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CT、MRI检查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比较*

2021-10-22 10:06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影像科陕西咸阳71200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符合率良性恶性

1.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影像科(陕西 咸阳 712000)

2.兴平市人民医院影像科(陕西 兴平 713102)

邵旭辉1 张军胜1 张华文1张辽沈2,*

目前,临床上对于甲状腺结节(thyroidnodular,TN)的诊断方法主要有超声、CT和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其中超声检查对TN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并不敏感,仅能做到定量和定位诊断,在定性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2]。故选择一个科学、准确地鉴别TN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手段是目前临床上的研究热点[3]。本文旨在探讨比较CT、MRI检查对TN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84例T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0例,女44例,年龄为32~75岁,平均年龄(46.86±2.16)岁,病程为4个月~2年,平均病程(10.42±1.20)个月。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活检均证实为甲状腺结节[4];所有患者入院后术前均接受CT和MRI检查;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除甲状腺系统外其他组织器官结节肿块者;存在其他免疫系统疾病者;妊娠孕妇者;不能完成全部检查者;临床病例及影像学资料不完整或缺乏准确性者。

1.2 检查方法

1.2.1 CT检查 所有患者完善准备后均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Brilliancei 256层iCT机进行检查,均采取仰卧颈部过伸位,并配合医生在不要移动身体的情况下对所有甲状腺组织进行全面扫描。扫描参数层厚设置为2.5mm,层距设置为2.5mm,矩阵512×512。平扫完成后,进行动脉期增强扫描,采用对比剂为碘海醇[300mg(Ⅰ)/mL],采用触发式扫描,扫描过程中患者下颌上抬,肩膀下移。

1.2.2 MRI检查 所有患者在成功完成CT检查后24h后采用美国GE公司HDx 1.5T磁共振进行检查,在医生的帮助下采取仰卧位,先行甲状腺横断面及冠状位进行扫描,平扫横断位采用自旋回波序列T1WI和T2WI。参数设置:层厚2mm,横轴位SE T1WI TR 400ms,FSE T2WI TR/IE 300ms,动态增强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以钆苯酸葡胺作为对比剂。

1.3 研究内容以术后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与MRI检查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符合率,并总结不同影像学检查中甲状腺结节大小、形态、强化程度、钙化情况以及均匀度等图像特征。上述所有影像学检查结果均由本院中具有丰富经验且资历较高的3名CT以及MRI诊断医师对患者的图像进行独立的分析评价,意见不一致时共同讨论后决定。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来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百分比或率描述,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84例TN的具体病理情况整理分析临床病理资料可知,84例TN患者共有结节病灶118个,直径大小为0.20~4.80cm,平均直径大小为(2.64±0.62)cm,其中良性病灶82个,恶性病灶36个。

2.2 不同检查方法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符合率比较CT检查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符合率较MRI检查稍高,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CT检查对恶性甲状腺结节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MRI检查(P<0.05),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方法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符合率比较

2.3 不同检查方法中甲状腺结节图像特征表现

2.3.1 CT检查 8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CT检查共诊断良性结节病灶70个,恶性病灶28个,其中良性病灶CT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增大,可见形状规则、密度不均的低密度结节,增强可见部分实质性结节呈现中度强化,且有厚薄不均的强化环出现于病灶边缘,分界清楚;恶性病灶于CT中也可显示形状不规则、密度不均的低密度结节,但大部分可伴有坏死区,且存在不同程度钙化现象,分界不清,甚至有部分恶性病灶存在混合型钙化或细砂粒钙化结节,且浸润至周围组织器官或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

2.3.2 MRI检查 84例MRI诊断良性病灶64个,恶性病灶20个,其中良性病灶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病灶,部分病灶边界清晰规整且分界清楚,T1WI上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且呈现不均匀信号,部分出现淋巴结增大的可表现为T2WI高信号;恶性病灶表现为不规则或分叶状病灶,边界模糊,分界不清,部分肿大淋巴结表现为T2WI高信号。

2.3.3 病例分析 病例1:女性,65岁,因声嘶一年,吞咽梗阻伴憋气半年入院。经MRI检查示:甲状腺左侧叶体积增大,两侧叶信号欠均匀,左侧叶可见直径约1.7cm等T1混杂T2信号影,境界欠清晰(图1~图4),弥散像呈不均匀高信号。气管居中,无受压或移位。所扫层面颈部见略肿大淋巴结。

图1 MRI示:T1WI等信号,境界欠清晰。图2 MRI示:T2WI混杂T2信号影,境界欠清晰。图3 MRI示:T2WI冠状位混杂信号。图4 MRI示:T2WI矢状位混杂信号。

3 讨 论

甲状腺结节属于临床常见疾病,指甲状腺腺体中独立的,与正常甲状腺组织完全不同的病变,主要由甲状腺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异常所致,由于生活习惯、环境及遗传等多种因素致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5-6]。根据以往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的不同,TN可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而两者的治疗差异极大,TN良、恶性的鉴别是治疗方式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也是决定患者预后好坏的关键[7-8]。

本研究结果显示,CT检查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符合率较MRI检查稍高,但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而CT检查对恶性甲状腺结节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MRI检查(P<0.05)。在CT检查中,良、恶性病灶均可表现为密度不均的低密度结节,恶性病灶可伴有坏死区且形状不规则,而良性病灶大多形态规则,在增强扫描中,良性病灶部分实质性结节呈现中度强化,且有厚薄不均的强化环出现于病灶边缘,分界清楚,而恶性存在钙化结节。有影像学研究显示,恶性病灶因为存在浸润生长,结节周围包膜破坏后表现为断续强化环(强化残圈征),如结节生长完全穿透包膜后则会表现为蟹足状强化表现,故仔细掌握上述CT检查中甲状腺征象有利于鉴别诊断病灶的良、恶性[9-10]。在MRI检查中,良性病灶为圆形或椭圆形病灶,部分病灶边界清晰、规整且分界清楚,T1WI上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恶性病灶表现为不规则或分叶状病灶,边界模糊,分界不清,但两者肿大淋巴结均可表现T2WI高信号。但本研究结果显示的CT和MRI对于良性病灶诊断率无差异,但恶性病灶MRI的诊断符合率显著较低,考虑原因为无论是良、恶性甲状腺病灶,甲状腺结节病灶都可出现继发性囊变、坏死、出血及钙化等,这样会导致MRI检查上均表现为信号不均,由此提高了鉴别难度[11-12]。故若将CT联合MRI联合检查其临床价值可能更好。

综上所述,CT和MRI对甲状腺良、恶性疾病灶的诊断均具有较好的诊断准确性,均可较好地显示良、恶性病灶的组织、形态结构,二者各有优势,若临床将其二者联合使用,临床价值更具优势。

猜你喜欢
符合率良性恶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力挽恶性通胀的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
口服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