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几点思考

2021-10-25 02:20张德祥朱俊科兰玉彬李慧敏
科学与财富 2021年25期
关键词:安全耕地

张德祥 朱俊科 兰玉彬 李慧敏

摘 要:长期以来强大的粮食生产、储备、农产品保障能力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最大底气。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确保粮食和主要副食品安全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指导下,中国粮食安全成就斐然。我国连年增长的粮食生产总量起到压舱石作用,然而国内仍存在自然、市场、技术、政策风险,对国家粮食数量、质量、生态、能力安全构成挑战。为此,必须切实保障未来国家粮食安全。这对于顺利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本文就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展开探讨。

关键词:国家粮食;安全;耕地

引言

随着人均收入不断增长,人均粮食需求还将持续增加,粮食总需求将会继续上升,要保障全国人民“吃好饭”的压力仍很大。国家时刻牵挂中国粮食生产,多次批示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碗里还要装“中国粮”,并提出“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等具体解决方法。

1加强粮食安全的政策保障韧性

政策首先要控制的是粮食总量风险。就稳价格和补贴而言,充分发挥“黄箱”“绿箱”政策的调控空间,适当提升粮食收购价以确保农民生产积极性和种粮面积持续稳定,同时也要继续优化补贴效应,鼓励低碳绿色化种植并设立相应的绿色化粮食专项生态补贴;加大整合并统一规划涉农资金,细化部分补贴增量并予以集中,特别是用于农业科技、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建立动态粮食补贴政策机制,根据粮食全产业链的贡献度(数量和质量)来划定相应的粮食补贴类型和层级,包括生产、运输、加工等环节;就稳保险和贷款而言,“把农业保险真正回归至政策公益性,实施由财政主导及农业农村部相关部门参与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而商业保险公司运作的市场化农业保险仅作为风险管控的工具而绝非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手段”,细化不同条件和门槛的粮食保险,如设立兜底保障的政策性自然灾害、收入、价格等保险;农业保险还需要结合地方区域特色和粮食生产格局,增设未有险种,如特色高品质粮食、天气指数等保险;加大对种粮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贷款贴息和融资担保的扶持,结合粮食作物周期来调整经营主体还贷梯次,实施错峰还贷并支持设立种粮中长期专业贷款项目。此外,政策还应确保粮食质量过关。政府要借助现代科技建构全过程覆盖的农产品质量监管信息管理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相应粮食监管部门的职能整合以实现各方面数据资源共享,为社会公众提供权威、准确、及时的粮食质量安全信息。

2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点应在发展生态高值粮食育种产业上有所突破

为应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必须适时进行调整,化危为机,应该从“温饱型”粮食生产向“优质高产型”与“功能型”粮食生产结合转变,从传统的“高产”粮食产业向“优质高产”与“生态高值”粮食产业二者并重定位转变,从“追求粮食产量”转向“优质高产”与“藏粮于技、绿色生产”二者结合定位转变,从关注“粮食产量连增”到“优质高产”与“粮食安全与营养价值”二者结合的方向转变。因此,发展生态高值粮食育种产业,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点突破领域,也是我国现代种业科技创新重点突破的方向。生态高值粮食产业是充分应用现代化及未来新育种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武装起来的农业高新技术体系和新型粮食产业生产模式,构建生态高值粮食产业体系要解决的重点为:一是把握好生态高值粮食产业的发展方向。在生态高值粮食育种基础理论、育种攻关技术和生物技术上有所突破,为发展壮大生态高值粮食育种产业提供关键性技术支柱;二是利用新育种技术和新生物技术培育出富硒、富锌、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的水稻和小麦新品种;三是在追求生态高值粮食高产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其品质、功能和效益,要加快培育生态绿色、环境友好、资源高效、优质特色和高附加值专用,以及适宜轻简栽培和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方式等突破性新品种,重点培育优质功能水稻、降糖降血脂的小麦、优质蛋白玉米等重要功能粮食作物新品种。

3将藏粮于地落实到何粮藏何地

按照“藏粮于地”的原则,把中国每年需要的主要口粮(水稻、小麦等)、大宗饲料作物(玉米、大豆等)、重要的农业生产原料(糖、棉、油等)、优势农产品(茶、水果等)等作物根据国家安全所需的耕种面积(最低安全需求减去境外有效保障),在中国的耕地图版上按照作物的耕种历史、生物学特性、生态学要求等落到最适宜的耕地上(建议主要口粮、大宗饲料作物规划由国家牵头,区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由省市级以下做区域规划),建立相对固定的耕作区,以规划定政策、落资金、培养专业性经营主体,确保生产要素的聚集、耕种文化的传承,从而建立起牢固的农业生产体系。

4以电子商务和数字化强化现代种业发展的动力

在信息化和网络化不断普及的背景下,逐步增强互联网与种业发展的融合度,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和农业数字化转型契机,有效保证种业的高效发展。一是抓好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建立一批种业数字化实践应用基地,为布局智慧型种业提供坚实的基础;二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种业全产业链,建立育种管理与数据分析系统、制种基地远程控制系统、种子标识和追溯系统、种业品种和知识产权保护系统、种子售后服务系统,逐步打造全方位数字化种业体系;三是打破传统的种业销售模式,建立电子商务营销渠道,最大程度地减少分销成本,实现种业与农民的对接,使二者建立起联系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

结语

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国家安全潜在的隐患。粮食安全没有保障,农业现代化就无从谈起。今天,全国上下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按照农为政首的历史智慧举国之力攻坚“三农”难题,相信随着乡村振兴事业的深入推进,粮食安全难题将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王宏广.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与对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0.

[2]王向阳.保障粮食安全要抢占全球种业技术制高点[J].人民论坛,2020(22):64-65.

[3]徐一兰,傅爱斌,陈光尧.中国种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种业,2020(11):13-17.

[4]李登旺,仇焕廣,张世煌,等.中国种业发展的国际比较与改革思路[J],世界农业,2019(9):162-168.

[5]李军民,唐浩,李进伟,等.推进种业科技创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J].中国种业,2019(9):5-7.

猜你喜欢
安全耕地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保护耕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耕地时节
耕地多功能的层次性及其多功能保护
提高耕地质量对保障粮食安全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