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控制策略分析

2021-10-18 11:17葛国峰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预防控制

葛国峰

【摘要】目的:研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控制策略。方法:收集2010-202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网络报告数据,调查统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数量、发病、死亡及波及人口数、流行病学特征、实验检查结果、防控方法。结果: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概况总结,共计发生230例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其中Ⅳ级及其以下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相对于其他几种分类占比最高;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   集中发生的时间多数在5-7月份、11-12月份,以学校、农村发生率为最高,疾病种类以食物中毒、传染病为主,P<0.05。结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表现明显且突出,在进行具体的防控措施时尤其加强对农村、学校等地区的食物、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力度,同时做好高發病期的监测工作,并对防控措施加强普及与推广力度。

【关键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预防;控制

前言

近几年我国各方面的事业均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现阶段公共卫生领域仍需要进一步发展。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未知性、危害大等特点,事件主要包含食物中毒、职业中毒、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这些事件的发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均会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是极为恶劣的影响。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迅速,但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体系建设和防控方面的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由于我国人口较多再加上政府执法监管程度无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时俱进,从而导致许多违法事件的发生,我国医疗事业也正处于发展阶段,特别是近年间,我国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发展,一旦防控和治疗不及时,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生命、社会发展。学校和幼托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发生,不仅会威胁到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会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因此提高我国对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分析和总结能力,加强公共卫生监督,从中不断提升和完善防控措施,同时建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有助于维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稳定,推动人们生活、社会经济有续发展。鉴于此,为了更好的提升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能力,本文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控制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帮助,现将报告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收集

收集2010-202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网络报告数据,并通过调查统计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数量、发病、死亡及波及人口数、流行病学特征、实验检查结果、防控方法等,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事件分级

依据我国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报告管理制度的规范要求,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做出相应的的界定、分级及分类,其中主要分为I级(特重大事件)、Ⅱ级(重大事件)、Ⅲ级(较大事件)、Ⅳ级(一般事件)、Ⅳ级以下(未分级事件)。

1.3方法

首先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及设计,这是整个研究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调查设计以先、正、学、完、精、重为指导原则,要对调查内容及结果做出全面的详细几率,确保研究设计的精准性、科学性,现状调查要增加描述性内容,如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等。

其次做好现场工作观察。针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要注意进行现场工作观察过程中,通过运用调查和干预等方式,善于找出事件形成原因,给出针对性和可操作的指导建议和措施,认真分析、描述、研究流行病症的基本特征、易感人群、爆发因素、存在的危险隐患等。

最后开展实验学检验与流行病防控措施的研究。除了了解流行病必要的防控措施外,要采取全面的防控干预措施,对流行病因进行进一步防控,同时要把实验室与现场工作的实践情况相互结合起来,利用实验室先进的检验分析设备进行检测。由于流行病的病因表现具有模式的特点,单靠常规性的检验不足以对其进行准确、客观、全面的判定,因此必须把检验及现场工作人员紧密结合起来,明确采集标本的数量、种类,为最终的检验分析结果提供全面的标本采集。

1.4观察指标

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概况进行总结,运用不同事件的发生率描述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概况;从时间、地点、事件类型对流行病学的特征做出分析和描述。

1.5统计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EXCEL表格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做出描述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概况总结,通过统计分析,该该时间段内共计发生230例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其中Ⅳ级及其以下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相对于其他几种分类占比最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   其集中的发病时间多数在5-7月份、11-12月份,以学校、农村发生率为最高,疾病种类以食物中毒、传染病为主,上述资料及数据结果对比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和生产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也在逐渐增加。由于政府重视经济增长的同时忽略了公共卫生事业领域的发展,从而造成了一系列的公共卫生机制的发生,公众健康受到了明显的威胁,同时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般当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往往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出现爆发现象,但如果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好积极的应急处理和防控措施,不仅能有效防止疾病传播与扩散,且能够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救治,确保能够及时制定出最佳的急救治疗方案,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可见,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表现的特点是具有突发性,在人们无任何戒备的情况下容易对人体造成极其严重的侵害,通过完善的预防与控制流程能够有效控制疾病传播且保障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救治。

本次研究中共统计发生230例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后发现Ⅳ级及其以下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较之其它级别种类发生率最高,分别占总发生事件的45.65%及50.44%(P<0.05);在发病时间方面,5-6月(29.13%)为最高,11-12月(26.09%)次之;主要发病种类以传染病(45.22%)、食物中毒(26.96%)占比最大,发生的地点以农村(73.91%)及学校(65.21%)居多,上述统计相比差异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这一结果可以得出,学校和农村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危险区,由于人群分布和城乡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农村地区学校卫生缺乏资源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制度落后,医务人员严重短缺。学生、教师、家长以及校医对相应的传染病和食物中毒预防和治疗等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同时严重缺乏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策略相关知识。所以,公共卫生监管部门应当对农村和学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予以重视,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并予以落实。

通过本次研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特征总结如下:一是形成原因具有多样性。如环境污染、传染病、自然灾害、职业因素等。二是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时间分布、季节分布、发生地分布差异等,此外在发病率、传播速度、人群分布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三是传播范围广。当前我们正处于全球化发展时代,现代化交通工具拓宽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提高了传播速度,一旦无法控制,将会发生全球化重大事件。如新冠疫情。四是产生的危害极为复杂。一旦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对人类的健康形成不利影响,还有可能对居住环境、经济、政治方面造成恶劣影响。五是治疗与防控的综合性。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与治理需要结合多个方面开展,如医疗技术、价值层面,责任部门、其它机关部门、国内与国际等结合。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病症的特征,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控管理措施,且必须在具体的工作中加强多方联动,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防控举措:第一,以防为先,面对公共卫生事件,医疗部门要力争做到五个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需要结合网络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对病症特征进行判断,如某时段内是麻疹的高发病期,此时要关注极限值与预警界值,要及时考虑麻疹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以是否为显性感染为主,及时对相关学校、托幼单位进行全面防控,评估风险危害,以达到防范和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风险。早诊断需要有医疗机构建立和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将发热、腹泻等患者列为优先诊断病例。第二,要以控制为核心,明确传染病与普通疾病的不同特点,对于确认的传染病患者,必须在门诊处进行隔离治疗,明确其密接人群,加强对病原体、传播媒介、出行路径的全链条封锁与控制,积极做好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处理,构建完善的应变防控体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控传染病扩散。同时还要将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知识宣傳工作予以落实,在流行期间,提醒人们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尽量不要在人群密集的场合聚集,患者所排除的分泌物要及时对其处理和消毒,多开窗通风,必要时进行室内消毒,开展有效预防和控制工作,从而有效降低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率和发生危害最小化的防控目标。第三,以治疗为重要手段,对已经确诊患者积极制定抢救、治疗方案,或是加快对传染病疫苗的研发,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第四,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手段,加强疾病的卫生监督、防控防疫健康知识教育宣传与推广,在传染病期间做好病患数据的通报报告工作,以增强全民的防控防范意识,减少传染病爆发几率。此外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各省市地级提前制定突发卫生事件监测方案,以互联网为载体,做好数据监测及分析,针对出现的异常问题技术做出有效的应对处理。第五,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防控管理力度。尤其是学校、农村地区,加强预防接种和疫苗相关的传染病控制工作。学校要积极配合卫生部门,确保学生如期按时开展疫苗接种工作,落实好学生入学前接种证的查验制度,配合防疫部门做好学生疫苗接种的查漏补缺工作。当学校发生与疫苗传染病相关的流行病时,不仅要做好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管理工作,还要积极采取应急疫苗接种方案。卫生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发生区域、人群的防控检查工作力度,同时这些区域要及时组建防控工作临到小组,对本区域内加强防疫工作宣传检查工作,依据原则应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此外要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上报制度,并在相关部门领导下,对事件信息进行汇总、分析,积极配合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综上所述,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表现尤为突出,在进行具体的防控措施时尤其加强对农村、学校等地区的食物、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力度,同时做好高发病期的监测工作,并对防控措施加强普及与推广力度,这样一来才能有效减少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病率,降低这些事件对人们生命健康、经济发展所造成恶劣影响。

参考文献

[1]宋阳,张誉,陈文,周玉锦,程刚.2016-2018年四川省毒蕈中毒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21,37(07):982-987.

[2]唐群章.新冠肺炎疫情初期三门峡市确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20,31(04):455-456.

[3]叶莹,范威,王海峰,潘静静,王文华,王博昊,黄学勇,郭万申.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20,36(04):465-468.

[4]陈庆国.探析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控制策略[J].当代医学,2020,26(05):41-43.

[5]张以祥,赵梅玲,赵晓明,蒋苏燕,万芹.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2018年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20,36(03):251-253.

猜你喜欢
预防控制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