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的名义,助折翼雏鸟重新展翅

2021-10-18 01:03余丽娇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折翼职教宿舍

余丽娇

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我们面对的每一届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个性独特的、灵魂鲜活的生命个体,在我们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时候,他们总在悄然成长。而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以爱的名义去助力、去见证!

记得三年前的某一个晚上,澄海职教校园里有多少学生和老师,为远在300公里以外的一场比赛的一个女生加油、投票,祝福并希望她获得比赛的冠军。因为,那是一个从澄海职教走出去的职教学子——文秘专业女生小陈。

结果没有让澄海职教师生失望,小陈以优雅的气质一举拿下比赛的最佳台风奖和冠军大奖。

一时之间,小陈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优秀学生。然而,也许只有我这个一路陪伴了她三年的班主任才明白,这一个曾经折翼的天使,从濒临坠落到重新展翅的成长之路上,我和她经历了怎样艰难的煎熬和努力!

新生入学的第一天,一个长得白白净净、清清秀秀的女生小陈,在班务活动快结束的时候才姗姗来迟,办完报到手续后,我领着她去办卡充值,交代她去食堂用餐。谁知她低着头,吞吞吐吐地说“我不想吃饭”,我追问“为什么”,她忽然啪嗒啪嗒地掉眼泪,并一直摇头。当时我真的被震惊了。

一番细细的询问之下,她抹泪断断续续地向我透露了一些情况。原来,她的父母经常吵架,经常不在家,她常常因为家里没人做饭,随便到外面买个盒饭或泡个方便面,甚至有时不吃饭。她说“习惯了胃口不好就不吃饭 ”。她还透露了,之所以那么迟才到校,是因为她爸爸不支持她读澄海职教,不愿意送她过来,妈妈为此又跟爸爸吵了一架,最終才请假送她来报到的。

交谈中,出于对她的关心,我几次伸手想抚慰一下她,却发觉,每一次,她都下意识地侧过肩膀或后仰身体,眼中带着慌乱和不安。显然,这样的肢体反应,说明她内心在回避、在退缩、在戒备、在抗拒。我隐隐约约感觉到,这个高高瘦瘦、满脸忧郁的女生,是一个缺爱的半成品,是一只折翼的雏鸟,她的心里肯定有一根刺儿,要打开她的心锁,拔掉这根刺儿,治好她的心病,估计不容易。

不出所料,她的问题很快就暴露出来。脾气暴躁、行为粗野、任性妄为、玩闹无度……宿舍的同学纷纷投诉她,甚至表示无法跟她同处一室。

我立马找她了解情况,没想到,她居然不知道那样的行为不妥、不尊重人、会伤害到人。说白了,就是她不懂得最基本的人际交往要求。当我建议她跟同学道歉、和解时,她又一次后仰着身体,皱着眉头说:“我从来没有跟人说过这样的话,我说不出口。”之后,她开始逃避回宿舍,三天两头地请假回家或者擅自离校,并且再三强烈希望调换宿舍。很显然,她感觉到舍友对她的排斥,宿舍成为她心理的阴影,她在社交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在这一次的谈话中,我还意外地了解到,她小学和初中时多次跟老师有过冲突,偏激地认定了“老师没一个好人”。出于教育管理的需要,我向宿管老师反映了情况,最终给她调换了一个人数相对少的宿舍,给她一个新的、人际关系相对简单的心理空间。

“心病终须心药医”,但是,找什么心药?去哪儿找呢?我碰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我想起曾参加过省级心理健康教育B证培训,虽然当时是纸上谈兵,但觉得蛮有意思的。我觉得那儿应该有些什么可以给我做出指引。果不其然,我在“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这一模块的培训资料和笔记中寻得一剂良方。

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一个“重要他人”。对中学时期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重要他人既不是“父母”,也不是“老师”,而是“朋友”。因此,要走进学生的内心,获得学生的信任,首先,就要做他们心目中的“重要他人”,而绝不能以高高在上或权威至上的“师长”形象自居,否则只会招来逆反和对抗。其次,教师可以适当通过“人情”策略拉近彼此的关系。也就是说,在非工作时空发生非工作的良性互动,让学生“欠你人情”,使得他们愿意主动靠近你。这样一来,话就好说,事就好办,教育也就好开展了。

有一次,周末放假了,我发觉她还迟迟未走。原来,家长没空来接她,之前结伴坐公车的同学生病提前请假回家了,她只能等家长下班再来接她。我当即说:“那要等到什么时候啊,我送你去车站搭公车吧。”谁知她拼命地摇头说:“我从来没有一个人坐过公车,周围都是不认识的人,我害怕!” “没事儿,长大了总得要试一次。我陪你等车。” 就这样,一路上我在前她在后。或许是因为我背对着她,没有给她太大的心理压力,我们轻松地就聊开了。第一次听她主动说起自己,她在我身后,很轻地说:“我有时也知道自己做错了,可就是没办法面对着别人说‘对不起,有时也知道别人对我好,可是‘谢谢两个字就是说不出口……”那天,我在车站陪着她,直到看着她上车离开。我交代她,在车上可以看看车窗外的沿路风景,就不会太紧张了,到家了,记得跟我说一声。

一个多钟头后,我收到了她发来的短信:“虽然在车上我还是很紧张,但是,这是我第一次自己回家,老师,很感谢你!”这样的短信,对于一个普通的学生来说,实在是再平常不过,但是,对于一个有社交恐惧的学生来说,即使并非当面的道谢,哪怕只是借助工具的传递,这也是她鼓足勇气迈出的一大步,更是她克服心理障碍、拾取交际自信的关键一步。这让我倍感欣慰。

有了这一次成功的互动,我们之间的关系和心理距离拉近了不少。然而,她并没有从此消停折腾,甚至,她还曾经玩过失踪、闪过自杀的念头。幸好,这些挑战成长教育的惊魂故事,通过各种教育学、心理学手段的干预,最终没有成为事故。而这个美丽的折翼天使,在爱的教育和专业的引导下,开始愿意参加学校的礼仪活动,开始承担起班级的板报出版工作,加入舞蹈队的排练,她慢慢融入集体,慢慢懂得与人平和相处,慢慢懂得感恩,在充满关爱与温情的成长环境中,她逐渐长出新的羽翼。

她最终选择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报读高职,升学深造。毕业离校前的最后一个晚上,她亲手捧着一束花,带着镌刻着我姓名的专属定制礼物,笑盈盈地出现在我的办公室,她闪烁着灵动的双眼,亲口对我说:“老师,这三年让您为我操心了,谢谢您!”当她抱着我,一口亲在我脸颊的时候,我顿时眼中一热,心头瞬间卸下了三年的牵绊,感到莫大的欣慰与欣喜:她蜕变了、长大了,当初的折翼雏鸟终于重新展翅,能够独自翱翔了。

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高飞,都离不开一双自信坚定的翅膀,在他们蹒跚学飞、试飞的路上,作为老师,我们不能以爱的名义苛责他们、束缚他们、绑架他们,而是要以爱的名义,敞开爱的怀抱,理智放飞、给力助飞,笑看他们展翅高飞,翱翔天际!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折翼职教宿舍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热得快炸了
折翼的小飞机
维密渐衰,天使“折翼”?
学校到底是谁的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诗歌二首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吃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