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电供一体化的ぁ短道概论》课程思维导图的构建

2021-10-18 09:44徐易龙嵇昊冀鑫周林伟尚修宇
科技风 2021年28期
关键词:一体化思维导图

徐易龙 嵇昊 冀鑫 周林伟 尚修宇

摘 要:《铁道概论》是铁路专业基础课程。在铁路行业工电供一体化改革的大环境下,指出传统模式《铁道概论》的不足,采用以铁路设备为基础,构建网状模式的动态思维导图,构建全面、系统、关联性强、发散和聚合思维并重的《铁道概论》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铁道概论;一体化;思维导图

《铁道概论》是铁路行业从业人员基础认知及交通运输类专业的基础课,是轨道交通专业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的先导课程,是学生能否学习后续专业知识的决定性课程之一。而目前,铁路正积极推行铁路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即工务、电务、供电及其他维修专业合并,共同作业,共同维护,简称工电供一体化)及站段改革,细化用工管理,创新劳动组织,融合各个工种各个专业,鼓励培养一岗多能,一专多能人才[12]。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一种可视化思维方法,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思维导图将各个层级具有隶属关系的知识点通过树杈状或者网络状的形式,表现在媒介上。无论是绘制者还是使用者,均可以从某个知识点出发,通过一定线索,寻觅与其关联的知识点,从而全面了解、掌握看上去繁杂零碎的课程体系与具体的知识[35]。《铁道概论》这样的课程,正适合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教学。

1 《铁道概论》课程构建思维导图的必要性

1.1 铁道概论知识点多,课时紧张

《铁道概论》从铁路发展到各个工种基本设备原理作用的介绍再到铁路运营管理,知识点繁多。据不完全统计,现有《铁道概论》教材,大多为八章四十节以上,200页左右,有的甚至为其1.5倍甚至更多。而大多数学校《铁道概论》课程安排在大一上学期,除去军训和国庆假期,至期末的课时只有26~36课时,安排在大一下学期或者大二上学期的学校课时也不会超过48课时,要在有限的课时讲完如此多的知识点,课程的节奏非常快,教学压力非常大,再加上其他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占用学生更多的时间,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时间紧,任务重。

1.2 部分学习者没有铁路认知基础

虽然《铁道概论》课程以铁路各个工种基本知识,基本设备认知为主,但是教学对象却是少有甚至没有铁路知识储备的中学毕业生和社会人士。有的学习者甚至从出生到学习本课程第一次课,没有乘坐过一次火车,甚至没有真实的观察过一次铁路。这对《铁道概论》课程教学带来新的挑战。

1.3 教师知识储备不够

大多数《铁道概论》教师,来自铁路行业某个特定的工种某个特定专业,而对其他工种其他专业了解甚少,全面掌握铁路各专业各工种难度较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知识储备局限性,《铁道概论》往往会被教学成为某一工种某一铁路专业的概论,而其他工种其他专业的介绍偏少偏浅甚至直接念课本。

1.4 讲解深度广度不易把握

《铁道概论》是一门铁路行业入门基础课程,对于每个铁路专业每个工种的知识讲到多深,多透,这又是《铁道概论》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如果讲得浅,那么学习者在后续学习专业课,以及工作后发现无法把握其他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如果讲得深,那么如果是本专业本工种的内容,则与后续专业课重复,浪费宝贵的课时资源;如果是其他专业的内容,对于刚接触铁路行业的初学者则会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心理恐惧,既不利于学习者的知识技能培养,也不利于学习者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綜上,《铁道概论》本身就是一门知识多课时紧,学习者来源多样甚至特殊,教师知识储备不够且较难控制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课程。在工电供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如何在《铁道概论》课程中,能够将各个专业各个工种的知识点有机结合,让《铁道概论》课程体系,以及铁路行业的架构体系,各个工种各个专业之间的联系和责任更加清晰,教师知识储备,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更加便捷轻松,是摆在各位担任《铁道概论》教师面前新的难题。

思维导图,可以将《铁道概论》课程繁多且看上去有些零碎的知识点,以特定的线索,进行串联,对知识点进行关联和梳理,对过往及现有的《铁道概论》课程体系进行再构建,以满足现在和未来铁路行业人才培养需求,也打消一些教师对其他工种其他专业不熟悉而担心无法胜任《铁道概论》课程教学的顾虑。

2 传统模式《铁道概论》思维导图构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铁道概论》教材,以及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是基于佟立本先生编著的《铁道概论》进行设计的[6]。以佟立本《铁道概论》为基础,构建传统模式下《铁道概论》课程思维导图。传统模式的《铁道概论》,分为绪论、铁路基本设备、铁路运输工作组织、高铁与重载运输四大篇章,每个篇章下面再分章和节。例如铁路基本设备篇,分为铁路线路、铁路机车、铁路车辆、铁路车站、铁路信号和通信五章。构建思维导图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

2.1 高速铁路与普速铁路内容割裂

虽然工电供一体化是从高速铁路维护中创新发展而来的,但是现在也在普速铁路的维护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而且现在普速铁路的装备也在不断更新,高速铁路的设备在新建、改扩建的普速铁路中得到应用,比如调度集中系统和无砟轨道。如果仍然简单地割裂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的相关知识,不仅造成教学时长和内容的重复、浪费,也带来了思维流线的更加繁杂和“断层”。

2.2 运输工作过多介绍

现在,无论是国家铁路还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越来越依赖市场需求和设备的更新。过去的单纯“计划”模式组织运输,已经演变成市场需求为导向,智能设备为支撑的全新模式。例如国铁的“分号运行图”“一日一图”等面向运输市场的运输组织模式,在近几年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城市轨道交通也在根据客流的变化,及时调整大小交路和行车间隔,甚至一些城市轨道交通开行大站快车。如果《铁道概论》还在大篇幅的讲述传统模式下的运输组织,不仅挤占了工电供一体化教学时间和空间,而且进一步的割裂了思维流线。

猜你喜欢
一体化思维导图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