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中的交互设计分析

2021-10-24 09:45李俊霖
艺术品鉴 2021年27期
关键词:数字用户信息

李俊霖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化推进,人们早已摆脱了传统媒体的限制,信息的传播愈加广泛。数字媒体的出现,用户能够基于网络为平台自由发表见解,互动特性明显。交互设计以人与计算机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二者的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沟通的技术,基于用户界面可完成人与计算机间的信息传递、对话。

一、数字媒体与交互设计

(一)数字媒体

21 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得以迅猛发展,为人类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的新技术新工艺大量涌现,数字媒体便是其中之一。何为数字媒体?简单意义上而言,指的是借助二进制数字化形式,针对包括图像、文字、声音等在内的各类数据信息加以处理,对比传统媒体,数据量庞大、传播速度快、即时性、便捷性是其主要优势。可以说,数字媒体的发展,一方面是对传统媒体的传承,另一方面也创设了一种新媒体时代。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应用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其通过利用互联网的特性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与信息的传播,不仅增强了用户满意度,且提升了经济效益。对于用户而言,其注重的是服务内容是否贴合自身需求,所以,为优化丰富用户体验,应进一步推动数字化交互式媒体的发展。

(二)交互设计

数字媒体中的交互设计涉及了互联网、通讯,设计等多领域内容,其通过整合影音图像等信息表现形式,使之以更加直观的状态展现在用户面前。构建与用户的有效沟通是交互设计的最终目的,只有切实性的提升用户的体验,才可凸显出“交互”的本质。交互设计基于十分友好的用户界面,方便了人们的信息交流。通过交互式技术的合理运用,兼顾人文因素与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设计出符合用户实际需求的交互产品,不仅可在视觉方面为用户创设良好的体验,且在技术层次上得以强化,为人类的生活创造了极大的便利。

(三)数字媒体与交互设计的关联

全球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诸多的信息化产品方便了人类的日常生活,基于智能设备的应用也更加广泛,为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交互设计也在不断改革与优化过程中。以数字化媒介平台为依托,各类信息能够即实交互,实现共享,人们足不出户便可感知外界信息。交互设计融合数字媒体技术,为信息的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可能,也使得针对交互设计的研究更加深入。可以说,二者的融合式发展,使得数字媒体占据了巨大优势。

二、数字媒体的交互设计范围与具体应用

总的来说,数字媒体中的交互设计主要涉及了用户研究、用户关系、界面研究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在具体的设计中也需要综合考虑用户、使用环境等影响因素。一个优秀或者说是合格的交互设计,并非以设计者或团队的意见为唯一标准,用户体验程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交互设计范围

1.用户研究。在交互设计领域,每一个应用、产品的开发均需要围绕“人”这一使用主体进行,因而,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研究用户的心理状态、实际需求,如图1。

图1 以人为中心的交互设计

2.检验用户及其界面的联系。用户界面即计算机,用户与之的关系便是人机交互,检验的目的在于“听取”用户建议,从而设计出用户更加满意的产品。该项任务主要由交互设计师来完成,其中,包括软件构造图的设计、操作模式的设计等。

3.界面视觉效果研究。当时,市场中的界面设计人员一般会兼顾交互设计工作,由某一角度而言,我们可以将之称为“艺术家”。具体来看,界面设计师并非是专业的美术工作者,更多的是从事软件行业,是软件产品设计师。在交互设计中,为从视觉上引起用户共鸣,使之获得审美体验,诸如,图标设计、颜色搭配等工作也尤为重要,这也是基于界面视觉效果的研究。

(二)具体应用

1.智能手机。目前,智能手机已经“人手一部”,并在逐步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的功能日趋多元化,打电话、发短信等基本功能已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用户基于移动手机端,能够获悉世界各地的新鲜事,购物、出行等功能为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较大的改变。如手机电视,其就是以交互数字媒体为载体得以发展的,通过将网络技术、信息交互技术的有机结合,手机电视使用户能够不受时间与地点限制去观看视频,此类交互设计的发展极大第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2.数字电视。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性设备,电视机的由来已久,逐步走进千家万户。但在新时期的当下,电视作为一种传统媒体技术已难以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由此数字电视得以诞生,并迅速取代了传统电视机的地位,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数字电视同样以网络媒体技术为载体实现功能需求,但与手机不同,其所对应的是数字信号,由多种二进制码构成,功能更加完善,更加体现了交互设计的优势。

3.社交平台。新媒体时代下,大量社交平台应运而生,以微博为例,其利用互联网优势,旨在为用户分享、交流提供自由的空间,许多明星、组织机构,甚至是政府部门均开设了专属的微博账号,并将其当作发布重要信息的平台。对于传统的信息媒体,微博用户既能够通过搜索查看自己想看的内容、其他人的相关评论,用户本人又能够自由地发表见解。而微博的诞生,也是交互设计的应用。其他社交平台,类似豆瓣、贴吧、微信朋友圈等,均各有各的特色,但“交互”的特征均与微博相似,这也反映出了交互式数字媒体的包容性。

三、交互设计对数字媒体的影响——如何提升数字媒体内容的阅读体验

(一)站在阅读的视角分析

交互设计包含了大量的内容及含量,开放特性明显,其研究主体也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但由实质来看,不管如何变革创新,均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将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作为交互设计的初衷。由这一角度而言,数字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内容,应当是满足的、是用户阅读需求的,而我们反过来来,信息的传播才是阅读的本质,所以,针对交互设计的探讨也应当基于这一角度展开。

数字媒体时代背景下,使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改革,也为信息的多维度发展提供了支持。愈加丰富的媒体形式使得以往模式下的信息静态传递过程朝向更加动态、立体的趋势发展。除此之外,数字媒体中的交互设计,使得读者自身也可以参与到信息的拓扑结构中,并发挥着重要作用,该趋势的优势是值得肯定的,但由另一角度来看,信息自身的发散性及开放性也愈加明显。这不得引起了我们的反思,即在数字媒体创造力更多交互可能性的现实情况下,必须以阅读的本源作为基准,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防止交互信息过载。

(二)由行为逻辑角度分析

数字内容由最初的传出直至由用户接收,这整个过程中就伴随着一定的用户行为,而适宜恰当的用户行为能够使阅读更加的便捷高效。所以,基于用户行为的探究便成了交互设计的重点内容,其涉及了用户为实现阅读目的的各个阶段行为的引导、提示等。如果我们以手机应用为例进行分析,针对用户行为的引导,可以由结构布局合理、层级关系清晰、视觉要素简洁等三方面来实现。与此同时,基于各类内容的细致化调整,也是便于用户交互而展开的,从而来增强手机应用的体系逻辑,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提升其体验度。因此,交互设计应从用户行为的角度出发,数字媒体在思考应当如何设计信息的传递方式时,必须要充分地考虑到用户行为的影响。

(三)站在流程的视角分析

交互强调的是过程,是由最初的行为,直至最终反馈的过程。倘若抛开流程研究交互设计,那么数字媒体就等同于单一的“电纸书”,载体的变化为二者唯一的不同,数字媒体便失去了优势及存在价值。传统媒体的交互体现的仅仅是双方的简单应答,基于书本难以提供更多的交互结果,但数字媒体却不一样,其为交互创设了更多的可能。借助数字分析,我们可以感知到用户的阅读倾向、阅读动机等,从而为接下来的设计带来最真实的依据,以更好地为用户提供阅读服务。

站在流程的视角研究交互设计,能够使得信息、读者双方的交流更加顺利。这也为交互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即由信息发生之初便参与其中,借助流程设计实现传播的优化,并收集来自用户的反馈数据,以便为后续的交互优化提供参考。

四、结语

总而言之,交互设计是以人与计算机为研究对象的,主要研究二者的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沟通的技术,基于用户界面可完成人与计算机间的信息传递、对话。数字媒体的持续性发展下,交互设计覆盖面也在不断扩大,其概念也随时代的变化不断革新。在传统媒体向数字媒体转型的背景下,行业内基于交互设计的探讨从未停止,对此,我们应当更加的关注交互设计在数字媒体中的特殊地位。

猜你喜欢
数字用户信息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答数字
信用卡资深用户
订阅信息
数字看G20
两新党建新媒体用户与全网新媒体用户之间有何差别
展会信息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