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信训练途径和方法

2021-10-19 09:48高素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20期
关键词:优点意识小学生

高素娟

【摘要】对一个人来说,自信尤为重要,这是精神领域范畴中对个人发展起关键影响作用的要素。对于小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而言,自信的多少集中表现在性格与行为方式上,想要学好某一学科领域中的知识、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必须借助自信的力量,才能在人海中脱颖而出,创造与拥抱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小学生存在自信不足的现象,如何采取有效方式来帮助其树立自信,并以此为契机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建设方法成为热议话题。本文对小学生自信不足的成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开展自信训练的有效方法,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生;自信;方法

一、小学生自信不足的成因分析

(一)思维定式的影响

在实际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人之所以自信或不自信取决于他在从事某一活动时选择的参照有关。比如,在歌唱比赛中,有些学生拿自己和班级内已报名参赛的“歌唱小能手”相比,觉得自己声音不好听、唱歌跑调,和人家比起来没有任何胜算;在学科小测中,我们经常能遇到这种情况,某些学生还没有答题、未能做出尝试,便觉得自己的分数一定比不过成绩好的那些学生。就连体育这种需要拼搏奋斗的学科,学生也容易陷入到“我跑不过谁谁谁、没有谁谁谁跳的高”的窘境中,之所以出现这种心理,主要是他们所参考的对象都是扎根于思维定式中的“强者”。他们觉得从主观上根本无法战胜,有的学生胆怯不敢应战,有的以放荡不羁、满不在乎的语言和行为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无力感。如何让学生摆脱思维定式,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不要过度放大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师的错误引导

现如今,大多数小学生仍是独生子女,是家长的“掌中宝、心头肉”,家庭给予他们更多的是关心与认同。而学校是一个大的集体,虽然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存在,但教师时间与精力有限,不可能完全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感受。因此,会导致“照顾不周”的问题发生。得不到教师关注的学生肯定会失落,若教师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依旧照常,未曾做出表示关怀的行为,学生心理的失落会在负面情绪的作用下成为一种嫉妒,教师对除自己外的任何人多一丝的关注都会被其当作愤怒产生的基点,逐步走向脱离群体、叛逆张扬的发展道路中。除此之外,教师的错误引导也是导致学生缺乏自信的主要因素。大部分教师会通过做比较的方式让学生“深刻”地意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只告诉学生“别人能学好,你为什么学不好”“别人能做到,你为什么做不到”,这对于涉事未深、连情绪都无法正确表达与掌控的小学生来说,基本上起不到引导功效。这种看似激励的方式却难以给予学生真正的帮助,好的情况下能起到鼓舞、打气的作用;反之,则促进学生思维定式的形成,把教师的不正確教导误解成言语讥讽,“别人”在自己心中的形象日益强大,自己却慢慢失去自信。

(三)生活氛围影响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虽然人民的生活日益富足,但贫富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有些人则出生贫寒只能靠自己逆天改命,而在我国义务教育制度为每个人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与平台,但有人就会有情感激荡、就会在交流碰撞中产生社会性特征。小学生虽然看的少、学的少,但当他们被赋予“群体份子”这一全新的身份后,他们便成为校园这个“小社会”中的一员。家庭环境好的学生跟同学分享自己的生活趣事。比如,“和家人去哪旅游”“刚买了最喜欢的玩具”“今天穿了新买的衣服”等,尽管“说者无心”,但“听者有意”,这种基于家庭现实情况的差距是身为小学生的他们在短期内所不能改变的。所以,部分家境较差或缺乏家人关怀(留守儿童、离异家庭等)的学生,要不就是在羡慕中丢掉了自信,要不就是在抗拒中走向“特立独行”,而该现象从出现到影响作用,再到深度发展的过程具有隐秘性,教师往往只能在某些学生发生行为上的变化后才能发现,而其精神世界早已被侵蚀,在脑海中的物质追求、精神需求与实际条件的矛盾激荡中备受折磨。

二、小学生自信训练的具体方法研究

(一)通过阅读增强学生自信

物质世界充满了无尽诱惑,也萌生出了攀比、炫富与嫉妒之心,大多数小学生虽然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过度影响,但多多少少也会产生一定的情感认同,而通过阅读的方式,帮助学生丰富精神世界,淡化物质需求,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以学科知识为主要切入点的精神世界中,另一方面能起到正“三观”、养“三观”的效果,用精神食粮感动自我、改变自我、提升自我。为此,学校可以组织阅读励志故事,因为从古至今能创造一定功绩、取得一定成就的人都是充满自信的。如,爱因斯坦坚持相对论学说才奠定了日后生物学发展的重要基础;修补匠索拉利奥不断的自我暗示与努力终成为超越安东尼奥的著名画家;居里夫人坚持自我不断探索最终确定了镭的存在等。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以动态图像的视觉刺激与配音的听觉刺激来改变传统阅读单调、乏味的状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去“讲故事”,加深印象、增进理解,让励志故事阅读成为生活中的一大趣事。其次,当学生学习掌握了一定量的故事内容后,教师可组织日记撰写活动,并设定诸如“我今天最棒”“我在成长道路上又踏出了一步”等主题,在借助生活经验与记忆提供更大创作空间与更多创作灵感的同时,以制定化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记录自身成长的好习惯,其在撰写、阅读日记的过程中能深刻意识到自身的改变和提升。第三,对优秀日记进行评奖展示,其重点不在于语言是否得当、字体是否工整,而在于内容,若趋近于前者则更像对语文写作能力的评测。但我们想要看到的是学生们正视自身、珍视自己的态度,按照此目标细化相关评价标准,这样只要内容贴合主题、能流露自身真情实感的就是好日记。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只要认真对待都有机会得奖。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检验励志故事的阅读效果,还能让教师清楚地看到学生所作出的改变,及时了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此为基础,思考针对性较强的引导策略,也可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与平台,获得同学和教师的认可,进一步起到自信培养效果。

(二)通过有效方式让学生发现自身闪光点

人作为独立个体存在肯定有区别于人类群体的个性特征,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有优点,总会发光发热。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其实有很多连成年人都望尘莫及的优点,只是他们自己不知道,在成长过程中盲目接收外界信息而迷失自我、丢掉自信。因此,教育工作者要通过有效方式来让学生意识与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并将其当做自信形成的基础不断放大。在实际引导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几个优点的关键词,诸如,“诚实守信”“耐心待人”“个人卫生良好”“不迟到不早退,规则意识强”等,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加以解释说明,以生活化内容来诠释什么算优点,在代入感极强的引导下,让学生自行准备一张纸,写出自己身上的优点。有的学生会写“性格开朗”“天真浪漫”“认真听讲”“好好做作业”“热爱参加体育运动”等。不论是行为特点还是兴趣爱好,只要是积极的、富有正能量的都能被视为优点。通过自我审视后用白字黑字具象表示出来的内容对学生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是他们正视自己后在自信的驱使下以主观评价知晓的内容,是对自身能力与价值的正向肯定,能使其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优秀的、特别的。随后,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成员们彼此分享写下该词的原因,在交流中得到他人的认同,意识到自己的优点不是凭空想像、胡乱捏造,而是能得到他人赞许的“好东西”,不仅能改变他人对自己的固有认知,更能在主观意识推动下得到精神满足。除此之外,在小组分享结束后,教师要灵活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用适当的方式放大学生的优点,让学生逐步形成对自身作用与价值的良性认知,以优点促进自信形成,以自信营造多彩人生。

(三)引导学生摆脱惯性思维影响

学生的惯性思维是导致其在面对事情时丢掉自信的一大因素,在高年级学生中尤为常见,这也是学生群体中产生不同“梯队”,且得不到有效结构改善的关键成因,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必须要采用更具针对性的引导策略。比如,从五年级有这样一名学生A,他的数学成绩不理想,在未开考之前便找教师诉说自己对考试的恐惧与对成绩的担忧,针对这种情况,要先该名学生的特性进行分析,他虽然数学成绩不理想但语文成绩较好,而且是班内的写作小能手。于是,在引导过程中,我们可以用班内另外一名数学成绩好但语文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B作参照,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次数学考试你觉得你能超过B么?”A学生立刻回答:“那不可能,他每次都比我考得好,我肯定不能超过他。”随后,我们可以再次提问:“既然你觉得他比你更强,那为什么他的语文成绩却比你低很多?”A学生虽然之后也尝试诉说了多种原因,但也慢慢意识到B学生也是跟他一样的正常人,他俩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时,我们要告诉A学生:“学习就像是爬山,大家都是一点点向前,可能在这一段你被人落下了,但只要我们加快步伐总有机会去超越。”通过这句话使其意识到数学能力提升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其付出更多的努力,虽然会遇到艰难困苦但结果必然是美好的。通过这种灵活的对比方式让学生正视自己与他人间的差异,并用适合的话语引导其走向正确的成长道路,逐步瓦解“敌人”在其心中的高大形象,从形象瓦解、自信树立、引导实践等多方面入手,慢慢改变学生的固有认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相关教育工作者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开展自信训练,从改变正确认识自我、改变固有认知开始,加以心理激勵与暗示法的引导,让学生们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优势、价值与可提升空间,并帮助他们解答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难题,让人人拥有自信,为其构造舒心的成长天地,奉献自己的一份力,培养更多身心健康的新时代优秀学子。

参考文献:

[1]李倩楠,张正涵,吴楠.学校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J].西部素质教育,2017(7).

[2]睢春艳.石家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3]刘芳.多元教学方法在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实践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7(21):78-80.

责任编辑  温铁雄

猜你喜欢
优点意识小学生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学生的优点单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12星座之优点大集合
我是小学生
消防意识
非常小学生
食疗有何优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