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与发展

2021-10-25 17:51马静
科学与财富 2021年25期
关键词:制约因素发展方向分类

摘 要: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西周时期的礼乐文明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今,文化早已不再局限于最初的娱乐功能,转而更多向沟通、传承、教化等其他方面拓展。电视节目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在弘扬和传承文化方面意义重大。本文立足于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分类,浅析了当下制约文化类电视节目发展的因素,并提明了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方向,旨在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文化类电视节目;分类;制约因素;发展方向;

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具有推动性、促进性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毫不夸张地说,文化竞争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1]。文化类电视节目在当下多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应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与功能,积极传播具有正向引导作用的文化。

一、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分类

文化类电视节目,可以从广义和狭义来定义。广义上说,指所有的电视节目,因为无论何种电视节目都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并具有娱乐或者传承的功能;狭义上说,指根植于历史、文学、人文环境等客观文化,与娱乐节目相区别的一种文化电视节目[2]。笔者在此将从狭义的角度来解析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分类。文化类电视节目题材多,分类广,常见的有讲座类、文字类、表演类、体验类、记录类等。其中讲座类指一些学者利用利用讲坛这一平台,开展讲座,其内容广泛,天文地理无一不可讲;文字类指以中国传统汉字为基础,挖掘汉字文化与诗词文化背后,与观众产生共鸣的点;表演类更注重“演绎”;体验类更侧重实际感官之感;记录类更注重客观实际[3]。

二、制约文化类电视节目发展的因素

一是节目内容单一化。虽然我国文化丰富多彩,可供挖掘的亮点题材众多,但是由于当前经济利益的驱动,很多电视节目制作者相较于内容,则更关注流量与收视率,并不真正意义关注节目内容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4]。因而一类节目走红电视、网络后,市场上总会掀起一股跟风热潮。

二是节目受众片面化。当下很多年轻人沉迷于“快餐文化”,娱乐题材的一些短视频更容易深入人心,相反,一些真正有意义的电视节目则往往由于其需要推理、理解而曲高和寡,多受一些具有一定知识储备或题材偏爱的人青睐,普罗大众不愿耗费大量脑细胞去接受、思考,受众面相对狭窄。

三是节目形式陈旧。一些电视节目形式缺乏创新性,相关的节目制作人本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无论舞美设计还是造型、音乐都往往固守陈旧,无法紧跟当下时代潮流,缺乏节目观赏性,不接地气,无法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

三、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方向

一要丰富节目内容。电视节目的内容应立足于传统中国文化,结合外来文化,两者相结合,去粗取精,其内容既要结合当下时事热点,也要结合观众实际需求,有利于丰富广大观众的思想[5]。这就要求电视节目制作者首先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不再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转而更多关注节目本身所传递的内涵和人文精神。其次,还需要节目制作者自身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自身懂得在某一题材、角度深耕,不断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社会价值,才能制作出不同于市场其他产品,对观众有深远影响的节目。例如《听写大会》,看似只是汉字的书写,实质则深深扎根于传统的中国文化。尤其对于当下电子产品盛行的今天,很多人很多字可能仅仅是认识,无法真正落实到纸笔。这档节目内容超前,填补了市场上“汉字”相关节目内容的空白,传播了传统文化,丰富了汉字文化教育,对于广大受众具有积极、正向的意义,其走红在意料之中、情理之中。

二要拓宽节目传播渠道。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电视节目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电视,转而应与当下流行的互联网、自媒体相结合,并依托于手机、IPAD等移动客户端,众多电视节目在网络的传播推动下,可以拥有更多的受众。其制作方向应与时俱进,结合当下常见的类似“摇一摇”、“扫描二维码”、“开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功能”,创作出适合此类传播渠道的节目,真正扩大文化类节目的影响,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6]。同时应当整合相关的传播渠道,并及时推出“宣传手册、书籍制作”等一些衍生品,既可以增强节目传播频率,起到“涟漪”功效,又可以深化传播效果,使真正好的、优秀的文化类电视节目既有经济利益,又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文化价值。

三要创新节目形式。电视节目形式应与节目内容相匹配,摆脱过去单一的“为录制而录制”的场景,转而采用“动+静”的新形式,并融合蒙太奇等剪辑技巧,使节目画面更为丰富,节目形式更为出新奇,例如将在综艺节目中加入竞赛环节,或者将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等无一不体现了节目创作者的匠心独具。同时还应与现场的灯光、音响相结合,尽量设置悬念,烘托现场氛围,紧抓观众眼球。既要贴近大众,又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不能为了提高收视率编造虚假情境,忽略新闻工作的客观性与引导作用。另外,还应当注重节目的包装与预告。将“点睛之笔”“闪光之处”体现在包装里,将下集精彩片段、悬念体现在预告里,既要使观众对节目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要保持持续观看的动力。

总而言之,媒体不应被经济所左右,文化也不应被流量所控制,媒体人秉承初心,制作出有深度、有温度的文化类节目,是当前的大势所趋。相信越来越多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体验、饱含人文精神的文化类节目一定会迎来其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邹巧. 方寸荧屏,让地方文化传承突破囧途——试论地方历史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与发展[J]. 声屏世界, 2015, No.401(12):54-55.

[2]杨晶.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7, 000(004):38-41.

[3]邱冬梅. 文化類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以北京卫视《这里是北京》为例[J]. 传媒, 2015, 000(006):50-51.

[4]冯有才. 从《经典咏流传》看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与发展[J]. 新闻世界, 2019(12).

[5]钟倩. 非遗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与提升——以《一起传承吧》为例[J]. 传媒, 2020, 000(004):54-56.

[6]刘洋.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特点及创新分析[J]. 当代电视, 2019, 000(006):53-55.

作者简介:

马静(1985.4-),女,云南大理人,三级文学编辑,广播电视编导。

猜你喜欢
制约因素发展方向分类
分类算一算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