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策略

2021-10-21 04:41张晓丽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年29期
关键词:电阻审题条件

张晓丽

(江苏省南京市旭东中学 210044)

在物理这一门学科中,涉及到较多的公式和概念,想要满足核心素养渗透的目标,就要注重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而解题能力是一项较为基础的能力,只有解题能力有所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效果才能显现,因此要重视解题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但由于受到教育环境和其他因素的限制,在落实能力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使得教师倍感压力,由此可见,要更为深入的分析能力培养与提升的办法.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必要性

解题要经过读题、审题、分析、计算和得出结论多个过程,每一步都要求学生的能力能够达到合理化应用的效果才能正确解题,因此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助于深入理解知识点,对公式、概念和方法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奠定知识理论应用的基础.在核心素养渗透的背景下,部分教师已经从原本的教学模式中跳脱,看到了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对于评价教育成败与否的直接作用,因此加强了对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基于以上行为,并结合最近发展区和建构理论来看,解题的过程能够激活学生的头脑,引导其逐渐对物理思维有所感知.能力的提升必然会使其分析问题的速度加快,因此收获满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更为坚定的应对物理难题,有利于引导其向难题发起挑战,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基本情况

针对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情况来看,虽然相较于之前灌输式和单向传递解题方法的局面有所改观,但仍旧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部分教师没能紧跟新课标理念,为学生展示的解题办法和技巧较为单一,不具备多样化的特点,这对于学生思维发散的促进效果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容易造成思维固化.初中虽不及高中课程那般紧张,但受到课时和教学目标的影响,部分教师留给学生自我思考与反思的时间不多,这就使得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提升速度较慢,制约了解题能力的生成.

三、初中物理教学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策略

1.学会审题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区别于简单的读题,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题目中的问题和已知条件的指向十分明确,了解到此道问题的所求.而通过调研发现,部分学生没能得到正确的结论主要是在审题阶段过于马虎,将一些条件漏掉,在没能对题目的条件有初步的了解后,就急于做题,这就会导致题目分析的初始阶段不成功的不良现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审题.具体而言,在给出题目后,要留给学生一定的读题时间,而后要求其将此题的所求圈画出来,标明有几问;其次,要将与问题相关的条件圈画出来,与同桌互通结果.要求教师在日常的习题课中可对学生的审题能力展开培养,预留一定的时间,不急于分析条件之间的关系,而是通过列出条件较为相似的题目,从而培养其仔细审题的习惯.

例如,可在学习完欧姆定律的知识后,设置(1)已知电熨斗的阻值为80Ω,将其接入到电压为220V的电路中,求流过电熨斗的电流值?(2)已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220Ω,将其接入到电压为12V的电路中,求流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如若已知流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为140mA,那么电压是多少?(3)已知电阻两电阻以串联的方式接入到电路中,已知其中一个电阻的阻值为6Ω,分得的电压为3V,总电压为8V,是否能够根据条件直接求出另一个电阻的阻值?若可以,请给出解题步骤.以上三道题展示完毕后,要求学生在三分钟之内将题目中的关键词和条件圈画出来,并确定问题的数量和所求的内容.部分学生在处理(2)(3)的题目时,经常出现忽略其中一问的情况,尤其是第(3)题,因在以往的题目设置中直接说明所求,并没有证明或者猜想的过程,因此仅会因少答了“会”(“不会”)而失分.除此以外,要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确定是否有遗漏条件的情况.

2.准确分析题中条件

审题完毕后,进入到准确分析题目中条件的环节,学生要能够对条件间的关系有深入的认识,才能基于公式和概念列出相应的关系式.因此,在教学环节,为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夯实程度,通过采用兴趣激发的办法,创设动态的情境,利用多媒体教具和信息技术完成情境创设的任务,学生在更为活跃的气氛中将逐渐内化知识理论,为准确剖析条件间的内在联系提供支持.除此以外,教师要带领其一同对题目中的条件进行分析,借助思维导图将条件间的关系明示,从而帮助学生理顺思路,进而选定应当运用的物理技能技法,节省做题的时间.

3.传授解题办法

为保证学生提升解题能力,其要在审题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和对解题技巧的应用能力,为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合理分析解题的过程,并渗透解题办法,保证其可对题目本质有更为深入的理解,确保能力的生成.

以下题的分析过程为例,说明应当如何潜移默化的传授解题方法:如图所示,将两个额定电压相同的用电器串联在电路中,在接通电源后,发现灯泡L2的亮度要强于L1,请分析为何会出现此种情况.学生在分析这道问题的环节中一开始并无头绪,不知如何下手,此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能够影响灯泡亮度的要素有哪些?”,学生回复道:“电流大小、电压大小、功率大小”,接着追问:“那么在此题中,以上因素哪一个可能会导致亮度的不同?”,学生根据教师所指引的方向,分别尝试着将各种不同的因素用于解释灯泡的亮度,此过程与排除法相似,因此在不断尝试分析并找到矛盾点的过程可提升其解题能力,深化物理技巧.通过分析,在串联电路中电流是相同的,那么电流因素可排除,并且因额定电压相同,那么只能是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不同,并且电压大的灯泡其亮度将更高,出现电压不同的情况结合欧姆定律,可知灯泡L2的电阻要大于L1的电阻,从而总结出,在串联电路中若额定电压相同,亮度高的灯泡其电阻更大,不仅提升了解题的能力,还引导学生对总结和反思初步感知.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课程中教师要着力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解题的流程出发,逐步渗透能力培养的内容,从而使得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能够大幅提升.

猜你喜欢
电阻审题条件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排除多余的条件
选择合适的条件
电阻大小谁做主
“三招”学会审题
巧测电阻
缜密审题,准确建模,学以致用
七分审题三分做
电阻焊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