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言文字中拓展故事时间和空间的趣味

2021-10-16 07:08胡永红
少男少女·小作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壮乡讲故事儿童文学

我的长篇小说写作是从自闭症题材《我的影子在奔跑》开始的,它被纳入儿童文学,我也由此起步。这是一部自叙体小说,除了引子和首章倒叙,此后全部是遵循时间顺序以词条检索形式构建的。一些评论专家老师给了它“惊艳”和“創新”的定义,而在我来说,这个题材我以为自叙体是唯一恰当的写作方式,任何以旁观视角来写作这一独特人群心理的创作反而在我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而词条检索写作形式,正如我给主人公取名“修直”是一样的,我以为它可以吻合这一人物的思维方式,把它展示给大众,让读者可以直接介入特别的“他”的世界就是我写作的用意。因为我写作要表达的主题就是:“没有什么人是奇怪的人,只有大惊小怪的人!如果你了解他的思想体系和逻辑,他和我们就没有什么不同。”

表达这一主题,我选择了寻常但是动人的母子亲情故事,故事不再只是伤感,这种可以想当然的这一题材的情绪被包裹在幽默、纯真和快乐里。在母子的小世界里,“修直”不再是大众眼中的“异类”或者“白痴”,被定义为“异类”或者“白痴”的是与我们相同、相通、融为一体的普通人——“修直”的母亲。

《瑞喜爱小白》是我的第二部小说,瑞喜是母亲、小白是女儿。这部作品可以看成是《我的影子在奔跑》的姊妹篇。它也是一部心理小说,是母女亲情故事,但是这一次故事翻转过来,母亲因为特殊的原因而得了偏执症甚至轻微的智障,女儿不知隐情。因此一个寻常的当“青春期遇见更年期”的故事变得更加激烈和极致化。这部小说再一次采用了词条索引方式,那是秦小白的成长心理轨迹,而为了将这一段成长展示得更加酣畅淋漓,我将小白拆分成了七个小白,七个小白是独立的生命体,她们相互对话、矛盾、融合、成长。

《上学谣》是我的第三部小说,是2020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故事来源于真实的新闻事件,水仙阿嬷的原型是怀集下帅壮族自治乡廖月明婆婆、火龙的原型是廖婆婆的孙子蒙伟。小说讲述了壮乡少年火龙幼年失去双亲,与奶奶水仙阿嬷相依为命,艰难求生,幸而获政府资助得以完成学业,并最终反哺故乡的故事。

助学留守儿童的故事典型但是却普通,人物朴实却也很平凡,这确实是创作的难点。我多次与人物近距离采访,抓到了普通事件中的特别处,比如火龙心心念念的一把伞以及属于壮乡的特别风俗:给过世的亲人三年后洗骨装坛移坟,其他还有如怀集当地特别的采燕人、怀集的香禾、春牛舞、标话等,这些特色的情境和事件丰富了小说内容。而在创作上我将风俗人文的展示铺陈进来,叙述上大胆采用物化的多视角,也使得小说从内容和形式都变得饱满起来。

找到或者说发现了可以同时展现主体故事和表现特殊人文情境的写作手法——以27个物化视角为叙述手段得到实现,章节间以壮族物件相串联,富含风土人情与民族特色。

作为刚刚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不久的作家,以我创作的三部作品的体会来做创作交流,可谓班门弄斧,在此浅说一二,权当抛砖引玉。

快节奏的生活、娱乐形式的多样化,阅读越来越倾向于通俗化、碎片化,小说作为一门叙事的艺术正日薄西山看起来是客观的状况。即使是较为艰涩的成人文学中的小说也越来越走故事化倾向,甚至于就是故事会形式,一直崇尚浅显易懂的儿童文学则有着将故事通俗化和幼稚化的趋势。

作家是语言文字的匠人,但是被快节奏的时代赶着,“抢活”“赶工”造成现阶段作家往往更重视“完成”一个作品——找到或发现建构一个新奇的故事,而如何构建一个故事、如何将一个故事以文字语言的方式构建成别致的欣赏趣味,并且传递理念和思想,这些艺术层面、思想境界上的考量却被普遍忽略。

现代社会不缺乏故事。段子在讲故事、新闻在讲故事、教育在讲故事、销售在讲故事,甚至于消费和出行旅游也是在讲故事,文学中的小说之于故事的区别,在于其凌驾于平常生活的时间和空间的别致的延展,并在有意识的延展中发掘出思想的高度和欣赏的艺术趣味。

网络的发展使得写作表达变得更加容易和普遍,但是写好一个故事比之于写一个故事却有着天壤之别。

作家是书写时间的人,也是改变和创造时间的人。在这一点上,文学和电影是极其相似的。写作既是对经验的清理和省思,也是对时间的重新理解。

本雅明认为,时间是一个结构性的概念,它不完全是线性的,而可能是空间的并置关系。

讲一个动人的故事和把一个故事讲得生动感人发人深省,这就是一个作家的使命。而要完成这个使命,他就得在思想和技艺上不断修炼,以求在语言文字中拓展故事的时间和空间的趣味,从而传递他要表达的思想。

胡永红,作家、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儿童电影文学学会理事。其创作的中国第一部反映艾斯伯格综合征儿童生活的自叙体小说《我的影子在奔跑》获冰心儿童图书奖、桂冠童书奖、广东鲁迅文艺奖、广东省精品图书奖、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在影视方面,获金鸡奖最佳编剧提名,编剧作品获“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华表奖优秀少儿影片等奖项。

《上学谣》是2020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是一部书写壮乡人民在政府扶助下脱贫攻坚、守望相助、共创美好生活的现实主义儿童文学作品。2021年1月获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年度童书荣誉,2021年8月荣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由《上学谣》改编的电影《红尖尖》已荣获2020年第十七届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长篇故事片奖。

猜你喜欢
壮乡讲故事儿童文学
幸福吉祥伴壮乡
壮乡颂歌
梦飞壮乡
刊首语
壮乡三月赶歌圩传歌传情传知音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
瞩望儿童文学高峰
讲故事
听妈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