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文学作品赏析 拓宽阅读智慧之路

2021-10-18 15:04霍志刚
求知导刊 2021年38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阅读教学

霍志刚

摘 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其感受语言的丰富含义和魅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阅读,既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内容,又要注重文学作品的教育价值,使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引导学生把握文学作品的价值取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在吸纳文学作品精华的同时,发展创新思维,感悟文学作品,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語文;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8-0077-02

引 言

中国古诗词、神话故事、词句华美的散文、生动有趣的故事,时时吸引着学生探究文学作品的内涵,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教师巧妙运用阅读分享法把文学作品的内涵、意义融合到日常教学中,多方位、多维度合理运用文学作品,能够让学生感悟文学作品的教育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吸纳文学精华,充实学生文化底蕴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发挥感染、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鼓励学生追求真善美,提升学生对人生的洞察力和判断力[1]。文学是学生的精神食粮。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古诗词,诗词流传千年,我们细细品读可发现其魅力无限。诗词不仅能带领学生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还能带领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怀抱负。

教师可以“每周一诗”的形式鼓励学生自主诵读,如利用周一晨读的时间,让学生轮流为大家朗诵自己喜爱的古诗,再由教师适当补充解读古诗,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深刻含义。同时,每学期开展一次“古诗朗诵大会争霸赛”,激励学生积极阅读和学习古诗。古诗诵读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从唐诗三百首开启学生对古诗词的喜爱。例如,在中秋节来临之际,学生对描写月亮的古诗词特别感兴趣,教师可抓住中国传统节日的教育契机,为学生浅析易理解的诗歌,把学生领进古诗词的文学天地,使其感受诗歌的意境和魅力。宋代诗人苏轼在中秋时写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学生与诗人“共度”中秋,品读诗词,理解了诗人写下诗词时的意境和心情。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师生可共同吟诵《游子吟》。唐代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学生对唐诗比较熟悉,也能大致理解诗词的含义。本诗描述了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衣衫,临行前一针一针密密地缝衣服,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诗歌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报答像春晖一样的慈母恩情。在世界上有一种情感,它与生俱来,没有条件,连绵不绝,那就是母爱!妈妈都愿意倾其所有,只为自己的孩子能快乐无忧。教师可由此导入诗歌教学:“你对妈妈的爱有多少?还记得和妈妈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回忆和妈妈相处的时光吧!”

二、启迪创新思维,开启智慧之门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笔者在班级开启了师生共读共赏的探索之路。学期初,笔者给学生列出优秀神话故事的书目,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读书,学期末评选出若干“读书小明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选择体裁、内容、文化价值等与学生实际学情相符的书籍。

“启迪思维,生成智慧”是阅读的意义。故事《曹冲称象》:古时候有个叫曹操的人,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人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人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曹操听了直摇头。曹操七岁的儿子曹冲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这个故事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称象的原理是什么呢?学生们积极思考问题,得出曹冲所用的方法是“等量替换法”,用许多石头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画记号,让大象与石头产生等量的效果,再称出石头的重量,使“大”转化为“小”,分而治之,这样这一难题就得到圆满解决。学生通过学习《曹冲称象》能掌握“等量替换法”,培养创新思维。

《司马光砸缸》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故事,七岁的司马光稳重得像一个大人,听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达到忘记了饥饿、冷热的程度。有一天,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一看到小伙伴出事,吓得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教师可以对这个故事进行延伸和拓展,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在同伴遇到危险时可以用什么方法救人,还可以追根溯源,让学生了解和关注司马光的生平经历。

三、感受文学魅力,解析不同体裁

教师积极有效地开展文学欣赏启蒙教育活动,能潜移默化地净化学生心灵,让学生受到文化熏陶,在阅读优美的散文时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