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 在儿童文学中的传承向度

2021-10-16 07:08洪艳
少男少女·小作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青竹竹子儿童文学

作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竹魂》在陈华清的创思中显出了三个引人注目的特点。

一、历史真实与文学真实的双线并置

《竹魂》全书36章,以大革命时期,中共党员钟竹筠、韩盈伉俪献身革命的故事为原型,展开了对风起云涌的广东南路革命斗争的多方描写。出身于贫寒农家的少女钟竹筠,在北海读书时,受共产党员韩盈等革命者的影响,接触进步书刊,走上革命道路,同爱人韩盈一起寻求救国之路。最后,遭受反动派的迫害,双双英勇就义。书中既有忠贞不渝的儿女情长、高尚的战友之情,也有对儿子父爱如山、母爱如海的舐犊之情。书中还穿插黄学增、黄广渊等具有“竹魂”的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

“红色中国”的历史是波澜壮阔、激情澎湃的,而这些以革命烈士的鲜血与意志铸就的红色基因,如何自然巧妙地渗入到新时代少年儿童的成长记忆?这是值得当代儿童文学作家深入思考的问题。可以说,陈华清在充分尊重史实的基础之上,以她极具辨识度的创作手法促成了文中钟竹筠、韩盈等诸多人物的形象生成。我知道的是,她对钟竹筠的调查和研究,沉潜了多年。《竹魂》是陈华清以自己对儿童文学的创作实践与良苦用心,为我们勾画还原出了一个饱满而真实的钟竹筠。

言说《竹魂》的真实,必定需要考察这个文本的背景时间,也务必需要考察文本中人物的成长时间。从这两个维度上看,陈华清都拿捏得相当好。钟竹筠逃离原生成长环境的动力,既来自于时代浪潮对她的洗禮,也来自于陈华清对钟竹筠性格中潜藏的早慧与觉醒的洞见。《竹魂》步步贴合了钟竹筠的现实成长足迹:1925年5月1日,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召开之际,她成为第四期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员。她在黄学增的雷州三属老乡聚会中了解了花县农民运动,在农讲所接受了周恩来、彭湃、恽代英、阮啸仙等共产党人的教导,在与红色恋人韩盈的共同成长进步中毅然决然地走上了革命道路。陈华清正是从这样的历史真实与文学真实的双线并置中谱写了一位革命女战士的生命赞歌。

二、文本创作特色的可辨识性

《竹魂》作为红色文学中的成长型作品,陈华清将钟竹筠、韩盈的成长以浓郁的地方特色为其写作用心。这样的创作手法既是陈华清儿童文学创作中关于海洋文化书写的延续,也很好消解了艰难岁月与现实造成的疏离感,形成了《竹魂》的可辨识性特征。

其一在于陈华清为钟竹筠成长背景与革命活动开展的地域性做了全面的铺写,比如雷州半岛中的广州湾、遂溪、杨柑、敦文村、海山村等的历史风貌与人文风情。

其二在于陈华清将地方特色美食点缀成了风雨如晦的革命岁月,艰难前行的人们心中的温暖之光。比如黄学增返乡指导革命工作时的蛤蝼饭,钟竹筠与韩盈共享的木叶搭、开展农民运动险恶环境中的鱼露。陈华清这样嵌入:“鱼露是当地的特产,乐民和江洪一带的人都特别爱吃鱼露。他们不但自己吃,还拿去圩里卖,换点钱买生活必需品。鱼露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用小鱼小虾做,呈琥珀色;另一种是用青鳞鱼做,带有咸味和腥味。最普遍的是第一种,最贵的是第二种,营养丰富,当地人叫作‘鱼鲐。不管哪种都要经过腌制、发酵、熬炼等工序。黄凌氏说韩盈没有吃过青鳞鱼做的鱼露,特意去捕了青鳞鱼回来做。她把洗干净的青鳞鱼放进瓷瓶里,用生盐腌,盖上瓶口密封好,然后深埋,让它长时间发酵。”

其三在于陈华清将地方民俗活动与革命宣传活动巧妙结合,借由趣味性呈现革命者的机敏。比如陈华清写到翠琅玕的革命活动,在韩盈的有效组织中,以练习舞狮子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在遂溪县乃至整个雷州半岛,自古以来每个地方都舞狮子,有不少狮子班,当然有教舞狮子的师傅。韩盈的家乡南门圩每年春节后都做年例,其中有一个传统节目就是舞狮子,大人小孩都跟着游行,他也学会舞两下。”所以韩盈得以在民团局闻风抓人时顺利躲过了检查。

三、中国故事叙事编码的建构性

中国的儿童文学自其生成之时起,就从来不是隔绝人间烟火的虚幻仙境,而有其自成一体的叙事编码。陈华清的《竹魂》也以其双线并置的叙事逻辑建构了独特的叙事编码。《竹魂》在“中国故事”的大背景中有一种新的构建性,即将红色文化基因融合成了儿童文学的叙事编码,弱化了“家长”这一构造性叙事的元素,显出人物成长的独立性。因而,陈华清将《竹魂》中的钟竹筠为原型的叙事编码的内在逻辑构建中,显出的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成长历程。《竹魂》将钟竹筠放置在了被替换的父母、被解散的家庭和被迫害的家庭之中,取消了传统家庭伦理的外在联系,尤其是父母的功能悄悄隐退,使得钟竹筠的成长在更为广阔和深厚的时间、空间维度中获得展现。我们看到《竹魂》的开篇就写到了钟竹筠与家人的一场离别:“钟秀贞在人群中寻找着,终于找到一张熟悉的面孔。那是她的小哥,失联很久才找回来的小哥。他听人说南洋容易赚钱,便报名了。……她听人说,这些去南洋的人其实是被‘卖猪仔到南洋做苦工,并非像宣传说的那样好。但是,哥哥要活命,明知山有虎,还是要向虎山行。这就是穷人的命。”钟竹筠的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哥哥被卖到“南洋”做苦工,在送别哥哥后自己也踏上了背井离乡的求学路。钟竹筠的成长就此丧失了至亲的庇护,天地宽阔,却不知何处可安生?是为她这一代大多数革命者的成长共性。

陈华清的用心是非常见功夫的。这个功夫一则建立在她对钟竹筠多年研究上显出的深切关注与发自肺腑的感动,成书必定缘起于她对这位女英雄最虔诚的敬重。全书将一位英雄从少女到母亲、从懵懂到成熟中坚韧果敢的品格养成,将一位革命烈士生命历程中的善良、不屈、坚强与刚毅以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成长历程,塑写得饱满而丰盈。二则建立在她对于儿童文学写作的内在要求上,她自觉地将生养自己的故乡作为创作文本的独特符码编织到了各类文本创作中,使得自己的儿童文学作品有了独属于陈华清的叙事编码。这也带出了人们对于陈华清文本空间中所展示的文学人类学和海洋文化学所现出的独特性的关注与期待。

愿陈华清能在今后的作品中,以其文本现有的独特性为基础,以更高的标准提升儿童文学文本语言表达的方式,探索出独属于她的儿童文学作品更高的审美品格。

洪艳,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文学评论,文学批评。

精彩章节

相约广州湾

◎ 陈华清

前面讲到:放寒假了,钟秀贞从北海回到广州湾。在广州读书的韩盈带上《新青年》等进步书刊给钟秀贞。他们在法租界广州湾的界河赤坎河见面。在赤坎一家商行,韩盈被人捉住要“卖猪仔”到南洋。在钟秀贞的配合下,他机智逃脱。

韩盈看时间不早了,想送钟秀贞回家。她不同意,反而要送他到赤坎河。到了赤坎河后,他不放心她自己回家,悄悄跟在她的后面。快到家了,钟秀贞才发现韩盈跟着她,暗中保护她。她很感动,想跟韩盈多呆一会,一直送他到赤坎河。两人依依不舍,不说话。她掏出手帕抚弄着,韩盈看到白色为底的手帕上,绣着一簇青色的竹子。

“真漂亮,是你绣的吧?”韩盈问。钟秀贞点头。“真是心灵手巧的姑娘。”被韩盈这么一夸,钟秀贞脸红了。

“你喜欢竹子?”韩盈觉得她羞涩的样子更好看。

“是的。我老家门前种有好多竹子,青色的竹叶,笔直的枝节。一年四季颜色都不变,腰杆挺直,真好看呢。”

“我也喜欢竹子。我老家南门圩的旧屋前前后后都有青竹,有些还是我亲手种的呢。有一次,我和小伙伴阿東在竹林里捉迷藏。他藏,我捉。我找了好一会都不见他,正纳闷呢。突然听到阿东的哭喊声,‘妈呀,有蛇!他连滚带爬冲出竹林,鞋子掉了,裤子也掉了,光着屁股冲出来。我壮起胆子走过去一看,哪是什么青蛇呀?不过是一根竹枝,就把他吓得屁滚尿流。以后大家叫他胆小鬼。哈哈!”

钟秀贞抿嘴一笑,没想到韩盈也喜欢青竹,童年有这么多趣事。她感觉两个人又多了有共鸣的地方。

“竹和梅兰菊,被古人称为‘四君子。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被贬到琼崖,途经我们遂溪,逗留在遂溪好多天。他画过竹子,写过‘竹子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你读过这首诗吗?”韩盈问。

“以前没读过。”钟秀贞摇头。她明白这首诗的意思,有情韵,有哲理,有灵魂,但自己又表述不出来。

“这首诗通过物质与精神、美食与美德的对比,强调精神品质与美德操行的重要。表面写的是竹,实际上借竹寓意:人要像竹那样正直,有节操。青竹不只是青竹,还有灵魂。”

钟秀贞认真地听着。韩盈的每句话像山间的清泉,流淌在她的心间;像青竹的清芬,沁入她心肺。跟他相比,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钟秀贞又自卑起来。韩盈见她在沉思,便问她在想什么。她说:“你懂的东西真多,可我什么都不懂!”

“谁说你什么都不懂啊?你的刺绣绣得多好啊!尤其是青竹,绣得就像真的一样。我很喜欢!”韩盈看着她手上的手帕说。

“我喜欢青竹,但没想到它是有灵魂的,有精神境界的。”

“物跟人一样都是有‘品,有‘格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清人郑板桥写的《竹石》。前面两句写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的缝隙中。后面两句说,经历了无数磨难和打击,竹子的身骨依然坚劲,任凭你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郑板桥借竹子的顽强,寄寓自己的不屈风骨。人们常用这首诗歌颂在革命斗争中,革命者经受敌人打击,坚定不动摇的高尚品格。”

他的知识真渊博!钟秀贞越听越敬佩。不止是喜欢听他说话,更喜欢从他嘴里念出的古诗,声声入耳,句句动听。

“秀贞,你喜欢《竹石》吗?”

“非常喜欢!我也要像说的那样:不管经受什么样的磨难,都不动摇,做像青竹一样的君子。”钟秀贞说。

“很好!古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今有爱竹之钟秀贞,竹君。”韩盈说。钟秀贞眼前一亮,脱口而出:“竹君?我喜欢这名字!韩盈哥,我改名叫钟竹君,好不好?”钟秀贞突然改口叫他韩盈哥,而且叫得那么自然,连她自己都没想到。

韩盈望着钟秀贞微笑:“好,我也喜欢这名字。”他想了一下说,“筠跟君同音。筠字一般用于人名。”

“钟竹君?钟竹筠?用哪个做名字好呢?”钟秀贞自言自语,“我看还是钟竹筠好。韩盈哥,你觉得怎么样?”

“英雄所见略同。”

“好,那我以后就叫钟——竹——筠!”

“我以后就改叫你竹—筠!”韩盈托着下巴,想了一下说,“秀贞、竹筠,清人王夫之《连珠》有句诗:‘天籁无假于宫商,贞筠不争于柯叶。诗中的‘贞筠是指竹,用来比喻坚贞不屈的节操。希望你做一个具有‘贞筠精神的人!”

“我记住你的话!”

“我也要做具有‘贞筠精神的人!”韩盈说,“我们一起努力!”

内容简介

《竹魂》以大革命时期,共产党员钟竹筠、韩盈伉俪献身革命的故事为原型,多方位展现了风起云涌的广东南路革命斗争。出身于雷州半岛贫寒农家的少女钟竹筠,在读书期间,受韩盈等革命者的影响,接触进步书刊,走上革命道路,同爱人一起寻求救国之路,双双成为中共南路地方党组织的创建者、领导者。在白色恐怖中,他们不幸被捕,威武不屈,都献出年轻的生命。书中既有坚贞的儿女情长、高尚的战友情,也有父爱如山、母爱如海的舐犊之情。此书还穿插了广东四大农运领袖之一黄学增以及黄广渊“一门四烈”等革命先烈的故事,讴歌了一群具有“竹魂”精神的优秀共产党员。

猜你喜欢
青竹竹子儿童文学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陌生人
大熊猫吃竹子
刊首语
竹子的中间,为什么是空的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
瞩望儿童文学高峰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
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