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掌组培体系的比较与优化

2021-10-19 06:33朱强周媛田丹青葛亚英潘晓韵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红掌壮苗品系

朱强, 周媛, 田丹青, 葛亚英, 潘晓韵

(浙江省园林植物与花卉研究所, 浙江 杭州 311251)

红掌是天南星科花烛属的重要观赏植物,为主要切花和盆栽花卉。大规模生产所需红掌种苗一般通过组织培养获得,这方面研究报道很多,不同研究者所用品种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方法也各异[1-10]。本研究通过红掌愈伤增殖和不定芽分化、壮苗生根的培养基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较优的愈伤途径红掌组培体系,应用于红掌组培苗的规模化生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愈伤组织由红掌自育品系36-06、16-01、05-01多次继代的愈伤团块增殖获得,组培苗由生长状况及规格一致的红掌自育品系16-01、18-30获得。

1.2 方法

1.2.1 培养条件

愈伤增殖不定芽分化基本培养基为MS+30 g·L-1蔗糖,各处理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6-BA和TDZ(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以零添加的TM1为对照,TM2~TM5为只添加6-BA浓度为0.30、0.60、1.00、1.50 mg·L-1的处理;TM6~TM8为添加6-BA 0.60 mg·L-1,分别添加TDZ 0.05、0.10、0.30 mg·L-1;TM9~TM11为添加6-BA 1.00 mg·L-1,分别添加TDZ 0.05、0.10、0.30 mg·L-1;TM12为添加TDZ 0.30 mg·L-1。

壮苗生根基本培养基为1/2 MS+20 g·L-1蔗糖,各处理添加不同浓度的NAA、IBA和AC。其中,以零添加的TN1为对照,TN2为只添加1.00 g·L-1的AC,TN3~TN6为只添加NAA浓度为0.05、0.10、0.30、0.60 mg·L-1的处理,TN7~TN9为只添加IBA浓度为0.10、0.50、1.00 mg·L-1的处理。

各处理琼脂均为5.0 g·L-1,pH为5.8。培养温度(25±2) ℃,光照强度2 000 lx左右,光照时间14 h·d-1。

1.2.2 愈伤增殖分化培养基比较试验

取品系36-06、16-01各自体积相近的愈伤组织块,每处理3瓶,以愈伤增殖培养基培养120 d,中间转接3次,称量培养前后每瓶愈伤组织的质量。

取品系05-01体积相近的愈伤组织块,每处理4瓶,以愈伤增殖培养基培养90 d后,称量玻璃化褐化死亡的愈伤质量,成活愈伤继续转接培养90 d后,统计各处理愈伤单位面积(1 cm2)的大芽(高度不低于0.5 cm)和小芽(高度低于0.5 cm)的数量。

1.2.3 壮苗生根培养基比较试验

将品系16-01、18-30(小株型)各自大小一致的组培小苗接入壮苗生根培养基,每瓶4株,每个品系每处理为6瓶,在16-01品系培养75 d、18-30品系培养90 d后,分别测量其株高、叶数、最大叶叶长、叶宽、根数、根长、根粗。

2 结果与分析

2.1 愈伤增殖分化培养基比较

由表1可知,6-BA和TDZ协同作用的培养基增殖效果好于仅含6-BA的处理,而仅含TDZ的TM12增殖效果一般。单独使用6-BA时,随着试验浓度的增加,愈伤增殖量呈先增加后缓慢下降的趋势。

表1 愈伤增殖量及死亡率和分化出芽率

愈伤增殖量峰值在不同品系间存在差异。品系16-01在6-BA浓度为1.00 mg·L-1时增殖较多,而36-06在6-BA浓度为0.60 mg·L-1时增殖较多。从品系05-01各处理的愈伤死亡率看,含TDZ的处理愈伤玻璃化褐化死亡较多,当含量在0.30 mg·L-1时愈伤死亡率最高。从出芽情况看,TM1芽多且大,随6-BA含量的增加,TM2~TM5不定芽数量也增加,但芽变小,其中TM4、TM5的芽是很小的芽点。TM6的部分芽也很小。TM7~TM11的愈伤增殖明显,但分化出芽很少,且部分芽畸形苗和白化,同时不分化的光滑愈伤块增多。TM12分化芽基本为畸形。

2.2 壮苗生根培养基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品系16-01各项形态指标处理间差异显著。由表2可见,品系16-01的株高、叶长×叶宽各处理均表现为TN4、TN5、TN3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TN1,尤以TN4最优。NAA不同浓度处理显示,较低浓度对16-01组培苗地上部分生长有促进作用,但TN5、TN6的叶数、TN6叶长×叶宽均为各处理中最低,且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表明随NAA浓度的增高,对其叶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影响出叶速度和叶面积。就地上部分形态指标看,TN7~TN9与对照TN1总体上差异不显著,仅TN8的叶数与TN1达显著差异,表明0.10~1.00 mg·L-1IBA对品系16-01地上部分生长影响不明显。加活性炭的TN2其株高和叶长×叶宽均显著高于对照,但不及TN3、TN4。根数以含NAA的TN3~TN6处理为多,且与对照和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他处理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TN3、TN4根长大于TN7~TN9,但差异不显著,TN7~TN9显著长于对照和TN6,TN6显著低于对照。TN3~TN6的根粗大于TN7~TN9,大于对照和TN2,其中TN5、TN6最粗,且与TN4以外的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观察发现,TN5、TN6的根多表现为粗短畸形。TN7~TN9的根也较对照粗,但不显著。TN2根粗低于对照,且根数、根长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

表2 品系16-01各处理的形态指标

由表3可知,品系18-30的株高和根数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其他各项形态指标间呈显著差异。TN3~TN6的叶数显著低于对照TN1,TN5、TN6显著低于TN2。TN5、TN6的叶长×叶宽显著小于对照,其他处理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由此表明,品系18-30在NAA浓度高时叶的生长受到抑制,这与品系16-01一致。品系18-30各处理对根长、根粗的影响趋势也与16-01基本一致,除TN5、TN6外,其他处理与TN1均无显著差异。

表3 品系18-30各处理的形态指标

3 小结与讨论

愈伤增殖培养基试验结果表明,在0.30~1.50 mg·L-1内,6-BA对愈伤增殖均有促进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加,愈伤增殖量呈先增加后缓慢下降的趋势,这与王晶等[1]的研究结果一致;本试验中的6-BA以0.60~1.00 mg·L-1为宜,这与赵斌等[2-5]的结论一致。TDZ与6-BA配合使用促愈伤增殖作用更显著,但TM8相对增殖偏少,可能是因为TDZ相对6-BA配比浓度偏高造成。本试验中,愈伤增殖多的6-BA和TDZ组合浓度配比为(6~10)∶1。随着培养的时间延长,TDZ浓度在0.10~0.30 mg·L-1,各处理的愈伤玻璃化、褐化较多,愈伤分化出芽也受到抑制,且分化芽多畸形、白化;当TDZ浓度仅为0.05 mg·L-1时,与1.00 mg·L-16-BA共同作用也有类似的情况。王晶等[1]的研究也报道了这一现象,认为是TDZ具有非常强的细胞分裂素活性所致,红掌愈伤不定芽分化培养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或采用低浓度TDZ。6-BA和TDZ最适浓度因愈伤不同而存在差异,可能与基因型有关,也可能与愈伤状态有关,如多次继代会造成激素积累浓度升高。综合考虑愈伤增殖效率及不定芽的数量、质量认为,本试验愈伤增殖分化以MS+0.60~1.00 mg·L-16-BA为宜。

生根培养基试验结果表明,品系16-01组培苗各项形态指标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NAA和IBA对其生长影响不同。NAA在0.05~0.30 mg·L-1内可促进植株长高、叶面积增加及根系增多增长增粗,超过0.30 mg·L-1则抑制叶的生长,影响出叶速度和叶面积,产生大量粗短的畸形根,此结论与陈彦霖等[4,6]一致。而0.10~1.00 mg·L-1IBA对地上部分和根数、根粗影响不显著,但能促进根伸长。活性炭促进植株长高、叶面积增加,但效果不及浓度适宜的NAA。综合考虑,以1/2 MS+0.10 mg·L-1NAA为品系16-01最适壮苗生根培养基。

可能因为品系18-30是小株型,其生长相对较慢,株高和根数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其他各项形态指标差异显著。对比品系16-01各处理的表现认为,虽然影响趋势基本一致,但仅TN6、TN5在叶面积、根长、根粗几项都与对照差异达显著,可能因为不同红掌品种对激素等添加物敏感度不同,也可能是因为该品系生长缓慢而未能表现出来。18-30含NAA处理各项指标的峰值都出现在0.05 mg·L-1,16-01含NAA处理各项指标的峰值出现在0.10 mg-1,说明18-30的此浓度的NAA较16-01低,品种间存在差异,在规模生产时需进行试验微调。

猜你喜欢
红掌壮苗品系
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启动
芽大小、6-苄氨基嘌呤和活性炭对红掌芽生长的影响
美丽的红掌
4个地被菊新品系对湿热胁迫的耐受性研究
山东地区茶用元宝枫品系的比较与筛选
红掌鲜切花温室栽培技术探究
红掌
温室辣椒高效嫁接及培育壮苗
培育核桃优质壮苗的关键技术
长春壮苗泥炭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