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的分层教学在中职PLC课程的应用

2021-10-18 01:03岑沛徽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驱动程序分层

岑沛徽

针对传统班级授课制下学生良莠不齐,当下中职PLC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的现象,本文提出在中职PLC课堂中实行基于任务驱动的分层教学模式,对基于任务驱动的分层教学实施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说明,以期改善教学效果。

一、基于任务驱动的分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学生教授以不同的教学内容,达到不同教学目标的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托,显著特征是“以任务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任务驱动教学法下教学活动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展开。“任务”是本节课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与技能点的载体,教师将教学内容按实际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划分为若干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创建真实的工作情景,学生在强烈问题动机的驱动下,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通过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思考,对相应学习资源的主动获取,学习效果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

基于任务驱动的分层教学,就是将任务驱动教学和分层教学结合,共同应用于中职PLC课程教学。

二、在中职PLC课程中实行基于任务驱动的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一)中职PLC课程的特点

(1)专业性:PLC课程专业性太强,专业术语和指令多,课程较为枯燥,指令的功能和用法需要较强的领悟能力和理解能力去掌握。如何评价所设计的程序,这些都是理论课堂所体现不了的。

(2)实践性较强:多数的指令及其功能要应用到实际才能真的实现“应用”的目的,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具有一定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所以传统纯理论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适应本门课程的学习,当下PLC课程在中職学校多作为一门实训课或理实一体化课开展。而任务驱动教学可以将知识点技能点融合于任务当中,很好地补充学生不会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短板。

(二)中职PLC课程的教学现状

(1)传统班级授课制下学生良莠不齐,对于同一个学习任务有些学生觉得太复杂完成不了,有些学生觉得太简单不值得做,按照一致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发展需要。

(2)中职PLC课程科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些教师关注自身的技术发展而忽略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的提高。自身的专业优势由于课堂组织不好而发挥不了。所以在班级中实行基于任务驱动的分层教学是必要的。

三、基于任务驱动的分层教学实施步骤(图1)

(一)学生分层

依据学生的学情正确分层是顺利开展分层教学的前提。与班主任和其他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平时对学生的观察,根据学习态度,领悟能力,解决问题的差异,分成三层。以B层学生的学习进度为教学进度。

A层: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操作技能过硬,接受新知的能力强,具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B层: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动手操作能力,内心渴望进步,只是自我控制能力差。

C层:专业基础薄弱,PLC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能力不高,需要督促学习。

层次的划分并非一成不变,在教学实施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分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分层教师只要做到心中有数就行,不用公开。

(二)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顺利开展分层教学的保证。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课堂教学,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定位和教学目标作为导向。A层学生,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能根据工作的要求,独立自主选择合理的方式方法完成任务。B层学生,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能在教师指点下,编写调试较为复杂的程序,并能够按照自己的思路独立完成工作任务。C层学生,培养学生基本编程能力,能够用模仿编程思路和教师演示引导的方式完成工作任务,侧重于核心知识的理解和简单操作技能的掌握。

(三)教学任务分层

任务驱动教学是在贴近真实工作情景的任务下开展教学活动,典型工作“任务”的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设计任务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

过渡性:任务的设计需有过渡性,既包含了学生将要掌握的知识,又融合了以往学过的旧知识,这样学生在实践中既学习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还能对新旧知识进行应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

趣味性: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能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开放性:留有一定的空间,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用性:设计的任务面向岗位需求,和实际的生活或工作岗位相符,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也能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了解到真实岗位的职业素养。

渐进性:遵循由简入繁,由易变难的循序渐进原则。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层次性:为每个层次的学生设计有一定难度梯度的任务。

(四)施教过程

以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为例说明教学实施过程。

(1)创设情景

校门口的路口每到上学放学就非常拥堵,所以加装了一个十字路口交通灯,现在要求学生们设计一个PLC程序,控制车辆安全有序通过。教师播放十字路口交通灯工作过程的视频,引发学生思考:这样的控制系统该如何实现?从而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明确与分析任务

引导学生,东西南北的灯的跳转是遵循一定规律,用以往的经验设计法是可以实现的。但是需要用到大量的中间单元来完成记忆、互锁、联锁等功能,一旦修改部分时,对系统的其他部分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顺序控制能有效改善这部分缺点。引导学生画出东西、南北方向的控制时序图。教师引导分析完成任务所需知识,介绍步进顺序流程图并行序列的画法,并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

(3)计划任务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完成任务的顺序,把大任务化解为小任务。例如:时序图的绘制,小组的分工,I/O地址的分配、I/O接线图的绘制,程序的设计,线路的安装,程序的运行与调试。

(4)实施任务

①I/O地址的分配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需要的输入输出单元的种类和个数。

②PLC接线图的绘制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参照书本等绘出I/O接线图。

③程序的设计

开始程序设计前,教师要适当给点提示,学生才能通过前章节内容类比推出程序。如果教师不适当提示,导致范围太大,学生没有头绪,无从下手。

梯形图编写完成后,要求学生使用键盘输入指令语言写入编程软件。在真实工作情境中,有时只有一个手持编程器,就需要学生学会使用编程语言编写PLC程序。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编程思路的时候,也要培养学生学会使用指令录入程序。

④线路的安装

根据使用到的I/O通道地址进行接线,要注意接线需在断电下进行,注意线路之间不要短路,注意安全事项等。

⑤程序的运行与调试

设计的程序是否符合任务的功能要求,如果不符合,哪里出现问题,怎么修改。通过程序的运行与调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和同学讨论分析,也可以问教师,但是教师不要着急将答案告知,而是注重启发,让学生思考。

⑥现场清理

使现场符合7S管理的要求,将实训设备整齐摆好,线归类放好。

(五)评价分层

选择的任务不同,对应层次学生评分起点不同。例如:选择A层任务的学生评分起点可为85分,而B层起点可为70分,而C层的分数则在70分以下,另注意根据任务完成情况酌情处理。

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替代了原来的终结性考试的评价方式;由教师、学生、小组的三方共同评价替代了原来的教师单方评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得到学生的每个任务最终得分。每个任务的得分在学期末进行汇总。

过程性评价见表1,结果性评价见表2。

四、结语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实训课堂能将知识点技能点融合于任务的完成当中,而分层教学能较好地解决班级水平不一学生的问题。基于任务驱动的分层教学在中职PLC课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每名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跳一跳,够得到”,使每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同时,在任务解决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磊.项目化分层教学法在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6.

[2]刘海锋.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中职PLC教学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04):64-65.

[3]鄧王.基于任务驱动的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药物化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昆明市卫生学校药剂专业为例[D].云南师范大学,2019.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驱动程序分层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给Windows添加程序快速切换栏
简化化学平衡移动教学程序探索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样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英国与欧盟正式启动“离婚”程序程序
AMD VS微软 SSD的AHCI驱动选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