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数字货币的三大误解

2021-10-18 03:32李愿
记者观察 2021年19期
关键词:台阶国际化货币

文 李愿

5月22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名誉院长、央行原行长周小川在“2021 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发表了“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系统”的主题演讲。

演讲中,周小川围绕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系统这一主题从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一是澄清了关于数字货币的三个误解;

二是探讨了关于推进支付系统现代化的侧重点该怎么抓的问题;

三是阐述了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看法。

以下为周小川发言节选:

“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系统”这个题目前一段时间已经讨论很多次了,而且确实也是党中央国务院都明确加以关注并列入了“十四五”规划之中的,我们要积极探索发展试点推广的内容。但我看了很多媒体在这方面的报道和评论,发现实际上还是有很多的概念需要进一步明确,有一些方向问题还需要探索。尽管中国已经进入了DC/EP(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的研发和试点阶段,但对这个问题可能理解上还有很多需要讨论的地方,同时我感觉它也是国际上感兴趣的问题。

1

首先媒体特别是外媒对这个问题的有些讨论会引起某些误解。

我刚才说了其实过去的几年时间,我们对这些基本概念都做了很多讨论,但是并不是说大家都取得了一致认识,或者是不见得大家都对这个问题有深刻的了解。

举几个例子,外媒现在比较多的一种说法,是中国的DC/EP或者e-CNY(中国数字人民币)不管怎么发展也替代不了美元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我觉得这个说法本身就不太对,因为DC/EP的发展主要是立足于国内支付系统的现代化,主要目的是要跟上数字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步伐,提高效能,降低成本,特别是为零售支付系统服务,本来设计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就没有想取代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国际上支付货币的地位。

再有一种说法也是外媒说的比较多的,就是把数字货币的研发和试点与人民币国际化密切挂起钩来,认为数字货币对人民币国际化帮助不大,或者说也实现不了人民币国际化。我觉得人民币支付系统的现代化、数字化对于提高人民币的地位、提高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会有一定程度的帮助,但也不是太大的帮助。人民币国际化更多取决于体制、政策上的选择,更多地取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展,而不是技术上的因素。

再有一种议论说人民银行推动的DC/EP和e-CNY是想取代现在第三方支付的角色,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妄议。中国人民银行明确地说DC/EP的计划是一种双层系统,而且整个研发队伍是由人民银行组织,由主要商业银行,包括工农中建等,还有电信营运商和几大第三方支付机构共同参与研发,都是在他们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瞄向升级换代的新台阶。大家都是在一条船上,当然在一条船上的人有时候也会有不同意见,有时候也可能在有些问题上会有争议,但毕竟是在一条船上。并不是有些人说的好像是一种内斗、谁会取代谁的说法。

总之在媒体和各种讨论的声音下,我们还是需要增强沟通,增强这方面的讨论,使社会包括全球各个方面,能够对数字货币的进展和开发有更明确的了解以及对中国DC/EP和e-CNY有更好的了解。

2

第二个方面,我想谈一下关于支付系统现代化,究竟抓哪个重点呢?

首先我们说数字货币从全球角度来看有很多不同的侧重点,有的侧重对零售系统效能的提高,有的重视批发交易,也有的注重交易所和金融市场的交易可不可以采取新的支付和结算体系。那我们究竟应该抓哪个重点呢?整体来讲,支付系统现代化是一段时间迈一个台阶,这个台阶一般来讲是比较大的台阶,特别小的台阶,我们就要换系统,就有可能动力不足。所以要用这种差距化衡量台阶到底迈得有多大,再来看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方向。

怎么看这个台阶呢,一是看系统的功能,它的效能、表现怎么样。二是看成本,成本是不是能够降低,效能跟成本一比就是性价比。此外还要看看这个系统的出错率,因为金融系统涉及到稳定,涉及到信心,对出错的概率是非常关注的。如果很难避免百分之百不出错,那么就要看它出错以后究竟能不能纠正这个错误。比如说支付错了,能不能退款,能不能止损。还有从性能上看这个系统风险控制的能力,有时候从技术开发的角度来说,非常希望能用他的技术,但是从金融系统的角度来说,对于稳定性、风险控制、出错概率以及纠错能力的重视,可能比从技术角度来讲要求更高一些。

从中国来讲比较重视零售系统,这个台阶可以迈得比较大。中国是现金用的比较多的社会,但是从全球来看也不是特别突出。我估计发达国家即便是信用卡比较普及的国家,也会感到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这个台阶还是很值得要迈上去的。另外这也是客户的需求,客户也不希望有太复杂的、太多种多样的支付方式。很希望在有手机以后,通过移动互联网能有一个主流的零售支付方式出现。所以这个台阶成本节约也是很大的,向前迈进的动力是比较大的。

从批发的角度看,现在有一些国家要搞CBDC(央行数字货币),从我个人观察角度来讲中国e-CNY并不是完全的CBDC,当然也可以归结到CBDC这个大议题里进行讨论,但是它也有自己的特点。有一种CBDC就是主要转向批发系统,多数的老百姓和非金融系统的人,对于支付系统的批发环节,是不太了解的,他并不知道支付系统背后的银行清算结算等是怎么工作的,也不太知道这个系统目前是不是效能比较差、是不是出错、是不是成本过高、是不是向银行多收费,收的这些费是不是间接地转嫁给其他的银行客户。随着技术的发展,批发系统也有很大潜力进一步提高。但是目前并没有很大的改进余地,即便是改进的话也不是太明显,社会上也不会有太大的感觉。总体来讲我们觉得批发环节也要给予注意,但是,这个台阶似乎现在迈不了太大,要迈就是一个相当小的台阶。

还有交易所,交易所现在所有系统的运行还是非常好的,除了个别情况下比如由于高频交易出现过像英国的闪崩这种情况,总体来讲运行还是比较好的。虽然交易所整个的系统,包括所谓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排队自动撮合系统,以及后面的证券登记和交割的系统也有不少成本,但是在这方面的呼声并不高,如果大家希望降低交易成本的话,可能更多的是希望减少印花税,印花税比技术系统的成本更受到关注。

周小川

另外也不是交易结算越快越好,这么多年大家都在讨论是不是交易所技术系统有这个能力可以当日回转交易,可以更多地提供高频交易。但实际上市场人士对此提出了一定的怀疑和挑战,认为交易结算并非越快越好。整个支付系统也包括交易所系统,未来都有可能实现实时全额交易系统,但是实时全额交易系统并不是在各个环节都适用的一个好的选择。这就是为什么ISDA(国际掉期与衍生工具协会)反复主张说要搞差额结算,因为这对市场参与方的风险控制更有好处,同时降低了由于每笔实时全额交易所要求的经济资本和所谓的风险。这就涉及到这个台阶究竟迈的有多大余地的问题。

我们在选择利用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提高支付系统现代化,并且迈上一个台阶的时候,究竟在哪个方向上这个台阶可以迈的比较大,取得的效果比较明显,这是我觉得在选择方面需要考虑的。当然也别想一口吃成个胖子,说我弄了一个系统,可以拍胸脯吹牛,既能解决零售支付,又能解决批发系统,交易所系统也都完全改造了,贸易结算、汇款等所有问题都解决了。这个我看也不现实,所以如果做了这个选择,进行了研发和试点,也要有定力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

3

最后我说一下关于人民币国际化。

我觉得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好的题目,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家,货币的地位应该提高,而且也确实有提高的潜力,但刚才所说的技术系统会对此有影响。所以这些年在技术方面也有很多开发,很多支持,譬如跨境人民币的支付系统(CIPS)等等,是否可以利用数字货币CBDC这类东西,上一个很大的台阶呢?我觉得不要太高估技术方面的因素,更多的是体制和政策上的因素。

首先货币能否被广泛接受,可能取决于你的经济体量、贸易体量、对外开放程度,不是说你能够强求国际上的用户做出什么选择,(客户)都是有自主选择权的。所以这种运筹的广泛性,不仅是一个技术特性。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货币可自由使用程度,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人民币纳入了SDR(特别提款权),其中一个因素就是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的程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这是一个连续过程,还有继续提高的很大余地。但是不管怎样提高可自由使用程度,还是要注意有反洗钱的功能,还要防止“避税天堂”,防止逃税、防止毒品交易等等。

再有一个货币抗冲击的能力。大家都知道全球各个国家、各种不同阶段,隔一段时间都会有金融危机,因此抗冲击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中国在未来改革开放的力度可能还会进一步加大,还会做出更鲜明的选择。而这种选择也是取决于发展的路径,改革开放的路径,取决于观点的平衡。其实这个观点也是一种分布,就像我刚才说货币的隐私和反洗钱之间的平衡一样,有的人会认为人民币可自由使用、可兑换是非常好的事,可以尽快去推进。也有的人认为这个是非常糟糕的事,风险很大,尽量不要去做。可能最后是个正态分布,中间的观点比较多,而且会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平移,所以我们说开放进程中的变化可能和人民币国际化有更多的联系,技术方面的因素是基础,是相对比较好做的。包括金融系统在做CIPS的时候,像中国银行这些过去就在跨国支付中起到很大作用的银行,对他们而言,政策制度明确,利用现有的技术开发一套系统,并不是什么太难推进的事,当然我们也不能低估这种努力。

同时,我一直强调人民币国际化。很多人认为发行的货币是你的资产,但从中央银行的角度看,发行的货币其实是你的负债,你要使你负债的部分是可兑现的、是有购买力的、是稳定的。而且你要使用货币达到某项功能的时候,央行是要给人家提供这种方便和保证的。所以说不要把人民币国际化过多的看为是好像我可以凭空创造出一种资产,而是更多的要考虑你要做出的承诺、承担的义务,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加以考虑。

因此,支付系统现代化,DC/EP和e-CNY会首先对跨境的零售使用,包括旅行者商务访问之间的使用,也包括现在比较时兴的零售网购等方面,支付系统现代化都会带来提升的体验,同时对人民币会有好处。我们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批发金融交易、贸易汇款等等各个方面,要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还需要在政策体制方面不断的向前迈进,我们相信未来在这些方面能够取得进展,才是人民币国际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大步伐。

同时我也在不同场合强调,这也是一个相对的东西,国际上几种主要的货币相互之间确实是有一个各占多少的份额,反正不能超过百分之百,我多了你就少,除了你自己做得好坏以外,也取决于别人做的好坏。

猜你喜欢
台阶国际化货币
聚焦港口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台阶
走在除法的台阶上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台阶
第二期《漏洞在哪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