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胎龄早产儿和不同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的肝生化变化及临床意义

2021-10-19 07:14朱理佳马晓丹段江李檬黄永坤
肝脏 2021年9期
关键词:胎龄肝细胞肝功能

朱理佳 马晓丹 段江 李檬 黄永坤

我国因早产死亡的新生儿比例占早期与晚期新生儿死亡的36%与33%[1]。由于未足月娩出,其身体各组织器官发育不够完全,易发生感染、营养不良、黄疸等,重者会发生死亡[2]。肝脏酶活性的改变早于症状出现,ALT结合在肝细胞内微粒体膜上[3],其血液的水平可敏感地反应有无肝细胞损伤及损伤程度。血清γ-GT主要来源于肝胆系统,肝内合成亢进或胆汁排出受阻时血清γ-GT增高。血清TBA水平可反映肝细胞的摄取、合成及分泌功能。PAB、Alb主要由肝细胞合成,检测PAB、Alb可较早了解蛋白质不足、肝功能不全。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间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患儿共410例,其中不同胎龄早产儿组204例,纳入标准: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第 5 版)》对早产儿胎龄分类及定义,包括晚期早产儿组(34~36周+6天,238~258天)161例,中期早产儿组(32~33周+6天,224~237天)32例,极早产儿组(28~31周+6天,196~223天)11例;不同出生体质量儿组共206例,纳入标准: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第 5 版)》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分类及定义,包括正常出生体质量儿组(2 500~3 999 g)49例,低出生体质量儿组(<2 500 g)152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组(<1 500 g)5例,共计206例。排除标准:过期产儿;巨大儿;宫内窘迫、窒息及缺氧缺血性脑病;遗传代谢性疾病、严重先天性缺陷、重症感染者及放弃治疗出院者。

二、研究方法

全部患儿均在出生后 24 h 内入院,并且在对患儿治疗前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 2 mL送检,应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obas 8000型,德国)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前白蛋白(PAB)、白蛋白(Alb)、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及总胆汁酸(TBA)等。以及治疗7 d后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2 mL,与前同样进行检测,对每次检测的结果收集整理。并收集患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以及孕母情况等临床资料。

三、 统计学分析

结 果

一、一般资料结果比较

204例不同胎龄早产儿、206例不同出生体质量儿各组间性别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母孕期无特殊并发症。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组病例偏少。

二、不同胎龄早产儿组的肝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变化

晚期早产儿组Alb、PA治疗后高于治疗前,ALT、γ-GT、TBA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期早产儿组Alb、ALP、PA治疗后高于治疗前,ALT、γ-GT、TBA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极早产儿组Alb、ALP治疗后高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γ-GT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各组不同胎龄早产儿肝功能指标治疗前后的组间比较

晚期早产儿组与中期早产儿组比较:治疗前ALT明显高于中期早产儿(P<0.05);治疗后ALT、γ-GT高于中期早产儿(P<0.05),而ALP低于中期早产儿(P<0.05)。

晚期早产儿组与极早产儿组比较:治疗前Alb、ALT高于极早产儿(P<0.05);治疗后ALP、TBA低于极早产儿(P<0.05)。

中期早产儿组与极早产儿组比较:治疗前Alb高于极早产儿(P<0.05);治疗后ALP、TBA低于极早产儿(P<0.05)。详情参见表1。

表1 晚中早期早产儿治疗前后和组间的肝功能指标比较(±s),M(P25,P75)

四、不同出生体质量儿组的肝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变化

正常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组Alb、PA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γ-GT显著低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低出生体质量儿组Alb、PA治疗后高于治疗前,ALT、γ-GT、TBA治疗后低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组ALP治疗后高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五、不同出生体质量儿的肝功能指标治疗前、后组间比较

正常出生体质量儿组与低出生体重儿组比较:治疗前TBA低于低出生体质量儿组(P<0.05);治疗后ALT、γ-GT高于低出生体质量儿组(P<0.05),而ALP低于低出生体质量儿组(P<0.05)。

正常出生体质量儿组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组比较:治疗前Alb、ALT、ALP、γ-GT、TBA、PA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Alb高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组(P<0.05),ALP低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组(P<0.05)。

低出生体质量儿组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组比较:治疗前Alb、ALT、ALP、γ-GT、TBA、PA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ALP低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组(P<0.05)。详情参见表2。

表2 不同出生体质量新生儿治疗前后和组间的肝功能指标比较(±s),M(P25,P75)

讨 论

早产是新生儿发生死亡的首要原因,全世界早产儿人数位居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印度、中国、尼日利亚[4]。早产儿常伴有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易引发其他疾病[5],早产儿出生后死亡率可达12.7%~20.8%,远高于足月儿[6-7]。早产儿吸吮、吞咽动作迟缓,常需给予特殊处理[8],早期营养状况影响早产儿的成活及远期生活质量[9],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胎盘屏障,胎儿依靠从母体获得氨基酸来合成蛋白质[10]。13周胎儿肝细胞可合成PA,此后PA主要靠自身肝脏合成[11]。常用ALT、γ-GT、ALP等酶活性检查,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3]。有报道[12]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出生时AL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γ-GT主要在肝细胞线粒体产生,存在肝细胞胞浆及肝内胆管上皮中,肝内合成亢进或胆汁排除受阻时,血清中γ-GT增高[13]。胆汁酸依据来源分初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以及三级胆汁酸[14],当肝细胞坏死时致血清TBA升高,故可为监测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15]。另外,胆汁酸作为一种信息物质与肿瘤发生可能有关[16]。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7 d后,晚期早产儿组、中期早产儿组Alb、PA及极早产儿组Alb治疗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表明治疗后的肝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和恢复。极早产儿组PA无明显改变,可能与胎龄小、肝脏合成功能未明显改善有关。中期早产儿组、极早产儿组ALP增高,考虑与ALP来自肝脏和骨骼、新生儿略高于成人等相关因素较多有关[3]。晚期早产儿组与中期早产儿组ALT、γ-GT、TBA明显低于治疗前,表明损伤的肝细胞得到修复和改善及胆道的排泄能力改善。极早产儿组仅γ-GT明显低于治疗前,提示恢复较前两组稍差。

与中期早产儿组相比,晚期早产儿组治疗前ALT明显增高。治疗后ALP明显减低,ALT与γ-GT明显增高,ALP减低考虑为晚期早产儿相对较成熟,肝脏功能有所恢复;ALT、γ-GT增高,不排除仍存在肝细胞损伤,肝功能恢复不足够完善,也不排除与两组病例数相差较大有关。

与极早产儿组相比,晚期早产儿组治疗前Alb、ALT明显高于极早产儿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晚期早产儿肝脏功能相对较成熟,合成的Alb自然显著高于极早产儿;治疗后ALP、TBA低于极早产儿,同样提示晚期早产儿肝脏功能相对较成熟,肝细胞损伤后修复较快较好,使ALP生成减少,对TBA的排泄良好。

与极早产儿组相比,中期早产儿组治疗前Alb明显高于极早产儿,表明中期早产儿肝脏功能相对较成熟,合成的Alb显著多于极早产儿。治疗后ALP、TBA显著减低,亦表明中期早产儿肝脏功能相对较成熟,恢复较快,使ALP、TBA减低。

正常出生体质量儿组、低出生体质量儿组Alb、PA治疗后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组ALP治疗后高于治疗前。同样表明,经治疗后各组不同出生体质量儿的肝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和恢复,肝细胞合成PA、Alb显著增加。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组ALP高于治疗前,考虑与ALP来自肝脏和骨骼,新生儿略高于成人[3],可能还与追赶生长、骨骼成骨破骨活跃等因素有关,并且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组病例数太少,有待扩大病例数证实。

正常出生体质量儿组γ-GT、低出生体质量儿组ALT、γ-GT、TBA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表明损伤的肝细胞经治疗后得到修复和改善,ALT释放减低,γ-GT、TBA的代谢得以改善。

与低出生体质量儿组相比,正常出生体质量儿组治疗前TBA显著低于低出生体质量儿组;表明正常出生体质量儿肝脏功能相对较成熟,对TBA的生成、排泄良好。治疗后ALT、γ-GT高于低出生体质量儿组,而ALP低于低出生体质量儿组,提示肝脏功能有所恢复,但仍存在有肝细胞损伤。

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组相比,正常出生体质量儿组治疗前Alb、ALT、ALP、γ-GT、TBA、PA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Alb增高、ALP减低,均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正常出生体质量儿相对较成熟,肝功能恢复较好,合成Alb显著多, ALP生成减少。

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组相比,低出生体质量儿组治疗前Alb、ALT、ALP、γ-GT、TBA、PA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ALP显著减低。亦表明低出生体质量儿相对较成熟,肝细胞恢复较好及胆道的排泄能力改善。

综上所述,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质量新生儿治疗后Alb、PA明显增多,ALT、γ-GT明显减低,以Alb、PA变化最显著,是监测肝脏损伤、修复的重要指标,Alb虽然半衰期长于PA,但仍不失为观察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质量儿随胎龄越小、体质量越小,肝脏功能越差、患儿的生化指标恢复越慢。

猜你喜欢
胎龄肝细胞肝功能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关系研究进展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宫内生长异常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身长及相关关系对新生儿ICD-10编码影响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肝功能不好的病人,用药应注意什么?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与出生体重及胎龄关系的研究
围生期窒息新生儿脑组织损伤后血清酶变化的胎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