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饰件漆膜针孔缺陷分析与解决

2021-10-21 09:59冯宗理李岩陈星杨佐明赵连群
电镀与涂饰 2021年18期
关键词:饰件单色针孔

冯宗理,李岩,陈星,杨佐明,赵连群

(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北京 101400)

随着重卡车结构的不断改进,非金属外饰应用的逐渐推广,重卡车车体外饰件逐步增多,主要有保险杠、导流板、护轮罩、角板、车门下饰板等,整车目视感官质量由车身漆面逐渐向外饰漆面转移。重卡车外饰件由于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多无法采用自动化喷涂,而采用手工喷涂方式时,漆膜质量更多受油漆材料质量及生产过程控制的影响。针孔缺陷是漆膜在流平干燥过程中,留在漆膜里的气泡顶出漆膜后留下的气孔,无论对油漆外观还是性能都有较大影响,而且大量的返修返工还会造成生产效率低下及大量成本浪费。本文针对国内某重卡车外饰件生产过程出现的针孔问题,通过合理的分析与相应的实验验证,找到针孔产生的原因并制定了改进方案。

1 问题描述

某重卡车基地外饰件喷涂线上,单色漆(无罩光)在玻璃钢(SMC)、聚丙烯(PP)、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冷轧钢等材质零部件表面喷涂后表面出现针孔缺陷,缺陷通过打磨抛光可轻微减少,但无法彻底消除。针孔缺陷出现在所有颜色的单色漆上,且表象相同。

该基地所使用的单色漆为双组分丙烯酸树脂油漆,配套稀释剂、固化剂、助剂等。丙烯酸树脂涂料有较高的光泽以及较好的耐候性、耐水性,干燥主要依靠溶剂挥发。

2 原因分析

漆膜的针孔缺陷主要由漆膜表面干燥过程中底层溶剂或水挥发,在涂膜表面顶出或未完全顶出而造成。顶出的溶剂呈针孔状或火山状,未顶出则呈气泡状。依据外饰件生产现场状况,通过人、机、料、法、环五个层面分析,认为引起溶剂挥发异常有以下几个因素:(1)喷涂过厚,底层溶剂挥发受阻;(2)喷漆室内温湿度高,风速过快,导致漆膜表干快,阻碍底层溶剂挥发;(3)烘干炉升温过快,溶剂挥发过快,挥发孔未完全流平;(4)溶剂(尤其是非标准溶剂)本身挥发过快;(5)零部件底材表面粗糙,油漆流平性差;(6)零部件底漆未完全干燥,表面油漆下渗,在干燥过程中溶剂挥发迟滞;(7)涂料成分异常,颜料吸油性差,影响流平及挥发。

3 因素验证

(1) 经调查,喷涂过程中喷漆室体温度保持在24 ~ 25 °C,相对湿度60% ~ 70%,风速0.3 m/s,未发现明显的环境波动因素,此环境不会导致金属漆出现针孔缺陷。

(2) 通过人工喷涂2组不同膜厚(25 μm与55 μm)的零部件进行验证,分2道喷涂,每道枪距和枪速相同,结果低膜厚与高膜厚的针孔缺陷表现相同。

(3) 通过炉温曲线监控与充分自然表干对比,针孔缺陷未见减少。同时,炉温实测初始烘干温度低于油漆技术要求的烘干标准温度。但将烘干炉一区关闭,通过二区三区缓慢烘干,针孔缺陷有所减少。但因烘干不足,漆膜硬度不满足标准。

(4) 选取两组相同零部件,通过喷涂清漆与重新喷涂底漆并烘干后再次喷涂,将底漆层缺陷封住,针孔缺陷依然存在,因此排除底材对针孔的影响。

(5) 将油漆黏度下调10%,针孔缺陷无明显减少。

除以上验证措施外,对喷涂过程湿膜状态进行跟踪,喷涂后3 ~ 4 min内通过指触法发现漆膜表干较快。同时,对比外协喷涂同颜色外饰件后发现,外协喷涂效果较好。调查外协喷涂过程后认为,采用低温较长时间烘干是主要不同点。

根据以上结果,初步判断,油漆在喷涂、闪干过程表干过快,下层溶剂挥发过慢,导致入炉烘干加热过程中溶剂顶出而形成针孔。

4 根因判断

由于油漆技术说明中未对施工过程溶剂挥发速率有明确要求,且油漆供应商未提供挥发速率标准,因此只能依据常规低温溶剂型油漆挥发速率进行判断。常规溶剂型涂料在喷涂、闪干过程中大部分溶剂会挥发出去,仅留小部分溶剂通过烘干挥发。通过测量喷涂过程中油漆质量损失后计算确认,溶剂在喷涂、闪干、烘干过程中挥发梯度异常,表干快,底层挥发过慢。为验证油漆施工是否存在问题,使用国内某一线合资品牌油漆进行对比。从表1来看,当前所用油漆的施工性不满足产品要求,需进行调整。

表1 2种油漆在闪干及烘干过程中的质量损失Table 1 Mass loss of two kinds of paints during flash drying and baking

5 改进措施

针对油漆因素,采取3条措施进行改进实验,结果见表2。

表2 改进措施及其实施效果Table 2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implementation results

由于季节变换,天气转热,快干溶剂不再适用。同时,因产量因素,多遍喷涂无法在高产的情况下执行。对油漆原材料进行调整成为解决此次针孔问题的唯一途径。油漆供应商通过对单色漆树脂成分及助剂的调整,有效解决了针孔问题(见图1)。

图1 针孔问题改善前(a)、后(b)漆膜的显微照片Figure 1 Micrographs of coating before (a) and after (b) improvement on pinhole problem

6 结语

通过针孔缺陷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总结了施工过程中以下3点反思:

(1) 油漆初始技术条件要覆盖整个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缺陷。

(2) 针孔缺陷主要由溶剂挥发所引起,常规经验判断易趋向于溶剂挥发过快,但在外饰件喷涂的特定条件下,溶剂挥发过慢同样会产生针孔。

(3) 通过日常对溶剂挥发速率的监控可及早发现涂膜缺陷隐患(如针孔、发花等),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猜你喜欢
饰件单色针孔
汽车外饰件涂装线颗粒降低探讨
一起来探案
平面金属薄板饰件精加工智能产线上下料装置设计
平面金属薄板饰件精加工智能产线工艺设计
汽车电泳漆膜的缩孔与针孔
单色不单调·灯具篇
针孔问题该如何处理
彩妆去寻找春天
基于Moldflow的汽车外饰件成型缺陷分析与优化设计
决战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