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林思考”之思考

2021-10-22 21:19贾黎明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林学情怀思政

贾黎明

摘 要:林学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实践之一,森林长周期生长和艰辛努力培育的特點赋予林学教学很多的思政元素。通过笔者在教学中创新实践的“5分钟林思考”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和部分案例,提出教学目的:树情怀、立使命、培修养;教学方法:“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最高境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教学模式:专业榜样、大政方针、实践引领、思想引领。“5分钟林思考”努力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全过程,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5分钟林思考”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整体设计,提出了各类专业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指导建议。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响应教育部号召,笔者在承担“森林培育学”等林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形成“5分钟林思考”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分钟林思考”与立德树人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教育的“六个下功夫”: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立志肩负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综合能力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对“六个下功夫”的不断学习和领悟中,笔者抓住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六个关键词,悟出笔者教授的“5分钟林思考”课程思政实质就是培养学生“树情怀、立使命、培修养”。笔者认为,“六个下功夫”是“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的目标和抓手。

“5分钟林思考”之内涵

1.初衷

一直以来,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习惯植入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某一次,情绪激动时,笔者突然脑洞大开,脱口而出:“以后要在课堂上开展‘5分钟林思考。”随后课堂里,笔者依然一如既往地讲述自己专业见闻、所思所想,努力让学生“走出课堂、开阔视野”“向社会和大自然学习”,培养学生的林学情怀。每次课上都在开展“林思考”,但已经忘却是“5分钟的林思考”。但学生们却非常喜爱这种授课形式,将这个“偶然”形成的教学内容汇报到了学院,并将其总结成了模式,推而广之,就此成就了笔者“课程思政”和“立德树人”的一个平台。

2.体系

随后,笔者经过不断摸索、完善,逐步在教学中形成了“5分钟林思考”教学体系,包括情怀篇、修养篇和使命篇三个板块。实践教学中,“情怀篇”是序幕拉开;“修养篇”是剧情延展;“使命篇”是激情澎湃。

第一,情怀篇。唯有“爱”才会“爱”。以笔者自身对林学的“爱”来感染学生,树立学生们的林学情怀。一张张笔者拍摄的伟大祖国广袤森林的摄影作品、一次次对林学热爱的田野考察见闻、一篇篇肯定学生们林学情怀的原创文章,不断培养起学生们的“林学情怀”,基于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爱国情怀”。具体思路及内容可以从文章的案例和“山水林人”官方微信公众号文章中一探究竟①。

第二,使命篇。唯有“立志”才会“有为”,也可以表达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梁希先生已经给林学人确立了“初心”,即“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誓让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林业是伟大的事业,也是艰苦、漫长的事业;但又是通过“守定初心、坚持不懈”能够实现愿景的事业。在使命篇中让学生们“牢记理想信念、确立使命担当、立志报效祖国”。

第三,修养篇。一是心理健康、珍爱生命,养成博大胸怀。林学人每天接触森林中的坚强生命,无论参天大树,还是小花小草等,不管你去不去看它们、欣赏它们,它们都会在那里无比灿烂地生长、绽放。它们的生活环境比人类艰难万倍,但它们却依旧如此珍爱生命,我们人类就更没有不珍爱生命的理由。笔者认为,林学人不断翻越山巅,感受高远晴空,在美丽祖国大山大川中,胸怀与情怀定会自然养成。二是不忘初心、顶天立地,加强专业修养。“背十遍书不如看一眼”“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是学好林学的法宝之一。林学科研既要开展森林自然奥秘的揭示,更要解决国家需求和战略,把精彩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三是创新思维、持之以恒,提升综合素质。通过“头脑风暴法”“专题研究法”讨论课、通过解读家乡森林培育成就与技术的“云实习”,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学、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

3.教学模式

第一,凝练典范案例,榜样引领林学情怀。针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亟须正确引导的现状,采用专业榜样“5分钟林思考”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林学情怀和林人品格。在我国各地,矢志不渝的育林榜样故事大多文化悠久,如建立河北塞罕坝、山西右玉、“太行新愚公”等“林业典范案例库”(案例百余个),拍摄沈国舫等“林人榜样视频库”(视频二十余个)等,完美诠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了思政教育的“思专融合”。

第二,聚焦国家需求,责任引领使命担当。针对学生“为什么学”和“为谁学”等迷茫,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两山论”理念,脱贫攻坚、京津冀协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重点工作引入课程,构建“生态文明方针库”。“林思考”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所学专业社会责任,将自身发展目标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

第三,接力实习科研,实践引领社会育人。依托科技扶贫、林学教学实习和科研实践等接触社会机会,采取实践引领“5分钟林思考”课外教学模式实现社会育人。学生反馈:在参加学校科右前旗等科技扶贫、基层科研实践和东北教学实习等工作中,了解了国情民情,锻炼了意志品质,培养了家国情怀。

第四,掌握媒体导向,舆论引领品德修养。通过“山水林人”官方微信公众号,发表“林情怀”“林童话”“林文化”等专题四十余篇原创文章,采用思想引领“5分钟林思考”课外教学模式正向发声,掌握舆论主阵地,培养学生优良品德和专业修养。

同时,教学方法的改变尤为重要,真正的思政教育,不是“说教”,而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如在课堂上展示新疆独库公路拍摄的大美雪岭云杉林照片,不用任何语言表达,学生就会感受到:祖国森林真美(爱国);老师拍出这么美照片,他爱林学,学林学真好(情怀);我要好好学,营造美丽森林(使命担当);天然林结构多是块状混交(知识见识)。

“5分钟林思考”之实践

1.使命篇

案例1:森林培育工作者的初心是什么?

2019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卫星显示:“近二十年地球变得更绿了”。研究表明,这主要归功于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中国在其中贡献最大(占25%),主要依靠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等植树造林工程。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通过六十年的努力,营造百万亩落叶松人工林,把漫漫沙丘变成满眼翠绿童话之地。北京小西山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初不到8%提高到97%,靠的是包括北京林业大学老一辈林学人在内的首都军民、西山实验林场人一株一株小苗栽下去,不懈奋斗的数十年。山西右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林木覆盖率仅为0.3%,二十任县委书记接力苦战,实现林木覆盖率达54%,习近平总书记五次批示要学习“右玉精神”。笔者认为,森林培育工作者的初心是“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誓让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唯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使命担当、不懈努力,才能实现绿满华夏愿景。

2.情怀篇

案例2: 充满仪式感的开课语

笔者自我介绍:作为林人,爱山乐水,是森林中的“痴人”;作为学者,要勤于思考、乐于实践,耐得寂寞;作为教师,要教导学生把握当下,放眼未来;作为导师,不做“老板”,要指导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徜徉于森林,研得林中奥妙,摄得苍翠嫣红,学习着、工作着并快乐着。例如:笔者课程的“开课语”—别人的旅游地是我们的工作地,我们学习着、工作着并快乐着!(展示一组笔者拍摄的摄影作品),并为这组作品配解说语:西藏鲁朗林海—伟岸壮丽;黑龙江大兴安岭—凤凰涅槃;黑龙江小兴安岭—五彩斑斓;新疆伊犁河谷—林草辉映;浙江天目森林—大树王国;河北塞罕坝森林—童话铸就。

3.修养篇

案例3:森林能带给大众什么?

笔者在林学科普课堂上,向学生传递森林自然教育的“八大感知”,即生命感知:尊重生命,敬仰生命,珍爱生命,坚强生活;生态感知:热爱、保护、建设绿水青山;美学感知:树木、动物、花草、地貌、河湖、瀑布、天象之美;生产感知:可再生资源生产,绿色银行;情感感知:博大和宽广胸怀、家国情怀和自然情怀养成;“五觉”感知:嗅、视、听、味、触;健康感知:强身健体、心理抚慰;文化感知:生态文化、森林文化。

案例4:山野中感悟生命的璀璨

笔者带领学生看一张自己山野徒步拍摄的图片:在一处山石断崖,遇到鸢尾科的射干,才露尖尖角的幼苗正在山石窝积累的腐殖物上新绿盎然。在它们上面大约1米多高的岩石缝里,两株去年的射干植株虽然枯萎但仍挺立,一株枝叶完整带着残花,一株没了花梗但枝叶残存。瞬间,笔者感受到一种伟大的生命传承,由此进行延伸思考,父母不仅给了孩子们生命(种子落到下方萌发),而且还用身躯变成了孩子们生长的沃土(腐殖物是上方父母,由祖辈残体形成)。逝去的双亲,在天际凝视着、抚慰着、激励着孩子们,而孩子们在下方努力萌动着、成长着、期盼着,期盼着看到双亲、靠近双亲;期盼双亲知悉他们在努力、在成长,请双亲放心……刹那间,学生們感悟到了山野间灿烂的生命是为了表达对生命的敬仰、对滋养沃土的尊重、对双亲给予生命的报答,更是为了能使带给大家感动的山野灿烂生命传承和延展……

笔者认为,“立德树人”要贯穿教育全过程。因此,“5分钟林思考”的最终目的,即引导学生树情怀、立使命、培修养。以春雨浸润,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形式让学生知林学、爱林学。以专业榜样、大政方针、实践引领、思想引领等思政教学模式,为实现绿满华夏的美好愿景培养人才。

注释:

①具体思路及内容详见笔者“山水林人”官方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翟 迪]

猜你喜欢
林学情怀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国模林学斌:在鞍钢的大船上乘风破浪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如何构建高效的职业院校林学教学课堂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化学名词》(第二版)、《林学名词》(第二版)预公布
少女情怀总是诗
收获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