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如何提升学生审题解题技能

2021-10-25 01:58张沥夫
科学与财富 2021年25期
关键词:应用题小学数学

张沥夫

摘 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应用题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巩固与提升,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加强学生对应用题的审题与解题能力,对于学生数学这一科目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审题解题技能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经常通过应用题这一方式来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测验。在应用题的解题过程当中,学生不仅仅需要用到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计算能力,更需要对应用题的题目当中包含的信息进行挖掘,才能找出解题的关键并做好应用题。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审题解题技能,是提升小学数学这一科目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培养学生对应用题的兴趣认知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应用题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因为应用题中包含数学概念、性质、公式和法则等内容,但因为小学生的心理能力与思维能力尚不成熟,需要借助与实际有一定关联的应用题,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教学过程当中,数学应用题具有非常广的覆盖范围,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当中巩固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应用题当中的各项数据代入生活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步计算。此外,数学应用题还包含着一些生活常识,可以使对生活环境认知尚不完善的小学生加强对生活环境的理解。因此,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都喜欢使用应用题作为学生的课后习题,就是明确注意到了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优点。此外,由于小学生这一群体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应用题这一将知识学习与生活认知相结合的习题形式很容易引发小学生的解题兴趣,教师只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引导,就能够让小学生提升对应用题的兴趣[1]。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当中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的练习。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道具,如葡萄、鸡蛋、香蕉、茄子这四样物品让学生分类。此时,学生的分类方式无非为以下几种:根据形状,将葡萄鸡蛋分为一类,将香蕉黄瓜分为一类;根据颜色,将葡萄茄子分为一类,将鸡蛋香蕉分为一类;根据类型,将葡萄香蕉分为一类,鸡蛋和茄子各自是一类。在学生对这四样物品分类完成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为什么将这几样物品这么分的原因,并且对学生没有讲到的分类方法进行补充与说明。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生活当中的物品,并且尝试对于相同的多件物品举出两种以上的分类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提升对“分类与整理”的学习兴趣,更能讓学生对生活环境当中的事物的特征进行认知,从而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成长。

二、培养学生对应用题的审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提升对应用题的兴趣认知,更需要对小学生的审题能力进行培养,只有认真的读懂了题目,才能够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相关解题。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知到审题过程对于应用题解题的重要性,并且培养学生从应用题当中找出关键语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审题能力得到提升。在这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审题的习惯,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当中严格审题,才能让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获得充分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举出这样的应用题:王大爷在自家楼下的院子里种了一小片青菜,但是院子里面有人养猫养狗,王大爷害怕猫狗对青菜造成影响,因此决定用篱笆把菜地围起来。已知王大爷的菜地长的一面靠墙,是一个长5米宽3米的长方形,那么王大爷需要买多少米的篱笆?在这道应用题提出之后。有些没有审题的学生就会进行盲目的解答,看到王大爷的菜地长5米宽3米,就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得到16米篱笆这个答案,而认真审题了的学生就会在题目当中得出“这个长方形并不完整,有一面不需要用篱笆围上”的结论,并且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得出的周长16米减去一条长边5米,从而得出需要11米篱笆的正确答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对题型进行修改,以此让学生了解应用题解答过程当中审题这一行为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的审题能力获得提升。

三、培养学生对应用题的发散思维

小学生这一群体对于事物的认知比较简单,但因此也充满了想象力与发散性。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大力引导学生在应用题的解题过程当中运用发散性思维与想象力,努力寻找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才能使学生在应用题的解题与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避免被思维定式所约束,而是努力寻找其他的思路[2]。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当中,有着我国历史上非常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这道题是:将鸡与兔子共同关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鸡有多少只?兔子有多少只教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对古人的解题方法进行了解,假设将笼子放在火上烤,鸡和兔子都会感觉烫,于是鸡抬起了一只脚,而兔子抬起了两只脚,那么剩下的脚就有47只。由于在火烤笼子的状态下兔子比鸡多一只脚,那么只要用现有的脚数减去头数,得到的就是兔子的总数,之后鸡的总数也能得到。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寻找其他的解开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比如假设笼子里全是鸡,那么应该有70只脚,每多两只脚,就代表笼子里面多一只兔子。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关键在于鸡是两只脚,而兔子是四只脚,只需要找到其中的对应关系,就可以得到很多种解开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通过鸡兔同笼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对于应用题题目关键部分的分析能力得到了提升,更能够使学生升起寻找应用题其他解题方法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结束语: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的关键,通过趣味横生的应用题,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对生活环境的认知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当中注重对学生应用题审题解题能力的培养,只要能够将应用题做好,就能够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与数学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吕晓林.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8):83-84.

[2]夏含东.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2021(30):66.

猜你喜欢
应用题小学数学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应用题的「多余条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