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饰设计的研究进展综述及启示

2021-10-19 04:25王丹圆陈金怡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材料设计研究

王丹圆,陈金怡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检索与梳理,笔者想在通篇论述开始之前,对帽饰、帽子和头饰这三个词进行简单的区别和界定。王依[1]、张锐等[2]提出帽饰与帽子的最大区别在于帽饰性能上的转变,帽饰的观赏性与装饰性大于功能性。而头饰,指戴在头上的饰物,包括发饰和耳饰、帽子。两者均有“饰”的内涵,笔者认为帽饰与头饰一定程度上是存在交集的。文章主要围绕帽饰而言,但上述概念的探讨表明,帽饰甚于帽子,同时头饰对帽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意义。

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以“帽饰设计”“帽子”和“头饰”为主题词进行文献高级检索,2002—2019年相关期刊文献共有12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有2篇。自2008年后发表的论文有11篇,近年发表情况有,2019年2篇,2017年2篇,2016年2篇。通过文献数量和发表趋势可见,帽饰设计的研究具有其必要性。

1 帽饰设计的研究进展

笔者采用文献内容研究与文献计量的方法对现有期刊论文进行系统量化的研究与观点频数统计,各专业学者对于帽饰设计的研究主要可归纳概括为11个方面,如表1所示。

1.1 研究重点

由表1统计可以分析得出,近年帽饰设计的研究重点在于帽饰设计的要素、影响帽饰设计的因素、帽饰的价值与中西帽饰历史及发展过程等4个方面,并且,在帽饰设计要素的主题研究中,帽饰材料与帽饰的廓形种类是探讨得比较多的话题。在影响帽饰设计的因素里,研究又细分为帽饰与人体、帽饰与服装搭配这两个方面,且脸型肤色是影响帽饰设计的重要因素。

表1 近年帽饰设计研究主题归纳统计

1.2 研究趋势

据文献资料发表情况统计,研究帽饰设计自2008年起已是热搜趋势,加上中国帽饰文化节、帽饰设计赛的相继举办与越来越多专业帽饰设计师的出现,相关主题的研究有如雨后春笋。并且,相较于以上帽饰设计研究的重点主题,近两年帽饰设计研究主题的发表热潮却集中在中西各地帽子种类与文化解读、特殊工艺在帽饰设计中的创新应用这两方面,尤其是中国传统少数民族帽饰的研究,是较为新颖的研究主题内容。

2 重点研究主题观点归纳

2.1 帽饰价值研究

各专业学者对于帽饰价值的研究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两部分。

从帽饰的性质来说,其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且—部帽子的历史,既是一部服装史,亦是一部社会的历史。因此帽饰的价值在于它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

基于帽饰功能的价值,除实用基本功能的价值取向外,显而易见,这里的主体帽饰更加注重于其精神功能的价值取向研究。精神功能价值研究,可以总结为两个方向:其一,帽饰曾作为中西方社会等级礼仪的重要标志,如中国自周代始就确立的冠服制度,海外欧洲皇室,帽饰与礼仪无异的观念;其二,近现代帽饰越来越成为彰显个性的服饰搭配。钱仲韵[3]提出在现代社会中,帽饰已经不是一项只为驱寒保暖或彰显自身身份地位的实用品,而是体现女性自身品位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时尚单品,帽饰已成为彰显自己个性的重要搭配方式。

2.2 中西方帽饰发展研究

通过上述帽饰价值的研究可见,帽饰由具有社会阶级色彩逐渐过渡到注重个性、特性发展,笔者整理了中西方帽饰发展史的相关著述,总结对比中西方帽饰的背景和发展历程,既可为上述帽饰价值特性作例证与分析,也便于对帽饰设计和国内帽饰今后的发展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1)中国帽饰背景与发展。学者们认为,中国古代帽饰发展受男权社会影响很大,男帽相较于女帽发展得更深且更为讲究。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冠帽除了防寒保暖等实用功能,更多被统治阶层用来标识划分阶级与社会地位。随着封建社会落幕,冠帽制度被铲除,加上东西方贸易往来的影响,人们在帽饰选择上越来越多元化,帽饰的款式和材质也随之丰富起来。

近年来,中国越来越重视帽饰发展,帽饰文化节相继举办,不少新锐帽饰设计师出现,如隋宜达,主要帽饰品牌有SHINE LI、帽仕汇。

(2)西方帽饰背景与发展。在西方,中世纪的帽饰受宗教的影响控制,带有浓厚的阶级色彩。但在18世纪,帽饰发展开始变得较为自由开放,款式也逐渐增多。20世纪初,女性进入社会工作,开始成为帽饰的消费主体,因此女帽市场与女帽业得到迅速发展。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西方的专业帽饰设计师开始大量出现,帽饰变得丰富多样,满足了人们对帽饰的各种需求。

提及主要帽饰领袖人物则当属英国皇室贵族,历年英国皇家赛马会更是成为帽饰盛会,在英国,帽饰已经成为一种礼仪得体的象征。主要的帽饰设计师如菲利普·崔西等,这些“帽饰力行者”的作品具有很深的研究参考性。

对比中西方帽饰史可见,中西帽饰均具有强烈的阶级属性。不同的是,西方更早一步追求帽饰个性化发展,且女帽较早进入帽饰市场。另外,西方帽饰体积发展得更庞大,更多从帽饰的外形、结构方面发展,而中国的帽饰体积较小,更多注重于表面装饰手法的改变。

2.3 帽饰设计三要素分析

基于上述基础,笔者欲通过整理影响帽饰设计的要素这一重点研究主题,对帽饰设计三要素进行分类整合,便于为今后帽饰设计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方向。

(1)款式廓形。帽饰设计的款式风格可以划分为经典实用型风格、优雅唯美型风格、时尚夸张型风格和前卫创意型风格四种。帽饰设计的款式廓形丰富多样,可以按照造型款式、帽身造型和帽檐造型三种进行划分整理。现有的文献研究对帽饰设计在款式廓形上的整理已十分详尽,笔者在此便不做赘述。

值得关注的观点是,未来帽饰设计在廓形方面将会逐渐突破传统的帽饰廓形,更多趣味个性化的帽饰廓形将获得市场的青睐,满足人们的个性需求。在帽饰设计风格方面,市场将越来越小众化,市场需要的帽饰设计风格也将更加丰富多元。

(2)材料。材料作为帽饰设计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它决定着帽饰的质感、功能及其风格,不同的材料组合起来的质感也是不同的。综合曾茜子等[4]的研究观点,帽饰可看作“帽”与“饰”的部分,“帽”多用的材料为棉、毛、麻、草、化纤、丝绸和新型材料(太空棉、植物染色泡泡纱面料、珍珠纤维等),“饰”的材料却不仅限于这些.随着帽饰设计师们的创新思考,越来越多非面料材料开始运用作为“饰”,比如纸质、树脂、金属等,其中也包含了许多辅料。但无论是“帽”还是“饰”,新型材料和非面料材料的开发都刷新了帽饰的材质运用。

通过著述整理可发现,帽饰材料的开发设计逐渐趋向于舒适性材料、地方自然性材料与新型材料等方面,且帽饰材料的选择更加多样化,更加有利于设计师们创作丰富多元的帽饰设计作品。

(3)色彩。帽饰设计的色彩多依附于其材质,比如金属材质的帽饰颜色偏少,树脂和水晶类材质的帽饰颜色更具晶莹剔透的特点。除此之外,影响帽饰色彩设计的还有其与人面部肤色的协调搭配方面。选择设计帽饰色彩时应讲究对象人群的肤色适合度,从而设计出适合不同人群的产品。例如,皮肤较黄的人不宜选择黄色、紫色等,皮肤白皙的人不宜选择选择冷灰色等。

除上述三大要素外,帽饰设计也常常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人体与服装搭配就是影响帽饰设计的最主要的因素,具体表现为人体肤色、人体体型以及服装廓形、服装色彩和服装材质等对其的影响。

综合学者们的观点,部分人认为帽饰设计的因素与人体和服装搭配相绑定,思考帽饰设计创作时,造型风格、材料、色彩这三大要素需要基于着装对象和服装整体搭配的基础上进行,这几个方面相互联系,缺一不可[5]。另一部分人认为,设计师通过帽饰设计作品想传达的精神内涵和设计理念也是首要的。

笔者认为,前提是摆正帽饰设计的定位,前者的观点是基于具体市场的需求,后者的观点则更加追求创意设计的发展,都是准确的。

3 思考与启示

通过上文对近年帽饰设计的进展分析与主题内容的观点归纳,笔者认为可以在已有帽饰史与帽饰价值的论述基础上,对以下新的帽饰设计研究思路或者设计方向进行思考与设计创新。

(1)针对帽饰设计三要素与其他影响因素进行拓展,如突破传统帽饰廓形,根据市场设计个性化的帽饰廓形与帽饰设计风格,运用更多的舒适性材料,挖掘新型材料与非面料材料。

(2)考虑三要素、人体与服装搭配以外也要注重帽饰设计创意的发挥,关注概念设计、仿生设计等新颖主题;

(3)注重注入中国传统文化少数民族的服饰帽饰内涵,丰富帽饰设计风格与种类。

(4)关注尝试各类工艺与帽饰的结合,特别是新型工艺与帽饰设计的结合,比如3D打印技术等。

猜你喜欢
材料设计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最美材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