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

2021-10-18 09:44陈芳
科技风 2021年28期
关键词:新工科教学改革信息化

陈芳

摘 要:本文从“建设项目管理”课程的特点出发,结合新工科建设发展的背景,分析了该课程目前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课程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载体、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多维度提出教学改革措施。针对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合理化建议。旨在推动信息化教学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发展和应用,培养适应新工科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教学改革

1 绪论

2018年3月29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共612个,其中土木、建筑类项目群包括35个项目。“新工科”的发展理念,要求不仅要发展新工科专业、交叉专业,更要对传统工科专业进行升级改造。新工科提出“理念新、要求新、途径新”的发展理念,建筑的可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智能化应用、信息化管理符合这一新理念,也为工程管理类专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新工科背景下,《建设项目管理》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实践,对培养未来建筑业所需要的新型智慧建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 课程特点及信息化教学现状

《建设项目管理》是工程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以工程项目为载体,要求学生具备施工技术,工程造价等技术性知识的同时,还要懂管理,懂经济,懂法规,成为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而传统的课程教学大多围绕“三控三管一协调”的理论进行,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也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最早出现的单向程序是以解决某一问题为目的,如财务、材料、进度等,后来PMIS信息系统软件也主要专注于进度、投资、合同、信息沟通等其中的一个或某几个较少的方面,20世纪80年代末,在应用PMIS的基础上,为提高决策层的决策与控制能力,出现了PCIS系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PIP系统应运而生,然而它更多的是实现了多项目之间的数据关联,以及各参与方的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整个建筑行业发生了巨大改变,也为我们迎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如何将信息化技术与“建设项目管理”的课程教学相融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摆脱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建筑模型不能与进度、质量、成本有机结合等困境,已成为许多教育专家和学者研究的方向。

3 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内容

3.1 教学内容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要求教学内容更偏重于可运用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具体工程项目进行教学,运用信息化技术来解决工程在项目管理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首先,将具体工程应用在理论教学上。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带领学生通过REVIT软件对具体项目进行建模,将模型运用在讲授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内容中,在完整地反映施工建造过程的同时,附加以各种材料信息,配合教师对各大构件施工要点的讲解,学生自己就能发现质量控制点(图1)。结合具体工程项目,带领学生对项目进行分析,收集编制依据,划分工作项目,计算工程量,计算劳动量和机械台班量,确定工作持续时间,使用广联达梦龙进度计划软件,编制项目进度计划,根据资源供应情况进行工期优化,通过对具体工程的练习,实现了进度从计划到检查调整,最后优化的全过程管理,并为之后的成本管理提供了基础。其次,将具体工程应用在实践教学上,带领学生参观VR、AR智慧工地,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对安全管理相关知识进行虚拟仿真体验。通过虚拟仿真的方式,将具体工程形象逼真地展示在眼前,模拟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到事故带来的危险和伤害,增強安全意识,提高对事故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图2)。同时,学习REVIT、BIM5D、梦龙进度计划、BIM施工现场布置、BIM招投标管理等信息化软件,改变传统教学对软件应用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课堂教学中,以典型的优秀工程案例(如火神山、港珠澳大桥等)为载体,分析科学原理和工程智慧,建立工程思维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大国自信;以茅以升、梁思成、杨廷宝等大师的人生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通过作业、讨论等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程内容相结合。

最后,充分利用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平台。根据课程内容需要,利用同济大学《工程项目管理》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线上优质教学资源,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补充,让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图1 建模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举例

图2 VR模拟施工安全管理

3.2 教学方法改革

运用“学习通”教学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课程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并上传到平台上,课程资源根据教学需求保持其结构性和系统性。同时,纸质教材作为重要的教学载体,其作用仍然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在平台增加“建设项目管理”线上教学资源,结合自身课堂教学,使纸书教材与网络平台资源相辅相成,完成混合式教学。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教师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以工程实际项目为载体,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下达具体的实操任务。学生通过团队分工合作、交流共享的方式完成任务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进行适当引导,为实现团队最终目标,学生由“要我学”变为了“我要学”,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猜你喜欢
新工科教学改革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