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并驱: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策略

2021-10-20 03:09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教师发展中心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1年10期
关键词:小乐儿童游戏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教师发展中心 郑 和

观察和评价是每一位幼儿教师必备的素养。然而,在工作实践中教师的观察评价仍然存在“目标过泛、内容不全、角度主观”等问题。笔者带领名师工作室的学员通过学习《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简称COR)的观察评价技能,掌握儿童发展的8个层级及每一个层级的行为表现水平,多维观察、全面了解儿童的兴趣、需求和个性等,提出了“三度”幼儿游戏行为观察评价的策略,即有广度、深度、坡度的深层观察评价,以此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幼儿成长。

拓宽观察评价广度

“COR”中指出:幼儿的发展特点或优势不是通过一个偶发事件或情境就能确定的,而是需要综合分析多方面信息才能确定。因此,拓宽观察评价广度需要打破观察时空限制,全面收集和组织观察信息。

㈠拓宽观察评价空间——时间抽样评价法

游戏过程中全面观察幼儿的行为、倾听他们的心声,才能正确评价幼儿在常态游戏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的学习品质、社会性和情感发展、语言交流能力等。

时间抽样法就是借助每日常态户外体育锻炼游戏、区域游戏,每周亲自然游戏日、走区或混龄游戏、亲子社区行等多形式的固定时段,对幼儿的表现进行全面关注与抽样观察,确保全班幼儿都在关注、观察范围。教师的观察记录内容包括:其一,一日中至少要选择3个时间段,每次3~5分钟“全面抽样观察”;其二,每天要对2~3名幼儿做“定向抽样观察”,观察的对象要有代表性;其三,进行“30+10全面和定点抽样观察”(见表1),即主要针对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在40分钟个别化学习活动现场中,用30分钟用来捕捉现场所有信息,如,材料的投放情况、幼儿的表现等;用10分钟选择一个点或区域,不说不做,仅仅观察——如此有横向和纵向交叉的时间抽样观察,才能清晰全面反映全班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寻找共性和个性问题,实行综合评价和针对性指导策略。

表1.“30+10”全面和定点观察抽样表

㈡拓展观察评价维度——检查清单评价法

“COR”中指出:幼儿教育要按照这一年龄段幼儿自己的大纲进行学习,教师需要观察和研究幼儿,理解幼儿的需要和经验。通过“教师观、幼儿述、同伴论”等策略,让教师“接受多元信息并科学判断”。

在自主体育锻炼工坊中,不同老师反馈游戏中不一样的“小乐”:A教师说他爱运动,体能不错;B老师说他臂力不好、平衡能力也差;C老师说他已有合作意识,整理器械非常积极主动。小乐的体能发展和学习品质等综合水平如何?如何深入了解小乐各方面的真实发展水平呢?教师在观察记录中想达到观察的科学性,笔者参考《儿童观察评价系统》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等关键经验从更宽广的维度观察以及针对性的“发现式观察”,创设了“检查清单评价法”,以期全面了解儿童的发展(见表2)。

表2.小班幼儿运动素养“检查清单评价法”观察评价表

通过“小班幼儿运动素养观察评价表”中的内容对小乐进行几周连续系统观察,比较清晰地发现:小乐很爱运动、体能素养总体不错、并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但大肌肉动作如臂力有所欠缺。

挖掘观察评价深度

“COR”包含了8个领域的内容即:学习品质,社会性和情感发展,身体发展和健康,语言、读写和交流,数学,创造性艺术,科学和技术,社会学习。这些领域的评价条目与学前儿童关键发展指标相呼应,共计36个,并且每个领域都提供了8个连续发展的水平层级。可供评价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如既可用以评价有特殊需求的儿童,也可评价在一些领域发展较快的儿童。教师依据这个评价系统对幼儿游戏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诊断,就可以找到幼儿与之最适宜的条目及对应水平。因此,教师要克服表层化的观察,做到有深度的观察后评价,才能对幼儿的指导更有方向性和更加科学。

㈠聚焦游戏水平——问题深入法

工作室成员采用创新的“问题情境创设”,分阶段捕捉有教育价值的关键信息,提升教师的对应评价专业能力。如,“世纪广场”建构游戏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分三个阶段对整个建构活动中幼儿的想法和行为进行深入观察和分析评价,从单纯的建构游戏转向到角色游戏,从幼儿个体活动转向同伴合作式社会活动,从而推进游戏水平和综合能力(见表3)。

表3.“搭建温州世纪广场”三阶评价观察指导策略

㈡对应关键经验——主题深入法

关键经验是“COR”的重要指标。笔者发现教师客观地了解每一个主题的关键经验(见表4)能更好地理解各阶段幼儿正在做的事、兴趣和需要,并以关键经验来应对幼儿行为,支持幼儿最近发展区。

表4.“主题区域关键经验”观察评价表

巧设观察评价坡度

“COR”指出:教育应适应并跨越“最近发展区”达到新发展水平。0~7的8级水平提供给教师判断“幼儿实际能做与应该能做什么之间的距离”,看见幼儿的发展有无限可能。

㈠注重个体差异——目标分层法

在分层设置的各种探究难度、坡度中,不同幼儿对于同一项挑战的接受和表现能力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教师要认识和接纳这一存在,因而观察过程记录也应“因人而异”。目标分层法具体流程是教师带着明确的观察目的,基于幼儿思考三个问题:“实际能做什么?还能做什么?最近发展区在哪里?”客观对照《指南》与“COR”进行诊断分析,进而因“人”施教,真正在每一个孩子的实际能做的基础上使其提高,促其发展。

以体育锻炼工坊的目标分层为例——

目的:观察幼儿接收体锻游戏工坊的任务和付诸行动的能力。

目标:1.鉴别幼儿领会一个简单的体锻游戏工坊任务要求的能力(实际能做什么)。

2.鉴别幼儿把一个简单要求付诸行动的能力(还能做什么)。

3.鉴别幼儿把一个简单要求付诸创造和合作的能力(最近发展区在哪里)。

例,小班体育锻炼游戏“营救小灰兔”,任务中需单手将沙包(烟雾弹)向前投掷2米左右才能把大灰狼赶跑,臂力发展较弱的小乐便不能完成这一任务,他实际能投掷的距离只有1.5米。教师研判小乐和其他幼儿的投掷实际情况,便可分层调整活动目标:引导小乐观察别人是怎么投掷的,反思与分析其投掷的方向、高度和侧身投掷的预备动作弹性不够等原因;对于其他已达到小班基本层级水平的幼儿,可以增加“花样或难度”投掷任务,如在投掷更远的基础上加上“掷准”大灰狼。

结合“COR”观察进行目标分层,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哪儿便一目了然,而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接纳孩子的不同水平、发展速度,并懂得智慧运用“坡度”。

㈡遵循学习特点——学具支架法

幼儿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生活中支持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借助适宜的教玩具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

科学游戏“我们身体里的洞”中,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绘本图案向幼儿介绍人类身体各种“洞”,我们发现幼儿虽有初步了解,但缺乏继续探究的兴趣。如果教师就以此评价为幼儿对这一游戏内容或科学知识不感兴趣,便显得草率和主观;教师如果及时换位思考,回归幼儿学习特点的角度审视评价:是不是原本的教育形式不适合幼儿,因而没能激起幼儿探究行为?教师在建构区提供“L形、T形、十字形”等形状透明的管道积木,让幼儿利用这些积木搭建一个可以连通的管道,鼓励他们选择合适的毛球(毛球代表“食物”、管道代表“肠道”)放置在管道中运行,模拟食物在肠道消化的过程,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经过肠道消化的科学知识。通过这样的模拟实操、学具支架,帮助幼儿直观学习,降低了科学知识的学习难度,进而对主动建构生发探究兴趣。

综上所述,通过对“COR”的学习,教师能深层、多维地观察倾听、探知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学习方式,对幼儿行为进行客观全面地评价,这是幼儿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必备技能。笔者更希望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实践经验,让基于“COR”的“三度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评价策略”能帮助教师寻找到有效的观察评价工具,清晰地看到幼儿发展的短板和优势,使教师“看得见幼儿、寻得到课程、找得到策略”,真正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猜你喜欢
小乐儿童游戏
古灵精怪的小乐弟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猫三狗四
毛小乐·一举两得
毛小乐.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