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的初中文言文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1-10-19 09:48刘穗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20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分层教学初中

刘穗赟

【摘要】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在课堂的应用为学科教学内容、方法和学习方式提供了更深更广的可挖掘的潜力。而UMU互动学习平台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方式以其操作简便、交互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当今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通过建构系列课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笔者以《河中石兽》文言文教学为例,通过分析课堂教学环节、实施的策略和效果,引发对于运用UMU互动学习平台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的思考,新的课堂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分层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而教师在平台数据的支持下能更精准地调整教学重难点,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更好地实施个性化辅导。

【关键词】初中;互联网+教育;文言文教学;分层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一直以来,文言文的学习都是初中生不感兴趣的:第一,由于文言文晦涩难懂;第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基本都是按照从字词到篇章的解读方式。这些都是造成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往往较现代文的课堂要低,学习热情不高的因素;第三,由于学生能力的差异导致课堂上学习进度的不一致,课堂效果未能实现最大化。因此,文言文作为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我们创新教学方式,让文言文的学习充满乐趣,让更多的学生投入课堂学习中,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二、初中文言文UMU课程教学案例分析

UMU互动学习平台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方式以其操作简便、交互性强等特点被广泛使用,通过UMU互动平台,我们可以随时组织讨论,用大屏幕展示互动结果,移动互联网可以增加课堂的活跃度,让每个学生都融入课堂,分享自己的想法与收获。下面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的《河中石兽》为例进行实践和反思。

《河中石兽》作为七年级第二学期最后一篇文言文,文言难度不高,其故事性、趣味性比较强,适合学生阅读,而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初中文言文学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那么,能否让他们进行一定程度的文言文自学呢?能否换一种课堂形式来提高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呢?新的方式能否在课堂上实现分层学习呢?

基于以上的考虑,笔者尝试利用UMU互动学习平台设计了《河中石兽》学习课程,以“寻找石兽”为活动主题,以“学生自学+优质微课+教师辅助”的模式开展课程学习,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在这节课中将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必修和选修),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力需求。

整个课程包含以下三个阶段:

(一)课前阶段

1.在UMU平台上设置“预习”小节(包括三项必修任务)

①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节奏;

②课前检测(10小题,满分100分);

③讨论:你觉得石兽会在哪?为什么?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批阅预习作业,并根据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微调

反思:因为本次学习的内容是文言文,预习所需时间会较其它课文多些,使用周六日较为充裕的时候让学生完成。预习中“朗读课文”部分借助UMU互动学习平台AI评分系统进行朗读作业的打分,让学生可以即时了解学习情况,另外,互评功能也可以达到相互评价和相互学习的效果。

通过课前检测的结果:平均分81.79,说明本班学生的文言文基础题掌握情况良好,有利于加快课堂教学速度,但也发现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需要加强课堂上的个别辅导;讨论题出现了几种结论:上游,原地,沙里。有的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来回答,有的是根据个人自己的认知来回答,不同的结论也在预期内,这也将成为课堂教学的難点来讲授。

(二)课中阶段(包括5个环节,有必修任务和选修任务)

环节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与任务

备注:√为必达项;+为增值项

反思:根据学习能力的差异设计了不同的学习目标及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任务选择,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课堂学习,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环节二:速读课文,完成任务1:初步分析一下僧人、讲学家和老河兵寻找石兽的方法。(限时5分钟)

反思:该环节是让学生紧扣文本进行初读学习。运用纸质学案通过表格形式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有70%的学生能写出石兽的位置,但能准确在文中找出依据的仅有30%左右。教师可以根据完成的情况,了解学生阅读学习的疑难点,从而突出学习重点。

环节三:利用UMU互动学习平台上的微课0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完成任务2:线上讨论题:寺僧和讲学家是如何寻找河中失石的?你能依据文中信息说说“讲学家”的身份特点吗?(允许使用倍速播放,按暂停键做笔记,10分钟内完成)

环节四:利用微课02再学课文第3自然段,补充笔记。完成任务3:从故事的结局看,寺僧和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你能根据书下注释说说“老河兵”的特点吗?(允许使用倍速播放,按暂停键做笔记,10分钟内完成)

反思:这两个环节内容操作相同,都是通过微课的辅助达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和传统课堂不同的是,此时平台开放多个学习任务,学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倍速播放微课加快学习进度,同时完成难度更大的任务(关于“讲学家”“老河兵”身份的分析),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侧面描写。在UMU互动学习平台上,学生的交流多在“讨论区”,这比较贴近学生的日常交流方式,他们比较喜欢用这种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了解别人的想法,也乐于给别人的观点“点赞”,这较于单一聆听别人的发言更加灵活,也让学习留下更多的痕迹。

因为这个部分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这两个环节中,教师要根据情况适时暂停线上活动,点评学生发表的意见,解答他们的困惑,纠正他们的错误。

环节五:任务4:课外古文拓展训练《郑人买履》(选修)

反思:这个部分属于“选修”内容,主要是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用,让他们可以通过课内的文言文学习延伸到课外,从而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其余学生也可以在课后完成该部分。

(三)课后阶段

环节六:完成堂测题(可以按照顺序完成,每套题最多可以做2次)

反思:通过UMU平台的题库功能设计难度不同的三套堂测题,教师可在堂上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也可以让他们在课后反复练习,从最后的检测结果来看这样的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帮助。

三、UMU互动学习平台文言文教学实践反思

(一)运用UMU平台,让学习方式从被动转变为主动

过去的文言文教学考虑到学生的学力不足,往往采用的都是以教师课堂讲解的教学方式,通常需要课后反复练习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这节课,笔者尝试使用了部分“翻转课堂”的方式,把课堂学习还给学生,利用UMU互动学习平台的优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也都在平台上有迹可循,学生的学习比以往更加主动、积极了。

从整节课的效果来看,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全班39位学生用自主探究、互助讨论的方式完成了预定的几项学习任务,包括:课前检测→自学初读课文→用微课再学课文→课外拓展→课后测试五大部分,完成率达到76%。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优质的微课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教学的难点,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文中涉及的科学原理,从而加深了了解。拓展练习和课后测试部分,锻炼了学生积累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二)运用UMU平台,可以增加课堂容量,提升课堂参与度

在传统课堂需要三個课时的课程在这里只要两个课时就足够了,并且学生还能随时打开UMU平台复习相关的内容,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容量和学生的参与度,这是和传统的课堂相比最显著的差别,这节课中原本设计了三套难度不同的题目供学生自由选择的,但由于在课后测试部分时间较紧,所有学生自由选择了其中一套题(个别能力强的,时间充裕的选择了两套题)来完成,情况如下:难度**题(满分为100,29人参与,最高分100,平均分82.41)、难度****题(满分为120,7人参与,最高分120,平均分97.14)、难度******题(满分为150,7人参与,最高分125,平均分100)。这个环节比较受学生欢迎的,因为是从题库中抽题,做完一套题能马上明确答案解析,同时也纳入个人的考题本,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习题来提升准确率,争取高分上榜,所以积极性特别高。

(三)运用UMU平台,实现分层教学

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应该最大范围地关照学生群体,语文学科的分层教学由于其学科性质较难在课堂上真正实现,但是在UMU互动学习平台的帮助下,我们有可能实现分层教学这个目标,具体的做法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必修和选修的学习任务,在这节课当中课内知识作为了必修任务,课外文言文阅读作为了选修任务,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上实现学习“增容”,而移动互联网又让在课上未能完成的学生可以在课后补充这部分的内容,从而跟上学习进度。

四、结语

UMU互动学习平台的技术丰富了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对于文言文课的观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平台上的提问、讨论让课堂的互动更为频繁。同时,平台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也给教师实施精准个性化辅导提供了参考依据,课堂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11.

[2](美)乔纳森·伯格曼.翻转课堂与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教学[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8.

责任编辑  林百达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分层教学初中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