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材“微写点”,夯实随文“微写作”

2021-10-22 19:20欧乐平王礼平
中国教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文本教材课文

欧乐平 王礼平

随着“微信”“微课”“微电影”等“微时代”的到来,“微写作”应运而生。近年来,各地中考作文大多采用大作文加小作文的“一大一小”的命题形式,其中小作文(微写作)设计独特,可谓“风姿绰约”,这引发了语文界的广泛关注。那么,如何让学生踏上“微时代”列车,提高“微写作”的水平呢?笔者认为,从文本中寻找写作资源,随堂而作,即兴而写,既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一石二鸟,一举多得。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灵活、巧妙地挖掘、提炼、整合教材中的“微写点”,使之成为有价值的“微写作”资源。这里所谓教材的“微写点”即“练笔点”,包括文中精妙的关键词语、优美的语言典范、独特的精彩片段、灵活的表现手法等,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微写点”,围绕“情感”与“形式”,对文本进行二次开发,设计“微写作”话题,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我对话,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力,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课文范本的作用。

一、涵泳句式,识“微”入文

统编版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课文,文章句式特点鲜明,措辞优美。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语言典范,掌握句式特点,引导学生仿照文中的特殊句式,炼其字,仿其格,训练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迁移。如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自然段“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一句,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由总到分,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个角度对百草园进行了具体、生动地描写,所写内容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教师可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内容、掌握写作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微写作”训练。以下为陈琢玥同学所写的微作文。

我的同学桧最是温和。不必说她娇柔的样貌,也不必说她柔和的处事方式,单是她说话的声音,柔得仿佛让人徜徉在春风里一般。听!她与同学交谈时,柔软的声音像细雨;向老师汇报工作时,像只小绵羊,细声道来;就连生气时,也像撒娇的小狮子,同学能瞬间被她“收服”。

学生通过模仿提高了写作技巧,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百草园中无穷的趣味,真正实现了“在阅读中收获,在写作中提升”的教学目标。

二、品鉴结构,仿“微”成章

文章结构是作者行文思路的外化,恰当的谋篇布局能使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课文中典型的行文结构是学生学习、模仿、创作的最佳蓝本,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析语言、把握行文思路、进行谋篇布局的仿写创作,让学生在仿写中感悟作者构思的精妙,实现写作要诀的有效吸纳。如教学九年级上册诗歌《我爱这土地》时,在“悟一悟”“背一背”课堂环节之后,教师可设计“写一写”活动,让学生借鉴这首诗歌的结构,结合自己的体验,选择合适的表现主题,发挥想象,写一首小诗。这样的练笔活动契合了学生的兴奋点,他们自然会饶有兴趣地参与进来。

三、咀嚼细节,造“微”入妙

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挠头,咬破了笔头,文章却仍写不长,句子不生动,内容不具体,究其原因,就是作文中缺少生动的细节刻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文本资源意识,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的模仿创作训练。如八年级上册新闻《“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光明日报记者夏浩然、樊云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吕伟在赛场上的跳水动作分解成准备、起跳、腾空、入水四个步骤,并进行细致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把跳水姑娘最后一跳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读者如身临其境,形象、直观地感受到了吕伟跳水动作的精彩与完美。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在学习、理解、把握作者细节描写的方法与技巧(分解过程依次写、定格画面生动写、侧面烘托多样写)后,进行细节刻画“微仿写”的练笔活动。以下为李丽妍同学对某一运动员跳高描写的精彩片段。

他站在距离跳杆五米左右的地方,微风拂过他的脸庞,在万众瞩目下,他迎来了本次跳高决赛的最后一跳。只见他调整好姿势,一个箭步冲了出去。他一跃而起,如同一只雄鹰展翅飞入云间。紧接着,他的双臂展开,两条腿先后跨过跳杆,而后稳稳地落在墨绿色的软垫上。全场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响彻云霄。

在这个片段中,作者用“一个箭步”“一跃而起”“飞入云间”“双臂展开”“跨过跳杆”“稳稳地落在”等词语分解了动作过程,定格了精彩画面,并通过描写现场观众的掌声,侧面烘托出了运动员跳高的精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内化手法,积“微”成著

翻开语文教材,每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它们写作技法丰富多彩,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如托物言志、伏笔铺垫、先抑后扬、对比衬托等,这些手法的成功运用,如一颗颗闪亮的星星照亮了全篇,让文章异彩纷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仿其形、用其法、炼其意、创其境,融会贯通,活学巧用,适时进行微仿写训练,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八年级上册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文章第一部分反复铺陈,层层蓄势,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甚至“粗劣”的长相,用了很多刻薄、调侃的评价性语句;第二部分则转而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突出其灵魂的深邃与伟大。这种反差,使他粗陋的外貌与其深邃的思想、高贵的灵魂形成鲜明对比,人物的个性特点就鲜明而突出了。在学生把握文章大意、熟悉写作手法后,教师要趁热打铁,巧设练笔,引导学生借鉴文中“欲扬先抑”的写法,描写身边的一个人物,然后小组推举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其他同学围绕“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对展示作品进行点评。

总之,“微写作”虽“微”,但见“微”方能知“著”。语文教师要善于借助教材,潜心会文,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找准课文的“微写点”,精心设计切合学情的随文“微写作”,让学生在学习中模仿,在感悟中品味,在运用中习得,轻松抵达以读促写、写以导读、读写齐飞的语文高地。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大数据背景下初中阅读文中写作资源利用与开发”(课题编号:ND207750)的子课题“大数据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湖南省永興县第三中学正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赵继莹

724132105@qq.com

猜你喜欢
文本教材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教材精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