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湿陷性地质条件下的冲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2021-10-25 02:29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渡槽陷性冲孔

张 剑

(江西省水利水电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南昌 330000)

0 引 言

在供水工程渡槽施工中,经常会遇到强湿陷性地质条件,此种地质条件比较很复杂,处理不当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影响渡槽的总体质量和结构的稳定性。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换填法、水泥搅拌桩、冲孔灌注桩等。换填法换填的深度有限,难以满大深度强湿陷性地质的处理要求。水泥搅拌桩需要大型机械设备进场,进行强制搅拌,强湿陷性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大型设备通常难以达到指定的位置。因此,采用冲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施工难度比较大、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好、施工成本低等优势。非常契合强湿陷性地质条件的要求。基于此,有必要结合工程实例,来分析强湿陷性地质条件下冲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1 工程概述

甘肃省引洮二期主体工程五干渠1#渡槽是一座连接五干渠1#隧洞与1#暗渠,引流灌溉水的工程,防洪标准设计洪水为20a一遇(P=5%);校核洪水为50a一遇(P=2%),相应洪峰流量分别为79.5m3/s和116m3/s。1#渡槽跨越高家河,渡槽全长84m。沟道左岸上部为马兰黄土,结构疏松,具有中强湿陷性,厚约10m;下部为黄土状土,中实-密实,厚10-30m,下伏粉砂质泥岩;沟底洪积砂砾石厚约4m,下伏黄土状土;沟道右岸上部为黄土状土,结构疏松,具有中强湿陷性,属于中高压缩性、弱透水性土,厚约8m左右;下部为黄土状土,中密-密实,其上部6m具有轻微湿陷性,厚10-30m,下伏粉砂质泥岩,以泥质胶结为主,成岩程度底,岩性软弱,岩中天然状态单轴抗压强度0.5-2MPa,属于极软岩。

2 冲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应用

2.1 设计参数和工艺流程

甘肃省引洮二期主体工程五干渠1#渡槽的地质条件为强湿陷性地质条件,在施工中采用了钻孔灌注桩,桩端持力层为粉砂质泥岩;桩身混凝土强度为混凝土C35(F150,抗酸),坍落度控制在180-220mm,水泥用量≥360kg/m3。在具体施工中选择了CZ-8型冲击钻机进行施工,具体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2.2 合理选择施工材料和水下混凝土

在冲孔灌注桩施工中为保证施工质量,需要严格控制水泥、细集料、粗集料、外加剂、水等原材料的性能、规格、使用条件满足强湿陷性地质条件的需求。此外,还要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性能等都能满足强湿陷性地质基础加固的需求,尤其是混凝土的级别需要符合设计规定。

图1 冲孔灌注桩施工流程图

2.3 保证灌注桩钻孔质量

在强湿陷性地质条件下冲孔灌注桩施工中钻孔是主要工序,钻孔时需要采取长度适中的护筒,以保护孔口,并保证钻孔中的泥浆高度始终在设计允许的范围中[1]。护筒埋设要符合以下条件:其一是护筒的顶部要高出钻孔孔外水位1-2m之间;其二是护筒中心的竖直线需要和冲孔灌注桩的中心相互重合,控制平面允许误差在50mm左右,竖直线倾斜度不能超过1%。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护筒和钻头对准示意图

在护筒上拉十字线,是使钻机的钻头对准桩的中心线,等钻机对准后往护筒里放水,采用泥浆护壁进行钻孔。在钻孔排渣、提升钻头或者引发故障需要停钻时,需要保证孔内具有规定的水位和要求的泥浆相对密度及黏度。

2.4 冲孔灌注桩固孔

在强湿陷性地质条件下冲孔灌注桩施工需要做好泥浆护壁工作,以免在钻进过程中发生坍塌。要尽量选择质量和各项性能达标的黏土悬浮泥浆。按照所选择的钻孔方法进行适用性论证,达到要求后才能使用。钻孔泥浆液面的高度必须始终高于孔外水位1.0-1.5m之间。

2.5 钻孔工序和清孔

钻孔时需要在间距4m内的任何混凝土灌注桩完成24h之后才能开始,以免影响相邻冲孔灌注桩的混凝土凝固效果。尽快完成钻孔工作,本工程在钻孔时,选择了6台CZ-8型冲击钻机同时钻进的方法,有效保证了钻孔效率。在钻孔施工中要尽量连续进行,避免中断[2]。因工程地质条件为强湿陷性地质,承载力比较低,含水量比较大,为保证钻孔质量,先对其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保证强湿陷性地质具有良好的强度,确保能够承受钻进时形成的压力及柱钻孔设备的自身重力;然后调整钻进和放样位置的精度,保证钻头和放样点位的误差在允许范围中;最后要做好钻进记录,及时勘查地质并和设计方案进行对比,精确掌握地质条件数据,调整钻孔压力和钻进速度,以控制钻孔质量。

当钻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之后,要由现场工程监理师进行检验,验收合格之后,及时清孔。本工程在清孔时孔内水位始终保持在地下水位以上1.5-2.0m之间,以免发生孔壁塌陷问题。本工程钻孔清孔选择了正循环排渣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具体的清孔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钻孔清孔示意图

图3中1表示钻杆;2表示送水管;3表示主机;4表示钻头;5表示沉淀池;6表示潜水泥浆泵;7表示泥浆池。

2.6 钢筋骨架

钻孔清孔完成之后,混凝土灌注之前需要将桩的钢筋骨架整体放到钻孔中,如果钢筋骨架安装完成之后,受到现场条件或者其他因素的限制,无法及时浇筑混凝土,要及时将其移出,待混凝土浇筑时,再重新下放,以免钢筋骨架破坏孔壁,影响最终的施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钢筋骨架上需要布设内支撑架,以免在运输和吊放时发生变形,在顶面做好加固措施,避免钢筋骨架上浮,本工程施工中,通过安装混凝土垫块的方法,避免了钢筋骨架发生上浮问题,混凝土垫块沿着桩长的间距不能超过2m,横向周围不能<4处[3]。

2.7 灌注混凝土

混凝土灌注之前,需要检查坍落度和均匀性,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能使用。混凝土灌注要连续进行,避免中途停止,灌注时也不能发生离析现象。水下混凝土灌注示意图如图4所示:

开始灌注之前,要检查导管进入钻孔的深度,保证导管头到孔底的距离在250mm-400mm之间。首批灌注的混凝土数量,要满足导管初次埋设深度和填充导管底部间隙的需求[4]。以免泥浆或者是水进入管内,且不能超过6m,逐步完成混凝土灌注。

3 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和处理措施

3.1 塌孔问题和处理措施

塌孔是冲孔灌注桩施工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钻孔内部水位突然下降,且孔口不断有密集的水泡冒出,钻机运行负荷明显增大等。引发塌孔的主要原因是:泥浆密度不足,无法起到护壁的作用;在钻孔时没有及时补充泥浆;护筒埋设深度不足,下端孔口漏水等。

塌孔问题的处理措施为:在强湿陷性地质条件下应用冲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时,需要严格控制进尺的速度,尽量选择密度、黏土、胶体率比较大的高质量、高品质泥浆;在钻孔时可适当提升护筒的高度,以达到提高水头的效果;孔口发生塌陷之后,要及时拆除护筒回填钻孔,重新埋设新护筒后再继续钻孔[5]。

图4 水下混凝土灌注示意图

图4中1表示上料斗;2表示贮料斗;3表示滑动;4表示卷扬机;5表示漏斗;6表示导管;7表示护筒;8表示隔水栓。

3.2 斜孔问题和处理措施

本工程所在区域为典型的强湿陷性地质,地质条件复杂,部分标段有较大的孤石和探头石,在有倾斜的软硬地层交界位置施工钻孔时,就极易发生斜孔问题。此外,钻机底座稳定不足,基础平整度不够,会影响钻杆的垂直度,从而引起斜孔问题。

斜孔问题的处理措施为:在安装钻孔设备时,要先进行基础和基座的找平及调整工作,起重滑轮和护筒中心要尽量在一条直线上,边钻进,边校验,发现倾斜及时停止钻孔,处理之后再继续钻进[6]。在容易发生斜孔的软硬地层交界处钻进时,需要严格控制进尺深度,低速钻进。

4 结 语

综上,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基于强湿陷性地质条件下的冲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分析得出,强湿陷性地质条件是供水工程渡槽施工中比较常见的地质条件,质地松软,承载力差,无法满足渡槽施工的需求,需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措施进行全面处理,才能满足渡槽施工的需求。冲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施工质量和适应性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有效处理和加固强湿陷性地质条件,满足渡槽施工的需求,值得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借鉴。

猜你喜欢
渡槽陷性冲孔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优选的研究
冲孔灌注桩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及施工质量控制
公路路基湿陷性黄土及处理对策
水中栈桥搭设及平台冲孔灌注技术探讨
基于 ABAQUS 软件的预应力梁式 U 型渡槽受力分析
高架渡槽不同支撑结构型式动力特性研究
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措施探讨
溶(土)洞地区冲孔桩孔壁声波探测施工技术研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的渡槽
落料冲孔复合模刃口尺寸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