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困生的转化与教育

2021-10-24 20:05汤庆文
高考·下 2021年9期
关键词:教书育人初中教育学困生

摘 要:初中教育中,常常有“学困生”的存在。因情况特殊,学困生的教育有其独特性和非常规性,为教学中的难点。本文借助相关实际经验,浅谈初中教育中对学困生的教导和转化,分享教育工作的经验,讨论教书育人的心得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教育,学困生,教导和转化,教书育人

一、文章背景简述

在义务教育体系中,小学和初中教育多以农村和乡镇为基础。其中初中教育阶段,学生因基础不同,会产生明显差异分类。学困生作为其中的一类,常常成为教学上的难点。

笔者从事农村教学工作三十余载,转任多所学校,任职多项岗位。期间,遇学生无数,遇困难无数,欢笑和收获多不胜数,泪水和感慨也数之不尽。

多年教育中,总遇到很多学困生。学困生们学习成绩较差,因而常有同学瞧不起、家长怨恨多、教师评价低的遭遇。又由此自信心缺乏,产生严重的自卑感,进而导致学习愈差、怨恨愈多、嘲笑愈甚,陷入恶性循环。

面对这种情况我时常反思,教书育人本只可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岂能对不同学生分门别类、区别对待。教师有责任把更多的目光投向这些学困生,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关爱他们、理解他们,使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能够感受生活的温暖,享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有感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学困生转化工作谈一下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各同行和各相关人士的认同和指正。

二、学困生简述

(一)学困生的形成

1.学习基础的薄弱。小学与初中是一脉相承的,不同学校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差距。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基础不好,进入初中后,对课程理解困难,对学习兴趣缺乏,对作业简单应付,尤其课外作业,只抄写他人的甚至干脆不做,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沦为学困生。

2.学习习惯的错误。较多的学生在小学阶段依赖他人,懒散成性,未能养成良好的个人学习习惯。到了中学阶段,课程增多、内容加深,但学生却依旧沿用原先的方法,保持原有的心态,未能及时适应新的环境,更改新的学习态度。

3.学习技巧的缺失。部分小学教育多为机械式重复记忆方式,未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升入初中后,学生面对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挠头苦笑,缺少学习的技巧,不能适应中学的学习进度,造成学习困难,继而放弃学习。

4.家庭的原因。农村学生家长中,多数文化程度偏低,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更有较多的父母外出务工或忙于田间劳作,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或由隔代老人代为履行监管之责。此类情况下,父母对子女缺乏亲情抚慰,孩子缺失成长过程中必要的家庭教育。多年教育中,常遇到家长发现子女学业不好后,只会一味地打骂、训斥情况。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

5.自信心的不足。一时的成绩较差,却引起个人自信心的丢失,不再相信进步的希望,不再看到读书的出路,甚至产生了辍学的念头。

(二)学困生的特点

学困生相较于普通学生,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特点,主要有以下表现:

1.智力发展水平偏低

智力发展水平普遍低于同龄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缓慢,不易变通,学习上事倍而功半,停滞于困难状态。

2.性格问题明显

多表现为内向、敏感的性格,表现在外呈现出与科任教师的敌对状态,如不听讲、不交作业、不守纪律,甚至逃学。

3.无良好习惯

家庭教育薄弱、长辈溺爱、惧苦怕累、依赖性强、动脑性差,无法形成良好的个人习惯。

4.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学校附近常有电子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学生自控力差,难以抵挡外界环境的诱惑。

5.行动力缺乏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学习态度消极,马虎从事。

三、学困生转化的实践与探索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每一位学生都是国家未来的基石。学困生的转化是漫长、细心和困难的工作,但却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重要体现,是每个教师责无旁贷的重担。

本人借助多年转化成果,简单分享以下实践经验:

(一)讓课堂成为转化学困生的主阵地

学困生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在课堂上往往充当陪衬的角色。因此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质量,课堂教学尤为重要。

1.讲授学困生听得懂的课堂知识

日常授课中,应尽量让学困生听懂授课内容,在讲授新知识的关键处,在讲解易错题的重点时,需对学困生进行特别的提醒。尤其确保学困生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屏除外界因素的干扰,使之形成有意识的注意力。

在讲解重点、难点时,应考虑到学困生的认知水平,有意识地放慢教学速度,利用通俗的语言,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并可利用挂图、板画、动作演示、播放课件等手段,增强直观性,降低难度,便于学困生理解。

2.建立学困生独立的思考能力

在课堂的提问中,应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参与机会,给学困生预留一定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复述所讲内容或回答简单的问题,争取每一节课都有收获。

对学困生的提问应有一定的优先考虑,让他们有优先展示技能的权利,必要时可引导其思考后再指定其回答。

对知识的练习应尽量安排在课内进行,注重在课堂内完成对学困生的启发和辅导。对学有所得的学困生多鼓励、多表扬。对收获较少的学困生,更要耐心地分析原因,对症下药予以解决。

3.创造学困生多读、多议的条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让学困生反复诵读的条件,间插着进行提问、启发。在讨论问题时,应鼓励学困生开口说、大胆议。

部分条件下,可先让优秀学生发言回答后,再鼓励学困生复述正确的思考过程,体会便捷的学习思路。也可提出类似的问题,鼓励学困生独立完成思考的过程。

课堂交流中,实行“说一遍、议一遍”的方法,强化学困生重复自己的成功经验,诱导他们进入更高的思路水平。“跳一跳,摘到桃”,终能品味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4.提供学困生改正错误的机会

学困生大多具有自卑的心理、不良的学习习惯,多不愿暴露自己的缺点,不肯面对自己的短处。教师需要多形式、多渠道地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大胆地表露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不可视而不见,不可欲盖弥彰。

在分析评讲作业时,应让学困生有更多的机会到黑板板演,让他们在纠正错误的同时得以提高。

(二)让爱心成为学困生转化的主动力

在与学困生的交往中,作为教师,应首先进行详细的调查,摸清楚他们的爱好、学习习惯、掉队原因以及困难所在。之后应多做家访,尽量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并寻求他们的帮助。

在与学困生之后的交往中,重点关心,多做呵护,视为子女。尤其一些父母离异的学生,性格格外内向、孤僻,自卑严重。日常交往应更加主动给予亲人般的爱护。课内课外,经常进行心理沟通与交流,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并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爱和帮助。特别是在课外活动、公开场合时,常和他们亲密交谈,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顺利过渡和转化。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一直注重对学困生学习方法的教学指导,总结出一系列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优秀生如此,学困生也应如此。

1.灌输主动学习的概念

主动学习是良好自信心的表现。需要对每个学生都灌输不需督促而能主动学习的概念。尽力做到让学困生也能在课堂上立刻进入学习状态,摒弃杂念,高效学习。

2.鼓励提前预习的习惯

较多数的学困生均缺乏预习能力,不知道如何预习、从何入手,不清楚要达到的目的,也不明白预习与授课间的关系。有的学生虽在课前对教材粗粗看了一遍,也只是走马观花,无的放矢,起不到预习应有的作用。教师应根据教材的不同难度,不同教学目的和学生的不同基础与接受能力等情况,提出预习的具体要求,使他们在听课时知道重点和难点,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更应该教导学困生通过预习教科书,独立领会知识,形成能力。指引学困生通过自主查找资料,掌握听课的主动权,建立课堂上的自信。笨鸟先飞非为笨,勤能补拙确为勤。

3.强化认真听课的重要

课堂上,教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需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如前文所述,对学困生更加强化课堂上的听课经验,教导他们集中精神、专心听讲,指引他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配合多提问、多讨论、多复述,给予更多的表现机会、更多的肯定赞许。

4.培养多思善问的能力

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尤其可以提高学困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困生的“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培养学困生的“善问”,就是让其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教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每个学生都应该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学困生尤该如此。

5.指导课堂笔记与课后作业的完成

上课记好笔记,除了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课后作业的完成更是学习活动的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反映学生学习状况的主要方式。

因学困生的困难,在课堂上,教师应随时注意其学习状态,指导其及時做好笔记,标注好重点和关键知识点。课外作业上更应该主动交流,主动指导,必要时可跟踪其完成状态和作业思路。“开小灶”的待遇,更应该是为学困生而准备。

四、结束语

学困生转化工作重点是学困生知识水平提高的循序渐进、学困生学习期望的逐步攀升。主要在于诱发其学习需要、培养其学习动机、重新唤起和稳定其学习爱好,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本文仅借个人经验,浅析了学困生学习能力改进、心理定势改变的方法,简述了优先检测、优先发言、优先实践、优先批阅的理论,引申了爱心、细心、耐心、恒心鼓励的思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不能期望一朝见效,需要教师付出爱心和宽容,更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付出。本人一点粗薄见识,供各方讨论指正。

参考文献

[1]李生涛.初中生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6):7-8.

[2]赵国荣.浅议学困生的教育转化策略[J].新课程(下),2018(04):258.

[3]王等堂.学困生转化浅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3(02):21.

作者简介:汤庆文,男,1964年1月出生,汉族,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于嘉祥县第三中学从事生物教学工作,主要致力于学校理科实验教学的有效利用方面的探究。

猜你喜欢
教书育人初中教育学困生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动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教书育人》编辑部公示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2015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