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差异分析

2021-10-19 06:33陈香蹀尹盼盼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省份子系统城乡

陈香蹀, 尹盼盼

(1.延边大学,吉林 延吉 133002; 2.中南民族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

当前,我国农村“轻农、去农、离农”现象严重,农民素质职业技能较为欠缺,严重制约了城乡融合发展。有关研究发现,职业教育具有针对性强、培训周期短、入学门槛低等特征,是培养高素质农民的重要手段,可通过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新型城镇化等路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1-2]。

城乡融合发展对职业教育存在着巨大的需求。职业教育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教育功能、经济功能、调节功能、促进功能;并通过提高区域人力资本水平,推动“三农”发展,带动其他民生事业发展三大路径发挥作用。职业教育可以通过传授技术,教会农村普通劳动力适应农业现代化生产,并使其具备向非农产业、新兴产业转产转岗重新就业的能力。

1 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

为了系统测度我国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基于31省(市、区)2005—2017年的数据,从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与城乡融合发展能力2个维度选取评价指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选取了城乡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人均消费比(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城乡恩格尔系数比(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城乡人均文娱教育费用比(农村居民人均文娱教育费用/城镇居民人均文娱教育费用)作为评价指标,城乡融合发展能力选取了城镇化水平、财政支农能力(地方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财政支出)、非农产业比重(非农产业二三产占GDP比重)、人均GDP、交通密度(各省铁路与公路运营里程之和/各省土地面积)作为评价指标。

本文所采用的403个观测数据,城镇与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城镇与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城镇与农村居民的食品支出、城镇与农村居民的人均文娱教育费用、城乡年末总常住人口、人均GDP数据源自各省(市、区)历年的统计年鉴;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GDP、地方财政一般预算、铁路与公路运营里程数据均由国家统计局官网的数据查询栏目得到;地方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数据源自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其中2007年及以后年份数据采用农林水支出数据,2005—2007年数据由农业支出、林业支出、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之和求得。

采用熵权法作为权重取值方法计算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表1)。

表1 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

通过对表1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我国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取得了巨大的进步。2005年,我国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仅为0.272,到2017年,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0.526,是2005年的1.93倍。这说明,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我国的城乡融合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相关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我国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呈东-中-西三级阶梯式递减趋势。2017年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东部地区为0.637,中部地区为0.519,西部地区为0.428,东部地区是西部地区的1.49倍。

在东部地区,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是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市、区)份。这些省份均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经济发展对促进城乡融合具有重要作用。在中部地区,湖北、河南、安徽是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在西部地区,重庆、陕西、贵州是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市)份,特别是重庆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比西部其他省份高出一大截,甚至比一部分东部省份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都高。这说明,重庆的城乡融合发展措施对西部其他省(市、区)份的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东北地区与西北地区已经成为了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最低的地区。辽宁是东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最低的省份,吉林和黑龙江也是中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最低的省份。与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相对较低、城镇化进程较慢、历史欠账过多相比,东北地区拥有较好的经济基础与工业基础,因而东北地区较低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现状更为让人值得深思。

上海是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市)份。为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上海采取了集中发展城市化、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推进非农业化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城乡生态系统等措施[3-4]。

西藏是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最低的省(区)份。这与西藏的城镇化水平最低、非农产业占比较低、自然环境恶劣、人均GDP最低等因素密切相关。

2 职业教育与城乡融合耦合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分析

构建我国职业教育与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耦合度测度模型为:

其中,W表示职业教育子系统的发展水平,M表示城乡融合子系统的发展水平,C表示农村职业教育子系统与城乡融合子系统的耦合度,取值范围为[0,1]。

为了避免W和F同时取值较小出现伪评价结果的极端情况,以及考虑2个子系统的成长演化水平,构建出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

其中,T表示职业教育子系统、城乡融合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α、β分别为待定系数,取值为0.5;D表示职业教育子系统与城乡融合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取值范围为[0,1]。耦合协调度的等级划分标准:[0,0.1],极度失调;[0.1,0.2],严重失调;[0.2,0.3],中度失调;[0.3,0.4],低度失调;[0.4,0.5],略微失调;[0.5,0.6],勉强协调;[0.6,0.7],低度协调;[0.7,0.8],中度协调;[0.8,0.9],高度协调;[0.9,1],极度协调。

以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作为职业教育子系统发展的衡量指标,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将职业教育子系统与城乡融合子系统数据代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后,得到表2。

表2 我国职业教育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发展水平

通过对表2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我国职业教育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实现了从失调状态向协调发展状态的跨越,但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仍具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

中部地区是我国职业教育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其次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排名最后。

河南、安徽、湖南是中部地区职业教育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

山东、广东、江苏是东部地区职业教育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

广西、重庆、四川、贵州是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

西藏、青海、宁夏是我国职业教育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最低的省份,处于失调发展阶段。

3 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城乡融合能力的建议

3.1 对标以往,对标先进地区,制定新的政策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明确13 a来制定的政策对我国职业教育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国职业教育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实现了从失调状态向协调发展状态的跨越。所以,有必要系统总结过去13 a来制定的政策,对《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0—2020年)》等文件进行系统梳理,对山东、广东、江苏、河南、重庆等职业教育比较发达地区的优秀做法进行总结,学习先进经验与做法,然后结合当前的大环境,针对性出台新的支持政策,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职业教育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对城乡融合的促进作用。

3.2 差异化解决各地的职业教育服务城乡融合问题

各地区的职业教育与城乡融合耦合协同发展水平不一致,出现的原因也各不相同,需要区别对待。有的地区是因为城乡融合子系统发展迅速,有的地区是因为职业教育子系统发展迅速,有的地区是因为高等教育发达,有的则是因为教育资源紧张。

3.3 着力破解弱势地区职业教育服务城乡融合发展问题

实证分析表明,西藏、青海、宁夏是我国职业教育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最低的省份,特别是西藏的职业教育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尚处于中度失调阶段。因此,必须对西藏、青海、宁夏地区重点关注、特殊对待。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与山东、广东、江苏、河南、重庆等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高的省份对标,学习这些省份的先进经验与优秀做法;二是与周边省份建立一个省际间横向协调机制,引导这些发展较好地区的资源向其流动;三是在院校设立、专业设置、财政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便利;四是积极运用西部大开发、对口支援、“三支一扶”等政策;五是加强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整合数字教学资源,积极推广云课堂服务。

3.4 构建与区域发展相匹配的职业教育体系

各省着力制定自己的高职教育“双高计划”,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产学研融合发展,紧跟区域发展的实际需求,主动撤销“落后”的老专业,积极新增大数据等社会急需专业,构建起一个与区域发展相匹配的职业教育体系,切实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城乡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省份子系统城乡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
车载ATP子系统紧急制动限制速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