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胸卧位背部叩击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肩背疼痛效果的护理研究

2021-10-18 03:20董春苗
婚育与健康 2021年14期
关键词:术后妇科腹腔镜

董春苗

【摘 要】目的:围绕妇科腹腔镜术后肩背疼痛问题,通过膝胸卧位背部叩击对法试图提高护理质量,研究该方法于患者疼痛缓解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术患者作为研究群体,术前准备及手术开展无特异情况下,对比术后采取不同体位患者的疼痛感知变化,观察组术后24小时,结合患者恢复情况,在患者可自行摆正体位后,引导患者取膝胸卧位,同时给予患者背部叩击,叩击时间不少于10分钟,结合患者的感受可延长或暂停后重复,对照组患者术后取患者感到舒适的平卧或半卧位,不施行叩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数值差。结果:观察组患者轻微疼痛及无痛的例数较多,对照组患者中度及重度疼痛的例数多于别组(P<0.05)。结论:背部叩击配合膝胸卧位,有助于缓解妇科患者术后的疼痛,患者经腹腔镜手术后,产生的肩背疼痛可快速在叩击下减轻,并在术后及时的进行叩击护理,可减少患者疼痛例数,提高术后预后效果。

【关键词】膝胸卧位背部叩击;妇科;腹腔镜;术后;肩背疼痛

膝胸臥位是并不常见的一种体位,平日患者在恢复期多采取仰卧位、坐位、半卧位等,患者对膝胸卧位的了解不多,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虽然创伤小恢复快,但仍会并发肩颈、肩背等部位的疼痛,从肩部放射在周围神经组织,使得疼痛范围扩大、疼痛感持续不减。术后为减少疼痛的并发症概率,应寻求物理止痛方式,排除患者体内残留的CO2,使得膈神经刺激减弱。其中背部叩击简单有效,可在护理中引起关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为本院2021年1月到2021年5月收治的妇科患者,对照组为本院2020年5月到2020年10月收治的妇科患者,患者均经过腹腔镜手术治疗且手术有效。两组患者各有50例,患者行手术因素有:子宫肌瘤12例、子宫内膜症22例、异位妊娠26例、生殖器官异常23例,其余17例。患者均于术前经过心电图、胸片等系列检查,患者术前经适应症评估,无手术不适反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疾病治疗情况、麻醉情况等不纳入参照当中(P>0.05),患者基本情况亦无统计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按照患者舒适感受,取仰卧位、半卧位休息,期间给予患者饮食、术后宣教等系列基本护理。针对肩背疼痛严重患者,给予敷贴药膏、按摩等护理,引导患者进行基本的肩背运动,缓解肩背压力。观察组引导患者摆正膝胸卧位,患者首先跪坐在床上,床面铺平,患者大腿与床面呈垂直状态,而后将胸部贴于床面,尽可能与床面距离缩短,胸部、腹部、臀部依次高抬,患者臀部尽可能的抬起,可将头部贴合床面并转向舒适的一侧,对于认知能力较差的患者,可通过妇科绘制的图示演示,或者护理人员现场演示,保障患者体位标准。患者调整呼吸后处于放松状态,护理人员则将五指并拢,手掌半握成杯状,从患者的肩部出发逐渐到腰部臀部等,利用手腕轻轻叩击患者的背部,逐渐增加力度到患者承受度最高处,通常患者肩背疼痛与耐受力成反比,随着患者疼痛感的降低,耐受力会逐渐提高,应始终以患者的感受为叩击力度,按照患者耐受能力分别叩击10分钟~15分钟,对于耐受力较差的可分阶段逐次进行,日常叩击应不少于三次[1]。

1.3 观察指标

通过视觉模拟疼痛量表,以10分为总刻度长,分别从0~10计量患者的疼痛感受,疼痛为0时患者无痛,疼痛为10时患者剧烈疼痛,其中分数高于4则为轻微疼痛、分数高于6为中度、高于8为重度,另外护理人员应通过观察、触碰、询问等方式,掌握患者的疼痛区,针对患者疼痛区疼痛值不同的情况,选择疼痛值最高数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术后无痛23例,此23例患者皆在清醒后2小时开展膝胸卧位叩击护理,叩击护理时间较早,患者肩背无察觉疼痛;17例轻度疼痛,此17例患者在患者术后24小时内进行膝胸卧位叩击护理,按照患者的疼痛区,分别叩击肩部、背部、腰部,患者背部疼痛感相对弱,肩部疼痛感为最高值;8例患者中度疼痛,此8例患者均在术后难以摆正体位,24小时后施行叩击护理,患者疼痛感较为明显,叩击力度相对小,叩击之前先进行了肩颈放松按摩;2例患者重度疼痛,患者耐受力较差,叩击中力度较轻且患者膝胸卧位保持时间短。

对照组患者16例无痛,其生理恢复功能较强;11例轻度疼痛,患者通过平卧位到半卧位等的体位转变,可在感知到肩背疼痛后及时调整体位缓解;16例患者中度疼痛,使用敷贴药物另检查患者疼痛范围给予药物治疗;7例患者重度疼痛,疼痛时间持续三天后给予膝胸卧位叩击护理有所缓解。

另统计患者疼痛的持续时间,观察组疼痛持续(12.3±2.6)天;对照组疼痛持续(15.6±5.6)天,观察组术后疼痛例数为27例,占比为54%;对照组术后疼痛例数为34例,占比为68%。

3 讨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为充分的暴露患者的腹腔情况,为诊疗与手术活动提供充足的观察空间,采取腹腔充气形式即将前后腹壁分离,这样使得腹腔中存有CO2气体,其可自行消失,但术后恢复期患者会自然的感受到肩背的疼痛,另外术中患者体位摆放压迫肩背;术中时间较长肩背无法活动;术中患者体内的CO2扩散,腹腔内环境转酸性,形成刺激腹膜的碳酸,且术后腹腔内脏支撑力下降,使得患者以肩部为中心,辐射到周围的背部、两肋发生疼痛,结合手术的情况与患者的生理恢复功能,其疼痛有轻有重,难以短时间消除。术后部分患者采取仰卧位或者半卧位休息,虽肢体的其他部位得以放松,但由于体内的CO2难以排放,在体内逐渐蓄积,持续的刺激膈神经,会加剧患者的疼痛感,且找不到疼痛的缘由,难以通过外力作用缓解(敷贴、按摩等),本次研究中,虽未探究手术时间长短、手术形式、手术中体位对患者疼痛的影响,但此类影响造成的疼痛属于物理压迫疼痛,患者痛感消失快且能够忍受,长时间的疼痛、疼痛感持续较长的,基本与术中气体形成相关,因此上述假设(手术时间长短、手术形式、手术中体位)于患者术后肩背主要疼痛问题关联不大,不做详细对比与表述,主要从患者术后的护理视角看,通过饮食引导、健康教育与心理教育等,可避免患者的疼痛进一步加剧,避免不必要的外界环境影响刺激患者产生疼痛,但真正能够对患者肩背疼痛起作用的方式,还是膝胸卧位的肩背叩击。在本次调查中,观察组采取了叩击护理法,对照组未采取叩击护理法,仅在患者重度疼痛时间超过三天后,其他敷贴、按摩等方式无作用的情况下叩击护理,体现了观察组叩击护理的极大优势,其中观察组按照患者术后要求、术后恢复情况,选择在不同的时间段施展叩击护理,通过图表对比发现,越早进行叩击护理,患者的疼痛感越低,其中部分患者麻醉恢复后快速叩击护理,可避免疼痛发生;术后24小时内叩击护理,患者的疼痛可自行消化,基本不影响患者的日常作息;24小时后叩击护理时,患者已经产生了疼痛感,此时只能在原有的疼痛感受上降低患者的痛感,叩击力度不宜过大,患者的耐受力也降低,无法彻底地施展叩击护理法,护理较为被动。膝胸卧位背部叩击应注意体位的摆放正确,由于患者对该体位的了解不清,抱有怀疑的态度,尤其在术后患者各项机能还未恢复,贸然采取膝胸卧位,患者心理承受力不足,依从度较低,应选在膝胸卧位的摆放前,对患者进行宣教,将宣教作为膝胸卧位叩击护理的第一环,与患者建立和谐的关系,说明本次手术成功的情况,结合患者的疾病说明手术前后的患者生理改变,通过专业术语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赖感,而后介绍术后的系列注意事项,说明膝胸卧位的好处,在获得患者的认同下,基于患者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的前提,开展肩背叩击护理,期间应通过触碰患者的肩背等,询问患者疼痛感受,对患者进行疼痛评级、疼痛区域划分,尤其对不同区域疼痛感受不同的,应了解患者肩背各个部分的疼痛差异,在叩击时也根据患者的肩背区域进行不同力度的叩击,整体叩击应有规律性,避免一重一轻,叩击护理期间应与患者适当沟通,介绍引起患者术后肩背疼痛的因素,由于肩背疼痛多在术后三天内消失,叩击护理应持续三天,每天应不少于三次,可在了解患者的作息时间后,在患者饭后休息时间里叩击,不宜在患者饭后当即叩击护理,免于患者产生呕吐等不适感,且应保障患者充分的放松,期间对于体位总摆放不正、叩击护理中呼吸不均匀的患者,可尝试通过沟通缓解压力、通过音乐播放等转移注意力,尽可能获得家属在情感上的支持,有家属陪同的情况下,一方面便于家属掌握肩背叩击的方法,回归家庭后延续护理;一方面可由家属制造轻松的气氛,免于患者在头低臀高的情况下难以适应[2]。

良好的心态是膝胸卧位背部叩击成功的关键,部分患者除了肩背疼痛,其手术切口也隐隐作痛,部分患者因饮食问题肠胃疼痛,应结合不同患者的情况,分别在背部叩击前后,引导患者保持平静的心态,尤其对于生命体征比较平稳,能够早期接受背部叩击的患者,应鼓励其在背部叩击前,离开床边适当的活动三五分钟,而后进行背部叩击,或者在背部叩击之后适当的自主活动肩颈,前后转动肩部,以手臂为轴线拉动背部活动,可更快速的消退气体淤积。针对肩背疼痛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包含重度疼痛的患者,可在背部叩击中,适当的按摩患者的经络区域,一手进行背部叩击,一手顺着肩部轻按找到患者疼痛最大值处,而后双手进行舒筋活血按摩,可帮助患者在缓解肩背疼痛的同时调理脏腑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

综上所述,妇科的手术治疗中,腹腔镜手术属于常见的一种,其创伤小、较为美容,是当前妇科疾病治疗中患者较为容易接受的形式,在广泛的手术应用中,应分析围术期患者的不适应症,通过护理的有效形式,缓解患者的疼痛、心理压力等,促使患者能够顺利的接受手术、顺利的达成预后效果。由于腹腔镜术后患者肩背疼痛例数较多,在护理的角度上,应寻求更适合大众的疼痛缓解形式,本院妇科护理过程中,探索出膝胸卧位背部叩击这一模式,极大的帮助患者减轻了术后疼痛,体现了较为可靠的护理效果。而后还需围绕患者手术与疾病的类型,患者的耐受力等,持续探索物理式的疼痛降解模式,从而减少患者术后痛苦,提高术后护理效果[4]。

参考文献

[1] 梁瑞兰 .膝胸卧位背部叩击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肩背疼痛效果的护理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9(2):212-214.

[2] 杭格日勒图.观察妇科腹腔镜术后肩背疼痛患者的疗效膝胸卧位背部叩击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肩背疼痛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

[3] 苏燕.中西医结合治疗腹腔镜术后肩背疼痛患者的疗效观察膝胸卧位背部叩击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肩背疼痛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4] 邹有香. 预见性护理措施在腹腔镜术后肩背疼痛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膝胸卧位背部叩击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肩背疼痛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

猜你喜欢
术后妇科腹腔镜
妇科内分泌失调的临床治疗研究
健康教育在妇科阴道炎护理中的应用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米索前列醇在妇科临床的应用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浅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ICU临床体会
腹腔镜治疗结肠癌27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