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用型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沈阳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研究

2021-10-22 03:13李军刘振鹏宋树奇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

李军 刘振鹏 宋树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水平的发展,网络安全人才在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本论文以需求为导向,探索了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模式,并对学生的培养效果进行了跟踪评价,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为沈阳工业互联网的安全提供人才保障。

关键词:实用型网络安全人才、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工业控制系统越来越开放,在导致传统信息安全威胁向工业生产系统扩散的同时,工业互联网对自动化和信息化发展和融合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也产生了新的非传统信息安全问题。以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为核心的涵盖功能安全、信息安全、设备安全、过程安全、操作安全等方面的工业安全需求日益迫切,工业生产运营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一、实用型网络安全人才需求分析

网络安全竞争实际上是高层次人才的竞争,但目前我国网络安全高层次人才十分稀缺,据专业机构测算,2020年我国网络安全从业人员需求数量为150万人,2027年为300万人,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年培养规模在3万人左右,其中71.6%的毕业生进入到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四个城市的创新型企业,在网络安全人才紧缺的情况下,人才洼地分布、行业吸引力不均、市场需求导向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为网络安全人才不足带来放大效应,使得人才不足的窘境更为凸显。

缺少科学的安全设计和体系建设,工业互联网就相当于裸奔,《2020年沈阳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作实施方案》中提到要着力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强化安全保障,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公共服务能力,开展安全能力评测评估,提升重点企业安全防护能力,推进“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核心技术能力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安全防护系统”等项目建设,同时明确指出要“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专业教育和融合型、实用型人才培养...”

二、实用型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1.校企協同,联合培养

笔者所在学校沈阳建筑大学与北京奇虎鸿腾科技有限公司(360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之间深化产学研战略合作,共同开展实用型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研究,培养具有较高网络安全水平和丰富实战经验的实用型网络安全人才,为沈阳市工业互联网发展保驾护航。

2.具体培养模式研究

2.1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根据我校在人才培养上的经验,结合360公司资源优势,联合开展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协同构建面向信息安全和软件安全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2.2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根据我校教学课程大纲,结合360网络安全大学资源,对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联合共建,共同探索以行业企业需要为驱动,强化实用技术、案例教学与项目实践,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

2.3“第二课堂”建设研究

共同探讨“第二课堂”合作模式,以科技创新为主题,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为宗旨,共同开展网络安全技术创新“第二课堂”建设,导师授课指导和项目实践有机结合,打造特色鲜明、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高质量“第二课堂”。

2.4实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研究

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联合建立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实验平台和创新中心,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2.5网络安全主题活动建设研究

开展以网络安全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包括前沿技术讲座、项目经验分享会、CTF赛事交流、网络安全技术沙龙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网络安全兴趣与知识水平。

2.6人才培养质量跟踪与评价研究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教案、授课、实践等环节检查;开展学生学习效果调查,对学习质量进行数据分析;及时将教学检查、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反馈,改进培养过程,形成质量持续提升机制。

三、培养模式的创新程度与特色

1.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应用型网络安全人才

以校企合作、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方式,引入360公司项目案例与资源,整合网络及安全设备,建立开放实训室、工作室,组织学生开展课内课外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团队在网络安全相关课程及教材建设、资源开发、技能竞赛、技能认证、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等方面将积累丰富的经验;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给学生授课,拉近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应用的距离。

2.通过质量跟踪与评价,确保人才培养成效

建立以实用型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为核心,科学公正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引导教师从目标设置、课程融合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改变过去传统的那种只进行“评教”的单一现象,通过建立“评教与评学”相互融合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学生的评价反馈促进教师的转变,进而改进课堂教学;通过一系列课次评价结果构建起“过程性评价”,加强质量跟踪与评价,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培养,高校可以从工程教育角度,构建实用型网络安全人才能力素质模型,校企协同构建面向信息安全和软件安全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打造特色鲜明、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高质量“第二课堂”,为国家培养更多实战型、高水平、高层次的网络安全人才,解决网络安全人才数量偏少和质量偏低的问题,进而大幅度提高实用型网络安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为沈阳市工业互联网的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肖甫.双一流视域下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2021

[2]莫雯希.高校网络安全人才培养需求分析与实践思路探索[J].互联网+安全,2018

猜你喜欢
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
事业单位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策略
凭证价值视角下的企业电子档案管理研究
旅游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
浅谈高校安全稳定保障体系的构建
工业互联网推动工厂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对智能制造内涵与十大关键技术的系统思考
大数据时代的微信安全文化建构
浅析机车乘务员超劳预警系统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互联网+”的三个重要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