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

2021-10-18 03:30刘双梅
婚育与健康 2021年14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刘双梅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方法:2019年11月至2021年1月,选取本院急诊收治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单双数法将患者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急救护理与急救护理流程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抢救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诊患者应用急救护理优化路径,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急救护理;急救护理流程护理路径;急救时间;抢救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常见急性病,病情危重且病情变化速度快,患者的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高[1]。所以,在疾病发生后,需在第一时间实施对症治疗,并在治疗期间为患者提供优良的急救护理,才能提升患者的急救效果[2]。但是,常规急救护理虽然自成体系,应用经验丰富,但是实施期间浪费的时间较多,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是在和时间赛跑,延误时间会增加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抢救成功率。基于此,优化现有急救护理方案,改善急急诊抢救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9年11月至2021年1月,选取本院急诊收治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单双数法将患者分组,每组49例患者。对照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40岁~77岁,平均年龄(58.71±13.2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0min~150min,平均时间(90.48±18.79)min。观察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41岁~77岁,平均年龄(59.15±13.3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0min~160min,平均时间(92.16±19.43)min。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接到相应的急救电话后,在第一时间出诊,准备相应抢救物品。到达患者位置后,立刻观察患者情况,进行初步诊断,并在转运患者期间提供吸氧、生命体征监测等辅助治疗。

观察组实施急救护理流程护理路径,第一,成立小组,急诊科应针对疾病成立相应的急救小组,明确疾病的急救护理需求与护理内容,明确每一位急救小组成员的工作内容与职责权利,并带领小组进行系统培训与系统考核。第二,院前急救,接到急救电话后,需在5min内完善各种積极准备完成出车。转运期间采用边询问、边问诊模式,让多个科室做好准备,共同合作,同时为患者开放绿色通道准备进行急诊手术。转运期间还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进行除颤、供氧。若患者有紧急情况出现,立刻使用阿托品等药物实施急救。再者,因患者病情危重,容易产生不良情绪,护士还需积极安抚、鼓励患者,促使患者配合急救。第三,院内交接,在患者入院后、转移至急救室期间,护士需严格遵守自己的工作内容,迅速辅助患者完成一系列病情评估、仪器监测等工作,还需妥善固定相关仪器,保证院内交接的安全性。第四,患者进入急救室后,需立刻指导患者静卧,基于护士自身岗位,在不影响其他护士的基础上,迅速为患者完成静脉采血、心电图监护、静脉通道创建等一系列措施,同时辅助急救医生完成相应急救操作,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及时辅助医生立刻实施抢救。护士还需将患者情况如实反馈给患者家属,做好家属的教育工作。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和抢救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急救时间对比

观察组分诊时间、心电图时间、血样采集时间、急诊室滞留时间、球囊扩张时间、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抢救结果比较

观察组49例中有47例患者抢救成功,2例患者抢救失败,其中抢救成功率为95.92%,抢救失败率为4.08%;对照组49例中有40例患者抢救成功,9例患者抢救失败,其中抢救成功率为81.63%,抢救失败率为18.37%;两组患者的抢救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常规急救护理实施期间,存在护理模板化、被动化等问题,护士的服务主动性较差。且部分医疗机构尚未并未明确每一位护士的实际工作内容,导致护理期间存在护理重复或护理遗漏等现象[3]。再者,常规护理并未认识到抓住黄金抢救时间对患者生命、预后的积极影响,患者的等待救治时间比较长。急救护理流程护理路径充分认识到时间和患者抢救结果的相关性,要求以患者为中心,基于疾病特点,优化现有护理流程,明确每一位护士的实际工作内容,促使护士主动为患者提供服务,在不影响的基础上共同操作,迅速缩短患者的等待救治时间,辅助临床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继而达到改善患者抢救效果和预后的目的。

由上可知,急诊患者实施急救护理流程护理路径,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黄燕梅,刘强强,陈月娥,等.胸痛中心模式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护理临床路径的优化及效果评价[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9,14(3):232-234.

[2] 冯穗玲,王琼娜,林淑华,等.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中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7):150-151.

[3] 何洪杰.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44):253.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溶栓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
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与甲状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