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校园后进生转化策略研究

2021-10-19 09:48杨文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20期
关键词:后进生校园家庭

杨文艳

青少年学生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同时,将每个学生培养成国家高质量发展所需之才是新时代教育的最终目的。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新时代校园教育工作者要关注每位学生身心的成长与发展,当然包括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事关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家庭和谐以及社会稳定。因此,校园教育工作者应深刻反思后进生产生的原因,诸如学校、家庭、教师、学生自身以及教育评价机制等方面,全面把握后进生的特点及表现,深入探索后进生转化的策略。

一、全面把握新时代校园后进生的特点及表现

“后进生”一词并不陌生,是校园教育工作者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引起学校、社会以及家庭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一般而言,后进生是一个相对概念,就某一个学生群体、学习阶段以及评价标准而言;就综合素质而言,后进生是指素质发展方面相对滞后的个人或群体,素质发展具体包括个人行为、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以及学业成绩等方面。总体而言,后进生是在现有教育主导影响下与“非后进生”相比较在学习、行为、思想或交往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或群体。就教育教学实践而言,后进生的表现可谓是形式多样,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学习厌倦型,这类后进生在学习基础知识上不积极、不主动,没有养成“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学习习惯,上课时常发呆,不能与教师课堂教学同步,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紧张,甚至顶撞教师、与同学发生冲突,对学习相关的话题漠不关心,甚至排斥;纪律松散型,这类后进生课堂自控能力差,课堂表现焦躁、交头接耳,与同桌邻座嬉笑,无视课堂纪律与秩序,不尊重教师的课堂劳动,甚至扰乱正常课堂授课秩序;心理障碍型,这类后进生很容易暴怒,平时对学习与班级事务不放在心上,真正遇到问题又偏执、迁怒于其他人、自以为是,内心自卑且脆弱、缺乏应有的自信,不能处理好与家长、教师及同学的关系,调节负面情绪或抗压能力弱;交往缺失型,这类后进生不能理性处理与同学、朋友、教师、家长之间的关系,常因琐事与同学争吵,甚至大打出手,也不愿与同学共同学习进步,对家长与教师存在误解与猜疑,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与建议、以自我为中心、脱离集体,对别人缺乏信任与沟通。就实际而言,这四类后进生的划分是相对的,学习、纪律、心理及交往方面的不足与偏差往往是相互影响的。

二、探索新时代校园后进生转化策略

“可塑性”与“可转化性”是后进生的显著特点。只要学习方法对头或对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养成,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后进生将会很快取得进步,补齐在品德及学业方面的偏差,轉化为非后进生。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不是单一,而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后进生的转化需要多种因素的综合效用,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自身形成合力。以学校为主导,与家长及社会形成合作关系,齐抓共管,发挥后进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后进”变“前进”。首先,学校为学生自由、健康、全面发展营造的宽松环境。学校教育在人生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应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及学生身心特点,开展有效、实用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学校教育应建立家校合育机制,家校合育就像一根纽带,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家长、学校的情感融合,家校齐心协力共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学校教育是后进生转化的根本与基础,教师责无旁贷应因材施教,尤其是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方法,并深入引导和掌握恰当的育人方法与策略,推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争当后进生转变的“引路人”。其次,发挥家庭的熏陶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重视家庭教育促进后进生转化的基础性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充分信任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关心与爱护,提倡赏识教育,赏识孩子的努力与付出,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乃至失败,永远做孩子成长与发展的后盾。父母通过言传身教为孩子全面健康发展创造和谐、文明、健康与宽松的家庭气氛。再次,发挥社会的配合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社会教育应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长期不懈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社会教育应净化社会环境特别是校园周边环境,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情况通报、社会监督、信息反馈、责任追究等制度。第四,激发后进生转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家庭、学校及社会的教育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明确做人的基本准则和对人和事做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的基础上,更需要后进生自身的转变意识和积极态度。在参与班级管理和集体活动中,树立集体意识、荣誉感及责任感,激发自身潜能,逐步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主动与教师、家长、同学及朋友沟通,远离无聊、乏味、闭塞、枯燥的生活,走出心理误区。增强自制力,抑制那些不符合实际的愿望、动机、行为和情绪,提升处理事情的理性程度。

总体来讲,后进生的转化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四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良好的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的配合让后进生的转化事半功倍,应克服学校、家庭及社会“分台演戏 ”的尴尬。

责任编辑  陈红兵

猜你喜欢
后进生校园家庭
家庭“煮”夫
浅谈转变“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恋练有词
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四个途径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