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老人居住形态与适宜性环境设计策略构建

2021-10-22 16:18邹杰
设计 2021年19期
关键词:环境设计

邹杰

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 居住形态 居住消费模式 居住习俗 环境设计

引言

现代设计的宗旨是服务于社会与广大民众的,自城镇化政策引导以来,人口迁移与居住模式的实践多集中于城镇,众多设计关注亦在于城镇。城镇化的发展,使城市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配套设施,反过来也促使人口多涌于城市,形成了不逆的单向流线。随着年轻一代(老人的子女)向城市迁移,因不习惯城市生活环境和对乡土的留恋,现农村居住群体多为老人,致使农村逐渐形成了留守老人群体的现象。这一代老人成长经历艰苦朴素,共性明显,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城市的繁华与压力,农村的质朴与落后,使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人口与居住是紧密联系的共同体,在我们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脱贫任务的新时代,基于农村地大物博的自然环境与对农村留守老人群体的关爱,重塑美丽乡村风貌和疏散城市压力,农村留守老人居住形态与适宜性环境设计策略构建研究尤为重要。

一、农村、新农村、留守老人概述与相互关系

(一)农村和新农村的区别与界定

众多农村当前依然处于经济发展、地域规划落后,基本保持原始地貌的形态,村民生活模式简朴,以农耕、畜牧为主,生活节奏缓慢,有别于新农村的整体性、前瞻性规划。近年来,国家倡导新农村的建设,提出了“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的总体布局,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对于居住环境的改良尚处在统一性现代化处理手法,对于“农”与“居”关系的深入解读不足,对于每户每家个性化及家族文化的考虑欠佳。农村较新农村虽处于较为落后的经济形态,但对其优化居住环境的选择自由度更加宽阔。

(二)留守老人的界定

留守,是具有家族情怀的继承性行为,或土地、房屋,人们习惯了祖上流传的居住环境,久居于此,因此留守多体现为老人。留守老人的家庭成员分为无子女和有子女(子女在外地)两种情形。这里要注意的是子女在外地的距离和时间,当子女外出务工的距离较远且回家次数较少时,对于父母的影响较多。据调查显示,发达国家以60周岁以上的人定义为老年人,发展中国家的定义为65周岁以上。本文的研究对象定义为60周岁以上的人群,且子女不在老人身边生活与工作,并回家频率低于半年一次。随着城镇化大环境的推进,留守现象反映在农村的一代人把子女养育至成人,工作、成家之后,他们长期脱离子女后自己生活,仍以种植、养殖为主要劳务活动与经济来源。

(三)农村留守老人现象分析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城镇化的繁荣离不开大量农村劳动力的渗入。其中农村劳动力的渗入呈现三次浪潮:第一次为本地渗入,村民在本地乡、镇就业为主,其特点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第二次是异地渗入,村民以城市为工作地点,其特点是“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第三次是以长期务工的城市为工作地点,致使一部分农民有举家迁移的动态。在每一次浪潮当中,村民既有本地转移,也有异地转移,最终呈现了大量村民外出务工和迁移的现象。在这样的迁移过程中,催生了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老人。

农村留守老人是城镇化与工业化的直接产物,发达国家较早地完成了城镇化与工业化过程,农村的留守老人并不以群体及现象成为研究热点。因此,留守老人现象主要反映在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在我国农村年轻人出走率越来越高的今天,基于留守老人的生理特性与生存模式,老一辈的居住质量与生活愿景值得社会的关爱与关注。

二、农村留守老人现状及趋势

(一)农村留守老人规模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青年人(老人的子女)的流失,农村留守老人规模逐渐扩大,这群人从中年人转变为老年人,从年龄结构讲,当前多为“70”、“80”、“90”后的父母。据调查显示,在本世纪40年代后,我国将成为全球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到公元2050年,我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5300万人。因我国农村多而繁杂,且村民外出务工的随机性强,故农村现固定居住人口及留守老人人口的体量尚无法精准统计。但就现阶段来讲,农村固定居住人口基本以留守老年人为主,他们丧失了外出务工的竞争力,这类群体规模依然呈上升趋势。如此,带来的社会问题是:加重了城乡的发展不平衡及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城市的拥堵和农村的稀薄现象。

(二)农村留守老人身心特点

由于长年累月的农活活动,农村留守老人作息规律,脑力劳动较少,身体以“动”为主,吃苦耐劳,加上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多为自给自足的绿色食品,身体较为结实康健 。但受医疗及交通等因素的影响,老人在治疗及保养等软环境方面欠佳。农村生活模式较为单一,以点状为基本活动区(农——居),在此过程中,老人心理特点表现为质朴,在逐渐变老的心理状态表现为:由自身发展需要转变为对子女前途的期望。

(三)與城市老人居住环境对比

农村老人较城市老人更具孤独感,受子女外出成家、工作的原因,在农村多为自己或与老伴长期生活。在城市中,除去子女成家换到另外的城市(以一方成长地居多),大部分老人与子女“同市不同住”,因此,城市老人普遍不存在留守问题。除此之外,城市老人的接触面较农村老人广泛,生活方式较为丰富。

现如今,农村的经济状况与城市依然有较大差距。青年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农村留守老人依托于土地的有限量产,主要以满足自己内需为主。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众多扶贫项目、农家乐模式带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但对于稳定发展的城市依然有较大差距。农村老人经济需求较少和单一,主要集中在温饱的环节上。当前,我国主要农耕生产的劳动力依旧是农村老人,基于技术、经验、习惯等都赋予他们“农民”的标签。社会环境与经济导向迫使年轻人走向城市,劳动力的缺失也使得农村发展极为缓慢。在此基础上,农村房屋多为自建房,由这代留守老人青年时所建,或祖上几代所建,至今已有几十年至几百年的历史,受房屋的老旧与建造水平的限制,居住环境尚存在不合理和安全方面的问题。

猜你喜欢
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课程中线型要素的形式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浅析生态设计在设计中的应用
室内环境装饰设计中舒适气氛的营造
基于参与式教学理念的环境设计专业项目制教学研究
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研究
乡村传统民居环境设计改造与保护略谈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环境设计理念下的城市中心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