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分析法对SPOC混合教学的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分析

2021-10-18 11:03李志鸿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分析法混合阶段

李志鸿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应用无处不在,作为传统行业的教育也受到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不停冲击。2020年一场新型冠状病毒卷席全球,疫情期间教育部推出了“停课不停学、不停教”的政策,全国教师采用线上教学方式,也间接使信息化教学得到了全面落地推广。在疫情后的教学中如何借助疫情期間线上教学的经验更好地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

为此,本文以S-T分析法对基于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高级网络应用》案例课堂中师生互动进行分析,得出该教学方法的师生互动特点,为后续开展多元混合教学提供经验借鉴。

二、相关理念

(一)SPOC混合教学模式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多·福克斯教授在2013年提出,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将其译为“私播课”。

对比慕课(MOOC)和传统课堂,SPOC教学模式最大特色是限制学习人数;学生的学习没有固定时间表,可以线上自由学习,也可以线下固定时间学习;教学环境上可以采用“网络平台+固定课室”;学习资源不受限制,可以选用线上学习资源、线下课堂书本知识和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资源设计等;教学方式多数采用翻转课堂或混合教学,为此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更多采用混合式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等限制;在学生评价环节上多数采用多元评价模式。综上所述,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是疫情后学生复学甚至今后学生常态化的教学模式。

(二)SPOC混合教学的互动策略设计

与传统教学不同,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着重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呈现多样化。为此,在设计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时需要制定师生的互动策略。本课题在设计师生互动策略时按照创建小组策略、构建学习共同体策略、协助和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价反馈机制进行。

(三)S-T分析法

S-T分析法是指Student-Teacher分析法,主要用于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定量分析。研究者通过对课堂师生行为进行分析、归类、编码取样记录、绘制图形、计算教师占有率和师生行为占有率进行教学模式的判断,以达到科学分析课堂和优化课堂的目的。

(四)S-T分析法中各参数的含义

S-T分析法将课堂教学行为分为教师行为(T)和学生行为(S)。T行为表示教师信息传递行为。S行为表示学生信息传递行为。研究者通过课堂视频实录回放和辅助记录等方法分析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类别,然后一般以单位时间为30秒进行编码取样,得出S-T数据编码表,通过计算教师占有率Rt和师生行为转换率Ch去判定该课堂的教学模式。

(五)S-T分析法的改良

传统的S-T分析法中将课堂师生互动行为情况只分为S行为和T行为,能很好地减少教学过程中的鉴别模糊性,从而增加了最后计算Rt和Ch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对于课堂教学的开展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但近年来我国对职业教育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以学生个性化成才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大力推广,伴随而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等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在此教学改革环境下的混合教学课堂师生互动情况会明显增加,若使用传统S-T分析法在30秒内去鉴别师生互动明显会出现判断困难,同时也会容易忽略课堂中的关键事件。在此前提下艾伦等提出了增加师生交互对话行为(D),改良后的具体行为含义如表1所示。

在绘制S-T数据取样曲线时一个D对应0.5分钟的45度倾角线段。最后通过计算g、Rt和Ch得出该课堂的师生互动情况,其中g、N、Rt和Ch含义和计算公式如表2所示。

根据刘立新等提出的S-T分析法评价教学模式分类标准,将原有的混合模型详细分为平衡型和板块型。平衡型为原来的混合型教学模式,板块型指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由持续时间较长的若干单一教学行为的板块组合而成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征就是转换率较低。具体S-T分析法改良前后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条件对比如表3所示。

设Ch为纵坐标,Rt为横坐标,按照改良后教学模式类型中的Ch和Rt取值范围绘制出Rt-Ch图,具体如图1所示。

三、案例课堂分析

按照制定的教学计划,案例课堂的教授内容为《高级网络应用》中最后章节内容,目的是通过综合项目的实践去检验学生经过一学期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所掌握本课程专业知识的总体情况。按照S-T分析法的实施原理,笔者对案例课堂进行现场S-T行为记录,并选取其中一节进行师生互动分析。

(一)S-T分析法编码数据取样

案例课堂40分钟/节,按照改良后S-T分析法中行为状态分类,笔者对案例课堂进行了每30秒取样一次,得出S-T编码数据取样表,如表4所示。

(二)案例课堂的S-T曲线图和其分析

结合S-T数据编码取样表进行绘制S-T曲线图,其方法是纵轴为S,横轴为T,每一个单元格对应时间为30秒的取样信息。教学起点为原点(0,0),一个S对应单元格的垂直线段,一个T对应单元格的水平线段,一个D对应单元格内45°的斜线,如图2所示。

A阶段:课堂导入阶段。教师通过线上教学平台的数据统计对学生课前线上任务书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此过程以教师点评居多,所以T行为相对出现较多。同时教师发起了线上考勤和项目技术运用投票,学生通过线上教学平台进行在线操作,期间学生对操作有疑问可以与教师产生互动,所以该阶段出现了部分S行为和D行为。

B阶段:教师操作讲解和学生操作阶段。本阶段结合课程项目讲解需要,教师采用了“步骤细分,循环渐进”的教学理念进行项目讲解,每次教师讲解时长大概在1.5-3分钟之间,学生对应的操作时间大概在3-7分钟。在学生操作阶段出现师生互动行为,学生提问主要集中在步骤操作上,学生每次提问后教师马上进行有针对性的“一对一”辅导解答,同时教师在巡堂发现学生操作存有问题都会马上与学生进行指导性交流。为此本阶段结合S-T图观察发现水平线段和垂直线段出现次数接近并且相互交替出现,但斜线线段出现次数较少和斜率较小,证明本阶段主要以教师行为为主。

C阶段:本阶段主要是学生小组合作阶段,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刚才项目步骤中的任务文档。本阶段一开始教师作引导性发言,主要是讲解本阶段学生要如何开展小组合作任务。学生以课前預先分好的小组进行小组活动,在小组分工和小组长带领下共同完成小组任务。期间学生出现开展小组合作的疑惑或教师以课堂整体观察发现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的情况问题,会中断学生活动进入师生活动阶段,为此本阶段学生活动行为和师生活动行为会明显增多,同时在S-T图中观察发现垂直线段和斜线线段总体比水平线段出现次数较多,证明本阶段以学生行为为主。

D阶段:本阶段为本节课的小结阶段,主要是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开展小组活动进行阶段性小结,因此S-T图中水平线段较多,主要反映出以教师行为为主。

(三)绘制Rt-Ch图和教学模式分析

按照S-T分析法里各参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结合S-T编码数据取样表的数据,得出编码数据取样次数N为80次,教师行为T一共出现26次,学生行为S一共出现33次,师生互动行为D为21次,师生行为转换次数g为28次。按照Rt和Ch的计算公式(见表2)得出本课程案例的Rt值为0.46,Ch值为0.35。结合改良后S-T分析法的教学模式和判定条件(见表3),本课程案例属于平衡型教学模式,与课题研究教学方法一致(见图3)。

四、思考和总结

通过使用S-T分析法分析得知以本课题为依托的《高级网络应用》中教师在课程中后期课堂里面,教师给予学生相当充分的课堂活动时间。从课堂氛围角度分析,因学生有充分的课堂学习活动时间,所以学生操作、讨论和对于教师提问能积极回答,同时教师对于学生或小组的提问也能做出及时的回应,师生互动整体效果良好。另外,因本案例课堂中出现了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所以学生之间的互动明显,整体效果良好。从教学效果分析,因本课题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前已经完成小部分的知识点,在课中教师有更明确的方向进行知识技能点的讲解,同时教师采取了“步骤细分,循环渐进”方式进行讲解,为此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理想。从教师角色分析,经过Rt-Ch图得知课堂中从以往“教师主动提问,学生被动回答”发展到“学生(小组)主动商讨、提问和分享等,教师从傍答疑和引导等”学生主动学习的模式,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以往“主导者”角色增添了“观察者”角色,在傍观察课堂整体进程和及时指引、解答学生或小组提出的疑问,在课堂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活动。

通过期末的课程问卷调查反馈,学生对本课题使用的SPOC教学模式满意度为86.11%,对教师课堂组织满意度为83.33%,对教师课堂指导满意度为91.67%,在今后学习上愿意继续接受SPOC教学模式为80.56%,总体数据与课题理念一致。

五、结语

综上所述,S-T分析法作为比较科学的教学分析法,在学生复课阶段的案例课堂采用基于SPOC混合教学模式里能有利于教学工作者分析课堂师生互动情况,对今后混合式教学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州市教育学会2019年教育科研课题——“互联网+”下基于云班课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实践(课题编号:KTLX1201930351)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分析法混合阶段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混合运算大篷车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投资性住房选择模型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投资性住房选择模型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糖尿病相关二肽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