知到潜在危险。在环境新闻中,战前隐喻则指环境问题还没有造成巨大损失,但已经构成一定的威胁。

例9 Monarch enthusiasts say increasing use of pesticides and, especially, destruction of key milkweed habitat have become major threats to the iconic orange and black butterfly.

在这类隐喻中,threat、threaten、challenge这些词常被使用。在例9中,蝴蝶面临着由环境恶劣情况造成的危险。如果环境问题加重,它们很可能会卷入一场战争,成为被攻击的对象。

(2)战略隐喻。交战期间,双方都会采取各种策略来防御和进攻,这种隐喻性的表达被称为战略隐喻。

例10 Representatives from more than 150 countries will gather at the United Nations on Friday to officially sign a global accord aimed at slash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slowing climate change.

例11 Britain's Prince William praised Vietnam, China and other Asian countries for taking unprecedented steps to battle wildlife trafficking.

例12 Responses to sea-level rises fall under the three broad categories, Rissik says: defence, accommodate and retreat.

在這类隐喻中,可以归纳出三种常用词,一是表示将武器指向敌人的表达,比如说aim at和target,在环境新闻报道中常用来表示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例10中aim at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作为力争达到的目标;二是把环境问题映射为敌人的相关表达,例如combat、battle、fight,在例11中,走私野生动物被视为敌方,让读者深觉走私犯的恶劣行径,从而从内心抵制走私行为,并做好监督工作;三是把应对环境问题的措施映射为采取的战术,比如说defence和retreat这样的表达,例12中,海平面上升被映射成敌人,而人们是受攻击方,面对这种危险,人们有三种选择,即采取防御措施、适应和撤退。

(3)战果隐喻。战争通常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比如人员伤亡和破坏,同样,不解决环境问题必然会带来负面影响。在新闻语篇中,这类隐喻通常用来表示没有处理好环境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常用damage、destroy、kill等表达。

例13 If premature budding occurs, cold periods with late spring frost would kill plants and the flowers of fruit-bearing trees.

此例表明晚春霜冻期是敌人,植物是战争的受害者,kill一词足够让读者的心为之一颤,说明异常的自然现象造成的后果不可估量,从侧面也警醒人们要在特殊时期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损失。

(4)健康隐喻。健康隐喻常把环境现状概念化为人的身体状况。根据统计,health与healthy的词频率要远远高过recover和recovery,这表明环境新闻语篇十分强调环境健康问题,同时也呼吁读者应努力维护生态健康,而不是在破坏环境后再恢复自然平衡。

例14 Bamboo is also helping China recover its lost forest cover.

例15 This year, leaders will seek to pass a raft of resolutions, including those on food waste, the fading health of oceans, the world's natural capital, and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recover指生病或受伤后康复的过程,例14将环境问题视为疾病,把森林退化后恢复正常状态的过程概念化,传达了森林覆盖面已经增加的信息。例15把海洋概念化为人,意思是说海洋的生态状况正处于日益恶化的情况下,人们必须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三、结语

对语料库中的隐喻表达进行研究后,共得出以下三个发现:

首先,隐喻表达在环境新闻中十分常见,且在环境新闻报道中常使用三种隐喻,即旅程隐喻、战争隐喻和健康隐喻。此外,旅程隐喻和战争隐喻还可继续细分成不同子类别。

其次,对环境隐喻的理解取决于人们的经验基础。一般来说,环境新闻中的隐喻表达将抽象概念化为具体概念,这一特征在旅程、战争两类隐喻中尤为明显。由于人们熟悉旅程和战争的组成要素和基本特征,因此便能轻松理解作者通过隐喻想表达的意思,从而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采取行动的紧迫性。通过使用健康隐喻,读者更能基于自己生病的体验,理解、同情当前环境所处的状况,意识到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尊重、保护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最后,環境隐喻的使用同样也反映了人们的认知模式以及对环境发展所持态度。一方面,人们对日益恶化的环境感到愤怒;另一方面,对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取得的进展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基于此,人们把战争、疾病等消极概念与环境问题相联系,把诸如健康等积极概念同环境改善相联系。

参考文献:

[1]KITIS Eliza, MILAPIDES Michalis. Read it and believe it: How metaphor constructs ideology in news discourse. A case study[J]. Journal of Pragmatics, 1997(5):557-590.

[2]辛静,单波.海外英文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隐喻建构——基于语料库的跨文化比较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6):36-42.

[3]沈继荣.新闻语篇中语法隐喻的工作机制及功能[J].当代修辞学,2010(2):85-91.

[4]吴文月.中英新闻标题中的语法隐喻对比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9.

[5]曹艳琴,姚兆宏.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中国日报》英语经济新闻的概念隐喻研究[J].海外英语,2017(10):181,184.

[6]Lakoff G.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7]Lakoff G.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J]. Metaphor and Thought, 1993:202-251.

[8]Group, Pragglejaz. MIP: A Method for Identifying Metaphorically Used Words in Discourse[J]. Metaphor and Symbol, 2007(1):1-39.

猜你喜欢
概念隐喻
中国外交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中美政治演讲中隐喻对比分析
汉语证券类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
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探析
从文化角度看中英化妆品广告中概念隐喻的差异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动画电影《冰雪奇缘》中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
中国日报英语经济新闻标题中的隐喻研究
徐志摩与叶芝诗作中“爱”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红楼梦》中红色隐喻英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