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教练式对话”在小学家长会中的应用

2021-10-19 09:48罗娟花陈洁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20期
关键词:亲子教练技巧

罗娟花 陈洁安

【摘要】当前,小学家长会存在主题单一、缺乏深度互动交流、难以达成真正共识等问题,长期以来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为突破当下家长会的困境,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对“教练式对话”在家长会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以小学六年级亲子共读指导家长会为例,谈谈“教练式对话”在小学家长会中的应用。

【关键词】教练式对话;家长会

家长会是进行家校合作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途径。然而,当前小学家长会存在不少问题。笔者经过调查与访谈,总结了以下几点:第一,家长会的主题单一,往往只围绕学生的成绩展开,缺乏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方法指导;第二,家长会以教师主讲、家长聆听为主,缺少深度的交流互动;第三,家长会上,教师和家长难以达成真正的共识,使家长会流于形式。

可见,长期以来,家长会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发挥学校指导家庭教育优化建设的作用,突破当下家长会的困境,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对“教练式对话”在家长会上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教练式对话”的内涵及优势

“教练式对话”是在“教练”的理念与技术指导下,秉持“中正”“允许”的态度,通过建立亲和关系和启发性提问,使教练对象逐渐发掘内在资源,实现思维突破,自发找到成长的方向并付诸努力的一种沟通技巧。

“教练式对话”在小学家长会中的应用,需要教师运用有效的教练提问法和成果导向工具,在建立亲和关系的基础上,技术性地引领全班家长围绕不同的家庭教育主题,以达成共识为目标进行转化式对话交流。

由于学到的理论和技巧是通过有效的提问和深度的互动而获得的,家长们不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也更容易在家庭生活中运用。因此,在经历了若干个主题交流后,家校间逐渐形成教育合力,家长逐渐掌握一定的家庭教育理论和技巧,从而有利于家庭教育的优化。

二、结合实例谈策略

笔者所任教的小学六年级学生的独立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显,根据观察与部分家长的反映,学生与父母的关系不如低、中年级一样亲密,与父母的话题也越来越少,亲子关系需要增强。为此,笔者在班级中开展了一系列的亲子活动,旨在增进亲子关系。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笔者均在“教练式对话”的指导下,通过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为了更好地展示“教练式对话”在家长会中的应用,笔者选取“亲子共读”活动中的家长会作为例子来阐述。

(一)认同与理解——建立共同价值感

在“教练式对话”的指导下,教师在家长会的导入阶段,运用构建亲和关系的谈话技巧,通过对话认同和理解家长,找到双方共同的话题,建立共同的价值感,从而使家长进入轻松的交流状态。比如,在亲子共读指导家长会中,教师可先让家长自由交流处理亲子关系中的困惑,再通过主观猜测的方式,指出家长当下的心理状态。

以下是笔者的谈话:

相信各位家长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尽力做好自己为人父母的职责。但是,大家可能都已经发现,效果并不如自己的预期那么好。我们还有没有更好、更多的办法来教育我們的孩子呢?这次的家长会就给我们一个机会,一起来探讨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促进和谐的亲子关系……

家长从教师的话语中感到自己被理解、被认可,同时明确了共同努力的方向,建立了共同的价值感,为接下来的深入沟通打下了基础。

(二)正面引导——家长关注自身需求

构建亲和关系,使家长愿意投入交流只是良好的开始。接下来,教师将进一步通过教练式提问,从正面引导家长将沟通的重点聚焦在自身的需求上,以更好地实现沟通目标。

如,在小学六年级亲子共读指导家长会上,笔者先让家长交流以下问题:

我期待成为怎样的一个父(母)亲?

你觉得自己有可能成为这样的父(母)亲吗?

你觉得怎么样做才能让自己有希望成为这样的父(母)亲?

交流探讨这三个问题,目的是有助于教师了解家长目标背后的价值观,同时又能让家长充分发挥想象,明确自己想要成为怎么样的人,使家长在内心体验实现目标之后的价值感和成就感,有利于促进家长的内在动机。如果家长回答“不可能成为这样的父(母)亲”的时候,教师可以继续通过提问帮助他们找到积极的因素。比如,笔者会在“做不到”上加一个假设——“假如做到,又会怎样呢?”来引导家长重新思考,以达到理想的沟通效果。教师还要及时引导家长把“怎么可能”变成“怎么才能”。因为“怎么才能”的语言模式隐含着指向未来的思维。因此,家长会积极思考改变现状的方法,从而推进沟通的有效进行。

(三)创设愿景——家长聚焦问题关键

明确了需求,有了方向,家长已经逐渐走向大家都希望的方向。这个时候,教师可运用“教练式对话”中的成果导向工具,引导家长看到经过努力后成功的美好画面,再想象未实现目标时的情景,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进行对比,从而帮助家长发出改变的愿望,更愿意为改变付出努力。

如,在小学六年级亲子共读指导家长会上,笔者设计以下提问:

1.你可以想象下你成为这样的父(母)亲后是怎样一种情景吗?

2.相反,如果你不是你心中期待的那个父(母)亲形象,你和孩子之间是怎么样的关系?

在家长自由交流后,家长意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增强了他们对掌握有效技巧的动机,也有利于他们执行有效的措施。

(四)感知位置——家长主动作出调整

之前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让家长意识到自己必须作出调整。这也是教师运用“教练式对话”召开家长会的真正目的。当所有铺垫都齐备了,教师就可以运用更多的“教练式对话”技巧,引导家长进行自我调整。例如,运用感知位置法。

感知位置法认为,对待一个事物的理解至少有四个角度:自己①、对方②、旁观者③、系统④,根据实际情况,处理一件事情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切入;每一次切入都是一次破框,都会给人带来崭新的体验,帮助人们看到无穷无尽的可能性,最终更好地为第一角度的自己负责任。常见的切入角度顺序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旁观者③——系统④——对方②——自己①——系统④;

第二种:旁观者③——对方②——系统④——自己①——系统④。

比如,小学六年级亲子共读指导家长会上,笔者让家长以情景模拟的方式再现家长和孩子处于关系不和谐的状态。然后,通过提问带领家长感知不同的位置,提示他们可以改变,并主动改变,多想办法。以下是笔者的提问:

笔者问旁观家长(③):在现实生活中,各位家长是否也遇到类似的情景呢?你们当时有怎样的感受呢?

笔者问“孩子”(②):你扮演孩子时,有什么感觉,你会怎样看待你的父(母)亲?

笔者问全体家长(④):当大家都掌握有效沟通的方法时,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呢?

笔者问“家长”(①):你扮演这样的家长时,你觉得这样的父(母)亲形象怎么样?你有什么感觉?如果你要作出调整,你会怎样做呢?

笔者再问全体家长:大家觉得还有什么办法让这样的和谐状态长久维持呢?

通过引导家长从不同的位置看问题,家长进一步跳出思维的框架,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并同时进行自我调整,促使他们努力改变现状,寻求突破。

(五)全身心聆听——与家长深度沟通

“教练式对话”中有许多实用的谈话技巧,有利于教师在家长会中一步步引导家长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和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具备教练技术的教师一定是一位能全身心聆听家长内心的知心人。在家长会对话中,教师要带着好奇与尊重去聆听家长的心声,留意对方的价值观词汇,在回应时用上这些词,将有助于教师成为有力的倾听者,更能走进家长的世界,打开家长的心扉,促进深层次沟通。

如,在小学六年级亲子共读指导家长会上,教师在提问“你觉得怎么样做才能让自己有希望成为这样的父(母)亲”后,怀揣好奇之心聆听家长的回答,留意他们对孩子的关注点,及时回应,在家长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情况下,能更好地引导家长使用积极主动的表达方式,调整并进入富于能量的状态,让沟通更深入。

三、效果与展望

笔者在召开家长会的过程中运用“教练式对话”已经近两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建立了良好的亲和关系,从而有利于帮助家长激发其内在潜力和行动力,为更好地应对学生的教育问题和改善亲子关系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时,笔者也清楚地认识到,“教练式对话”中还有很多实用有效的技巧可以应用于家长会,使家长会更好地成为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接下来,笔者将继续深入研究,在实践中大胆尝试,继续提炼。

[本文系广州教育学会2019年教育科研课题“班主任运用教练式对话促进家校沟通的研究”(课题编号:KTLX120193013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加)瑪丽莲·阿特金森,(加)蕾·切尔斯.被赋能的高效对话:教练对话流程实操[M].华夏出版社,2019.

[2]李进成.班主任有效沟通的艺术与技巧[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

[3]梁慧勤.走进生命的教育——教练型班主任专业修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  温铁雄

猜你喜欢
亲子教练技巧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睡着了
加油
例谈三角恒等变换的常用技巧
Just for Fun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