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电气故障分析与处理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探讨

2021-10-19 04:25邱传琦李小龙谢易成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机床专业课程

邱传琦,李小龙,谢易成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要立足中国特色,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为高等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即如何在开展专业教育的同时,发掘凝练出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广泛融入培养的全过程,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到教书与育人的协同并进。

机床电气故障分析与处理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以下简称机床电气,因其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紧密、相互嵌入的特点,故一般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常见电器元件和基本电气控制线路等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常用机床的故障分析与检修的实践应用,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机床电气故障的能力。文章立足机床电气的课程教学特点,开展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的课程思政改革探索,力争实现机床电气课程教学从单一专业课程教学到专业与思政双管齐下的蜕变。

1 机床电气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家国情怀是植根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巨大精神力量,而教师队伍要做的就是利用自身的学识、阅历以及经验引导和激发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争做有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2]。因此,融入思政教育的机床电气课程是一个切入点,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适当融入家国情怀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增强其民族认同感。

1.2 有利于学生个人品格的塑造

教书的本质是为了育人,学生作为育人的受体,在学习中不断地塑造着包括道德修养、职业素养、智力等在内的个人品格,以期达到个人的完善。其中课程思政的融入对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具有显著成效。专业课程的学习是为了培养各个行业的建设者,以更好地促进行业发展。但只有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从业者不具备健全的人格、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轻则制约个人发展,重则影响社会公共安全。例如,近年来时有发生的工业生产安全事故、设备故障,造成人员伤亡等社会性事件,造成这些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就是部分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加入思政元素,通过现实社会案例剖析,提醒学生在努力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不忘个人人格的塑造。只有当每一个个体都能以较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那国家、社会这个大集体才能真正实现和谐发展。

1.3 有利于学生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学校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的地方,同样也培养学生用科学、辩证的眼光看待世界的能力。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客观看世界的物质基础,但主观上能否合理而准确地看待和评价未知事物,需要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科学观教会学生该如何做事,价值观帮助学生评判事物的真善。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如果和思政教育脱离,那就像一个盲人在未知的岔路口寻找前进的方向,注定是盲目和徒劳的。教师在日常的专业教学当中,应积极主动地融入科学观、价值观的思政元素,包括认识论和方法论、创新的思维、严谨的思想和批判的精神等,有助于学生科学观、价值观的形成,引导学生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世界。

2 机床电气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1 思政教学内容设计

在机床电气课程思政教学中,要想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的高度契合,就需要在思政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下功夫。本课程的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如图1所示。为避免出现割裂式的思政教学,文章紧扣课堂教学环节,将思政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全过程的课程思政。

图1 思政教学内容设计

首先,结合课程专业理论知识的特点,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的近几十年的工业发展史的介绍,向学生阐述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曲折与不易,革命前辈的无私奉献与坚守。在此过程中融入家国情怀、唯物史观等德育元素,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的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工业强国的伟大理想。

其次,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实现全过程的重要一环和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自身必须能够身体力行、认真备课、严于律己、知行合一,成为学生的榜样。只有教师真正做到以身作则,方能做到寓德于教[3]。

最后,针对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环节,融入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等思政元素。专业知识的掌握是为了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更好地服务社会,以实操为基本点,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以小见大,从细微处践行思政理念。

2.2 思政融入点设计

专业课程思政,就是德育引领于专业知识的传授之中,从而发挥专业课程的思育功能。挖掘出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找出相关映射点,高效地实现专业教育和课堂育人的融合是课程思政的首要任务。结合本课程的知识结构和课堂教学特点,思政融入点设计如表1所示[4]。

表1 思政融入点设计

2.3 思政教学方法

专业课程思政的对象是学生,思政教学内容的选定及思政融入点的设计都是为了服务学生。因此,如何找到学生乐于接受的思政教学方法是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关键[5]。经过不断尝试,笔者认为以下两种方法收效较大。

(1)师生联动的教学方法。专业思政教学的课堂,不能只是教师单方面的教授,学生被动地接收。要想让学生有效吸收枯燥的思政和专业知识,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师生间的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笔者在讲述我国机床发展史的过程中时,就会融入唯物辩证法,告诉学生“从发展道路上看,事物发展是迂回曲折的,出现短暂倒退也是有可能存在的,说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反复斗争的过程,那你们还知道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观点吗?”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无形中加深了其对唯物辩证法的认识,使得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地接受课程思政所设计的思政融入点,情感性、参与性与体验感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2)多元化教学方法。信息化推进下的课程思政教学,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多维度、多辅助手段的教学方法应得到广泛应用。使用学习通教学平台发布的学生对专业课程思政多元化教学的调查统计图,如图2所示,采样样本为本校大二选修机床电气课程的四个自然班,共计171人。从图2可以看出,借助现有的信息化教学平台、资源库、微课堂等,打破原有的教学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行专业课程思政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借助PPT、短视频等信息化教学辅助手段,将提前制作好的思政知识点展示给学生看,使得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在讲授机床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的时候,可以通过短视频播放违反机床安全操作规程造成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真实案例,以此触动学生的内心,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

3 结束语

融入思政教育的机床电气故障分析与处理课程,通过思政教学内容和思政融入点的巧妙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以身作则树榜样,让学生真正实现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修养。秉承让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始终坚持育人为先的基本方针不动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讲道德、有信仰、专业强的行业高技能人才。

图2 多元化教学调查统计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机床专业课程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机床展会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2021第24届青岛国际机床展开幕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机床与液压》投稿要求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关于机床生产率设计的探讨
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