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肾平眩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PCIV的疗效

2021-10-19 09:34马银玲古春青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全血动脉血证候

马银玲,古春青,王 丹

(1范县中医医院,河南 范县457500;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450000)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vertigo,PCIV)是因后循环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所致,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其主要以头目眩晕、站立不稳等为主要表现,且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等特点。目前西医治疗该疾病主要以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为主。甲磺酸倍他司汀为西医治疗常规药物,能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脑组织血液灌注,但对其伴随症状如恶心、耳鸣等症状改善不明显[1]。PCIV与祖国医学中眩晕相对应,病位于脑窍,因肾精不足致清窍失养,引发眩晕,故治疗应以滋肾益精为主。滋肾平眩汤是由钩藤、天麻、杜仲等滋养肝肾、益精填髓的中药组成,其用于PCIV患者中值得研究。故本研究将对其展开探讨,旨在证实滋肾平眩汤在PCIV患者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9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109例肾阴不足证PCIV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2.25±4.85)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42±0.21)年;合并疾病:高血压17例,糖尿病15例,脑梗死22例。观察组55例,男32例,女23例;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3.01±4.91)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45±0.25)年;合并疾病:高血压19例,糖尿病13例,脑梗死2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同意。

纳入标准:符合《实用内科学》[2]中关于PCIV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3]中肾阴不足证;均为首次发病;影像学检查未见新病灶。排除标准:合并脑出血;脑动脉畸形;耳源性或眼源性眩晕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改善微循环、抗凝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治疗: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H20040130;6 mg/片],1片/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滋肾平眩汤治疗。组方:钩藤30 g、熟地黄18 g、天麻12 g、白芍12 g、枸杞子30 g、杜仲12 g、山茱萸12 g、石菖蒲9 g、白术9 g、茯苓12 g、山药12 g、川牛膝9 g、龟甲9 g、甘草6 g。上述中药水煎取汁2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1剂/d。两组均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4]:治疗1个月后,眩晕症状,疗效指数≥90%为痊愈;70%≤疗效指数<90%为显效;30%<疗效指数<70%为有效;疗效指数≤30%为无效。(2)中医证候积分[5]: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从主症(头晕目眩、久发不已、耳鸣耳聋等)、次症(遗精、潮热盗汗、小便频数)方面评价中医证候积分,总分27分,分数越高症状越重。(3)脑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型号:DoPPler)检测基底动脉(BA)和左、右侧椎动脉(LVA、RVA)血流速度。(4)血液流变学:治疗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采用血液流变学仪(型号:SK-A型)以旋转式黏度法测量全血黏度(WBV)、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PV)及纤维蛋白原(PAR);(5)不良反应:记录治疗期间恶心、呕吐和头痛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55例,痊愈31例,显效19例,有效5例;对照组54例,痊愈20例,显效20例,有效11例。两组疗效比较,P<0.05。

2.2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P<0.001。

2.3 血液流变学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PV、WBV、PAR、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比较(±s,mPa·s)

表1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比较(±s,mPa·s)

组别 n PV WBV PAR(%) 全血低切黏度 全血高切黏度观察组 治疗前 55 3.26±0.52 4.63±0.59 38.23±3.26 15.33±4.26 6.56±1.76治疗后 1.26±0.25 2.23±0.36 26.35±3.29 7.37±2.29 3.35±0.79对照组 治疗前 54 3.31±0.54 4.71±0.62 38.31±3.31 15.35±3.32 6.71±1.81治疗后 2.42±0.38 3.69±0.41 30.59±4.23 10.61±3.21 5.59±1.63

2.4 脑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BA、LVA、RVA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快(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比较(±s,cm/s)

表2 两组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比较(±s,cm/s)

组别 n BA LVA RVA观察组 治疗前 55 23.26±5.24 22.65±3.24 21.02±3.74治疗后 44.52±6.25 39.58±4.52 39.27±3.96对照组 治疗前 54 23.31±5.28 21.96±3.29 21.10±3.68治疗后 39.25±5.27 35.24±4.27 36.01±3.85

2.5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观察组55例,发生恶心、呕吐各1例,发生率为3.64%;对照组54例,发生恶心、呕吐和头痛各2例,发生率为11.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认为眩晕虽病位在脑,却与肝、脾、肾有关,肾主藏精生髓,肝肾同源,若先天不足则致肾阴亏虚,不能生髓,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而致眩晕发作。故应以滋肾益精为主要治则。滋肾平眩汤中天麻合以钩藤可熄风通络,平肝熄风;熟地黄益精填髓、补血滋润;白芍、白术养血柔肝、健脾益气;杜仲补肝肾;山茱萸益肾固精,与枸杞子相伍可强化滋补肝肾之功;山药滋后天而养先天,与茯苓配可达健脾益胃之效;川牛膝、龟甲分别补肾填精、益肾潜阳;石菖蒲醒神益智;甘草清热泻火、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滋肾益精之功[6]。

本研究中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滋肾平眩汤联合倍他司汀可改善PCIV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因倍他司汀可扩张椎-基底动脉,促进大脑和脑干内血液循环,改善临床症状。滋肾平眩汤中天麻既能平息肝风,又能平抑肝阳,为治疗眩晕症状之要药;熟地黄活性成分可提供能量,兴奋中枢神经[7];山药、山茱萸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可强化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8],三药配合可肝脾肾三阴齐补,提高治疗效果。

PCIV患者血液呈现出高黏滞状态,可见PV、WBV、PAR、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水平升高。随着疾病发展导致血液动力学改变,进而延缓脑动脉血流速度。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PV、WBV、PAR、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均较对照组低,BA、LVA、RVA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快(P<0.05),说明滋肾平眩汤联合倍他司汀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脑动脉血流速度。因倍他司汀可强化毛细血管通透力,调节微循环,改善脑内血流供应。滋肾平眩汤中石菖蒲有效成分可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和抑制红细胞聚集,降低全血黏度,改善血液流变[9];钩藤可促进聚乙二醇合成,抑制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过氧化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加脑动脉血流速度[10];天麻中的天麻素可强化脑血管细胞抗缺氧能力;还可通过扩张脑血管,防止血管痉挛,降低血管内阻力,改善脑部微循环,增加后循环供血,改善脑动脉血流速度。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提示滋肾平眩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PCIV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滋肾平眩汤联合倍他司汀可通过调节PCIV(肾阴不足证)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善脑动脉血流速度,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全血动脉血证候
萧山地区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复合证候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勘误声明
Trendelenburg体位不同通气模式对直肠癌患者上下肢动脉血PaO2及乳酸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