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铸就“苏式养护”品牌

2021-10-20 07:06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丁峰
中国公路 2021年14期
关键词:江苏高速公路桥梁

文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丁峰

苏通长江大桥

为全国探路是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期望江苏“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目前,江苏公路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有基础也有条件打造公路养护现代化样板,为全国贡献江苏方案和江苏智慧。

特殊省情决定交通运输重要地位

江苏地处长三角地区,国土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70万,分别约占全国的1%和6%;2020年全省GDP超过10万亿元,人均GDP居全国第一。江苏人口密度全国最高、实体经济体量大(占全省经济总量的80%以上)、能源消耗量大(约占全国总量的7%)、资源自给率低(90%以上的煤炭、92%以上的原油和95%以上的天然气依靠省外供给)的特殊省情,决定了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020年,全省民用汽车保有量为2044万辆,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46辆;公路营运性客运量6.8亿人次,占全社会营运性客运量比例为79%;公路货运量17.5亿吨,占全社会货运量比例为61%。

公路是江苏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率先发展的领域。截至2020年底,江苏公路总里程15.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925公里、普通国省道1.25万公里、农村公路14.06万公里;公路桥梁7.15万座,其中高速公路5619座,普通国省道6145座,农村公路近6万座。江苏高速公路面积密度居全国前列,普通国省道中一级公路占比全国最高,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为全国之首,在全国率先实现行政村通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公路桥梁数量居全国之首,占全国比例达8.3%。

“十三五”坚持可持续成效显著

“十三五”以来,以提升公路网综合服务水平为出发点,江苏公路深入贯彻“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理念,探索推进养护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养护管理不断加强

自动快速检测技术全面推广应用。CICS路面技术状况自动快速检测高速公路每年3次、普通国道每年2次、普通省道每年1次全覆盖,实现海量基础数据动态更新,为科学分析决策提供基础支撑。高速公路在国内率先提出路面全结构状况检测理念,建立了沥青路面结构完整性指标等更具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组织研发农村公路路面自动化检测设备系统(leis),抽检全省农村公路路面技术状况,作为全省农村公路养护考核的依据。

养护科学决策工作有序推进。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以路面、桥梁、隧道、日常养护和养护计划等为核心管理要素,完成了高速公路养护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发建设,总体上实现了养护数据资源共享、云上管理和智能辅助决策,推动养护管理效能提升。普通国省道按照资产管理理念,建成应用全省统一的公路养护管理和决策平台,制定出台公路养护科学决策工作手册和实施意见,在国道及重要省道开展公路养护科学决策。苏州、南京、南通试点建设“四好农村路”综合养护管理平台。

推广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包括8座跨江大桥在内的12座高速公路桥梁、76座普通国省道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建成投入运营,加强了对桥梁变形、应力、动力特性、温度等指标的监测,以苏通大桥为例,安装了327个传感器。组建了长大桥梁健康监测数据中心,集中分析跨江大桥等重点桥梁的健康监测数据,高速公路7座特大型桥梁采集数据完好率达85%以上,数据存储量达到26.8太字节,每年新增数据存储量达1.05万亿条、3.5太字节。利用监测数据建立了华东地区强风谱模型、船撞报警及后续影响分析等应用,高效保障公路桥梁安全。

提升公路养护应急处置能力。高速公路建成标准化养护基地4个、标准化养护工区60个,工区平均设置间隔约68公里,基本实现高速公路养护基础设施体系全覆盖。普通国省道标准化养护工区达到191个,占工区总数的71%,平均间隔约65公里,累计完成37个养护工区的标准化机械设备配置,全面实现小修设备成套化、小修作业快速化、一级公路清扫机械化。依托徐工集团研发了沥青道路微波养护车、公路快速融雪除冰材料及装备等成套化、智能化养护应急装备。建立公路交通应急演练机制,成功承办以“冬季公路交通综合应急保障”为主题的2018年度全国公路交通军地联合应急演练,实现“三个首次”,得到部、省、武警部队领导的高度肯定。

养护研发成效显著

搭建公路养护科技研发平台。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成立在役长大桥梁安全与健康监测等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材料及装备等多个部省级行业研发中心,形成长期、稳定的科研合作机制,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省级综合养护技术合作平台。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华东区域8家省级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集团组建了“华东区高速公路养护发展联盟”,在养护机制、养护技术、养护装备研发、养护队伍培育等在区域内加强交流、共享成果、协同发展,连续举办三届“江苏高速公路养护技术论坛”,线上线下参与者累计超3000人次。

江苏省高速公路联网营运管理中心

公路养护科技研发成效显著。开展了《高速公路路面结构长期保存技术及智能养护》《基于BIM的公路桥梁建养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3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15项。例如,建立了以工序为单元的桥梁维修加固质量验收机制,针对桥梁张拉与顶升施工建立了受力、线形双指标监控体系;研发了长大桥梁钢箱梁疲劳裂纹钻孔维修与气动锤击维修技术,裂纹二次扩展控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国内首创了空心板梁腔内注浆加固技术,将维修工期缩短了4个月,节省投资2.4亿元。

推广公路养护“四新”新技术。初步形成路面与桥梁养护技术体系: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养护评价决策支持技术,实现建设、交通、检测、监测、养护、性能、环境7维数据融合,实现精准决策,减少中下面层铣刨5309车道公里,节省53亿元;形成综合再生成套技术,包括就地热再生技术、上面层厂拌热再生技术、上中面层就地一体化冷再生技术、沥青路面回收精细分离深度再生技术等;形成排水路面沥青设计、施工、改造、养护、评价、服务功能等成套技术,累计实施510车道公里,降低雨天事故率40%,节省2.5亿元;研发裂缝非开挖注浆修补技术,实现低成本、高耐久性、1小时开放交通等目标。

“十四五”为全国贡献现代化样板

江苏将通过锻造1个公路养护品牌、提升2大养护管理平台、形成3大系列关键技术、打造4个国际先进样板,创建全国首个公路养护现代化示范。

锻造1个全国一流的“苏式养护”品牌

公路覆盖到每个山村,老百姓生活在青山绿水间,出行再也不是难事。

强化养护示范效应,高速公路按照全国一流、国际先进目标提升“苏式养护”品牌,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逐级对标,强化特色。强化技术溢出效应,扩大“四新”技术成果应用场景和规模,提升经济社会效益。从被动到主动,实现全生命周期效益最大化;从粗放到精细,实现全尺度数据评价多元化;从经验到科学,实现全要素养护决策精准化;从单元到系统,实现全路网组织运行协调化;从传统到现代,实现全过程质量管控最优化。

提升2大公路养护平台

整合构建智能化省级养护管理大数据平台。强抓各项改革落实契机,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优势,强化顶层设计,统筹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基于管理职责构建管理信息共享机制,按照系统化思维、一体化理念、扁平化管理,重塑公路养护管理体系。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采集和归集公路资产及路况数据、养护评价、养护决策等数据,实现道路资产数字化。通过数据清洗提高数据质量,实现海量数据向大数据转变。通过系统建立数据间的相互关联、相互验证和相互辅助,实现单一数据元向全要素数据链转变。

打造高效的公路养护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强化目标引领,坚持问题导向,优化公路养护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研发中心的主动性,激发公路科研人员和团队的积极性,鼓励跨专业、跨行业、跨地区合作研发,完善“政产学研用”产业创新链,加强养护基础理论研究,具备快速施工、循环利用、低影响等优势的养护“四新”技术的迭代开发能力加强,北斗、雷达、激光、3D打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公路养护领域应用,提升公路养护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推动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可持续发展。

形成3大系列关键技术

研发长寿命路面保存关键技术。按照“立足20年,瞄准30年,展望50年”目标,持续开展路面结构长期保存技术研究,建立养护专用技术应用的政策与制度,建立养护专用材料与施工技术体系,重点提升处置沥青路面裂缝及抗滑能力不足问题能力、提高养护材料性能与公路养护需求的匹配度、建立适用运营公路交通条件的养护工程专用施工质量控制技术体系。

研发桥梁预防性养护技术。以分类处置为原则,开展桥梁预防性养护管理体系建设。以多目标优化决策为目标,开展桥梁预防性养护决策技术研究,建立养护决策体系。推广应用桥梁性能监测技术,建立基于监测数据的桥梁技术状况评价体系。研究加固后桥梁检测监测评估技术,建立桥梁加固后评估体系。

深化沥青综合再生技术应用。开发热风循环加热、红外热辐射和微波加热等复合加热方式,实现加热技术突破。开发特殊沥青混合料就地热再生技术,实现适用范围突破。开发适用的就地冷再生乳化沥青、添加剂等材料和快速养生技术,实现开放交通时间突破。研发基于温拌技术的厂拌热再生技术,实现再生掺量突破。从设备、工艺、材料方面提升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长期使用性能,实现再生耐久性突破。

“十三五”以来,江苏深入贯彻“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理念。

打造4个国际示范

桥梁智慧养护示范工程。基于江阴大桥建成智慧数字大桥,开展主桥全桥BIM建模及连接线GIS建模,纳入建设期和运营期构件基础与维修数据,通过健康监测系统进行风场、温度场、环境响应等数据的采集,开展桥梁运行状态的实时响应分析及构件技术状况的精细评估。实现大桥规划、设计、施工、养护、检查、检测、监测数据的深度融合,针对性开展预防性养护。

路面养护智能质控示范工程。基于江苏交控高速公路施工智能管控平台,建立全路网沥青路面智能工地,实现原材料进场质量、沥青混合料生产、沥青混合料运输、沥青混合料摊铺与碾压的全过程智能管控,确保施工过程全透明、即时管、可追溯。以全过程质量管理理念为抓手,对采集所得大数据进行集成分析,结合前后场实时状态场景,在数据纵横联动中实现智能决策及动态管控。

现代化养护工区示范工程。持续研发应用“快速度、低影响”的养护装备、材料、技术和工艺,重点研发快速施工装备、安全防护装备和日常维护装备。建成10个至15个智慧示范工区,全面统筹日常养护计划、机械设备、材料、人员的调配管理。深化一体化公路养护应急服务体系建设,优化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协调机制,完善养护路段交通组织信息区域联动发布机制,建立跨区域应急物资调用管理机制,完善江苏省公路交通应急物资配置标准,健全江苏省公路应急处置储备管理制度,开发江苏省公路应急物资管理与调配系统。

绿色智慧养护示范样板。形成绿色养护施工成套技术,统一对路面养护工程涉及到的原材料、设备、施工过程等全环节进行环保标准研究,建立高速公路成套养护施工环保标准。从设备、材料、工艺等方面,研究低碳绿色施工技术及降噪技术,形成公路绿色养护成套技术。推动路面沥青旧料再生实现大循环,加速油石分离型再生技术研究应用,实现油石分离质量和生产能力突破;建立布局合理的油石分离生产厂站,把“旧料”变为“新料”,根据“新料”特点应用于全路面结构,实现油石分离技术多元应用模式突破。积极构建新基建运维管理体系,按照全寿命周期理念,尽早谋划新基建运维管理体系,把运维管理控制点前置到建设中。

“十四五”期,江苏公路将按照新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交通强国建设部署,抢抓新基建机遇,推进公路养护管理由经验性向科学性转变,构建现代化公路养护样板,锻造和唱响“苏式养护”品牌,为全国公路行业贡献江苏智慧。

猜你喜欢
江苏高速公路桥梁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句子也需要桥梁
为什么高速公路上不用路灯照明
高性能砼在桥梁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与PPP
高速公路上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