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对腹股沟斜疝的疗效

2021-10-19 09:34钱昆张保峰赵鸿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手术过程修补术腹股沟

钱昆,张保峰,赵鸿

(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河南 鹤壁458000)

腹股沟疝是由于腹腔内某些部位的组织或脏器逐渐脱离原来的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的原因,由腹股沟的薄弱点或缺损向体表突出的一种良性包块,是外科常见的疾病,每年约有5%的患者接受腹膜前疝修 补 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prosthesis,TAPP)[1]。腹股沟疝通常包括斜疝、直疝和股疝等,其中,斜疝在成年男性中最常见,腹股沟疝只能通过手术治疗才能治愈[2]。腹股沟疝修补术在临床外科的手术治疗中,从最初的传统张力疝修补发展到无张力修补,再到目前临床最常用TAPP,手术方式不断完善[3]。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患者治疗效果佳,但是在术后恢复较慢,还会导致患者疼痛等。TAPP具有术后疼痛程度轻并且恢复速度快的优点。本研究旨在探讨TAPP对成年男性腹股沟斜疝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成年男性腹股沟斜疝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年龄35~66岁,平均年龄(51.25±3.12)岁;病程1~3年,平均(2.29±0.34)年;腹股沟斜疝类型:左侧斜疝20例,右侧斜疝20例;腹股沟斜疝性质:单侧6例,双侧14例。观察组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52.14±3.54)岁;病程1~3年,平均(2.38±0.61)年;腹股沟斜疝类型:左侧斜疝15例,右侧斜疝25例;腹股沟斜疝性质:单侧9例,双侧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经检查确诊为腹股沟斜疝者[4];年龄在18~70岁之间;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存在肝肾功能异常者;存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有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硬膜外麻醉方式下选择合适切口,高位结扎疝囊后游离出精索,网塞填塞内环口并与周围固定,平片平铺于精索后,上与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下缘、内与联合肌腱、外与腹股沟韧带、下与耻骨梳韧带缝合固定,然后缝合肌鞘和韧带,观察无出血后逐层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观察组给予TAPP,在全麻方式下进行,选择合适切口,逐层入腹,并建立人工气腹(压力维持在15 mmHg),从精索下剥离疝囊后放置聚丙烯补片(10 cm×15 cm),并完全覆盖耻骨肌孔,用医用胶固定在腹直肌下缘,退出腹腔镜。

两组患者在术后均给予常规止痛、抗生素等对症治疗以及专科护理,排气后给予流质饮食,观察病情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1)手术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2)凝血功能:在手术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在4℃的环境中经离心沉淀后,分离血清,置于-20℃环境下保存待用,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水平。(3)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切口感染、脂肪液化、血肿、疼痛等术后并发症和1年复发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首次下床时间(h) 住院时间(d)对照组 40 75.38±15.31 8±6.74 24.37±3.45 6.53±0.84观察组 40 54.25±13.87 12.15±2.52 16.83±1.46 3.47±0.36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的比较 观察组手术后PT、APTT降低和Fbg升高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的比较((±s)

组别 n PT(s) APTT(s) Fbg(g/L)观察组 治疗前 40 10.49±3.61 30.98±5.52 2.34±0.95治疗后 8.12±1.49 26.14±2.59 4.39±0.72对照组 治疗前 40 10.56±3.46 31.01±5.47 2.32±0.98治疗后 9.64±2.97 28.68±4.36 3.11±0.42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40例,切口感染3例,脂肪液化2例,血肿2例,疼痛4例,1年复发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50%;观察组40例,脂肪液化1例,血肿1例,疼痛2例,1年复发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腹股沟疝的发病率逐渐增加[5-6],斜疝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腹股沟斜疝类型。腹股沟疝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腹压长期增高,致使腹横筋膜与耻骨肌逐渐被破坏,腹横筋膜过于薄弱而无法承受较大压力时,就形成腹股沟疝。随着医疗器械、高分子材料的研制以及对人体腹沟股区解剖结构部位不断的深入研究,治疗腹股沟疝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术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临床最常用的术式,在手术过程中不需缝合组织缺损附近的其他肌肉,有效解决了张力的问题,也获得了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认可。在目前临床治疗中,由于腹腔镜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腹腔镜下修补腹股沟疝也有较多术式,TAPP为应用最广泛的一种[7],手术过程中在腹膜间隙放置聚丙烯补片,不仅能够很好的修补缺损的部位,还可以很有效的覆盖耻骨肌孔间较为薄弱的区域,由于腹壁吻合位置和补片平行并且质地较为柔软,因此,置入体内以后,疼痛以及不适感减轻较为明显,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术后还具有对机体损伤小、康复速度快以及疾病复发率低等优点。

腹股沟疝在早期可无任何明显临床症状,随着疾病的不断进展,可回纳疝逐渐变为不可回纳的难复性疝,稍微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持续性剧烈的呕吐和腹痛等表现。观察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在临床治疗中,只有手术修补耻骨肌才能从根本上治疗腹股沟疝,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由于对患者的创伤很大,在手术过程中与外界接触的时间相对较长,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多,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TAPP能够在腹腔镜监视器的指引下操作[8],操作者可以获得较好的的手术视野,提高操作的精确度,避免对周围脏器组织造成损伤,能够减少对患者的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相对较少,术后患者疼痛较轻,减少止痛剂的使用,还缩短了首次下床时间,更有利于患者预后。

手术是目前治疗成年男性腹股沟疝最有效方法,但是,手术过程中会损伤患者机体,导致机体发生炎症反应,还会激活机体凝血功能。观察组手术后PT、APTT降低和Fbg升高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由于创伤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和术后卧床血流减慢三个因素导致机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机体的凝血功能。TAPP虽然对机体的创伤相对较小,患者机体炎症反应轻,但在手术过程中会导致血管内皮受损,血流速度减慢,细小静脉血液淤积,会对机体凝血功能造成影响。刘家鑫等[9]腹股沟疝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及对策的研究中,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在腹股沟疝的治疗中,由于手术过程中对患者机体造成损伤,导致患者在术后出现切口感染、脂肪液化、血肿和疼痛等并发症[10],还有患者可能出现复发的现象。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中,通过疝囊的结扎以及修补腹股沟管壁时,由于手术时切口和对患者的损伤较大,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多,术后疼痛更明显,导致患者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TAPP在手术过程中,能够为操作者提供更良好得视野,不需要分离解剖腹股沟管,减少对机体的损伤,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势,降低术后并发症。

综上所述,TAPP治疗成年男性腹股沟斜疝患者效果确切,能够通过创伤小、能减少对患者机体得损伤,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并发症和复发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手术过程修补术腹股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压疮高风险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改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56例临床疗效分析
腹股沟疝有哪些表现
剖宫产手术的护理配合体会
保温护理对98例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应用价值分析
麻醉复苏室与临床护理特征性分析与措施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