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21-10-27 17:20
中国文化遗产 2021年5期
关键词:文化公园遗产文化遗产

外刊选粹

在冲突后恢复重建阿拉伯国家文化遗产的必要措施

在过去近半个世纪,中东和北非地区发生的战争和冲突已然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战后重建被视作是实现全球稳定、消除21世纪贫困的关键。然而,在战后重建的实践和政策中,文化遗产却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文章指出,冲突发生后的恢复重建工作需采用融合发展主义与社会转型调和的综合措施。在战后重建综合措施中,不仅要反映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还要创造一个能够阻止暴力重演的、和平的环境 。在融合希望、治愈和调和三重目标的冲突转换视角的指导下,文化遗产的战后恢复重建可以证明是有效且可持续的。虽然目前还没有解决战后重建文化遗产“通用”的解决方案,但文章提出文化遗产战后恢复重建相关政策、实践的必要条件如下:

1.平衡置换和保护两种途径方法

要树立文化遗产恢复重建可包含置换和保护两种途径的观念。一方面,保护主义者希望还原战前的建筑环境,以此作为一种还原其身份标识的方式,同时还有助于抚慰被战争伤害的人们。另一方面,部分人认为战争带来的破坏提供了一次改善地区面貌的机会。因为在快速稳定下来的、开启战后重建的社会中,文化遗产可能被视为是阻碍发展的存在。

文化遗产发挥的效用并不总是积极的。在建成环境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层的分歧及不公平的经济或政治关系。更普遍的是,被战争所毁坏的贫穷街区已经成为社会剥夺及环境恶化的中心①。除了引发冲突的负面遗产外,社会也在被暴力本身所影响。而对于战争及其结果的感知则拓宽了社区与遗产之间的维度。如若冲突不结束,也就无法看到重建的希望,破坏的环境就成为了最熟悉的环境。

2. 持续的政治与金融援助

目前,尚不能假设在恢复重建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可以得到政治和资金的持续援助。因为重建相关的金融资源有限,且经常取决于外部的投资。而国际政治及金融机构针对文化遗产的援助起伏显著,常常在战争发生后达到顶峰,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减少。這个趋势与重建的实际需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重建需求的援助常根据更加细致的破坏评估而不断增加。

这个事实意味着:(1)恢复重建工作计划应纳入和平时期的日常筹备规划,将可利用的资源最大化;(2)必须确定优先推进的事项,例如,不同历史遗迹之间,城市中心和外围区域之间,居住和礼拜场所之间,经济活动和公共空间美学之间;(3)维护媒体的关注度十分必要,但不能让媒体来决定重建的优先推进事项;(4)快速制定恢复重建工作计划和重建愿景,利用可用的政治和金融资本;(5)通过了解文化遗产恢复重建和经济复原之间的关系,保留多元相关群体的利益诉求;(6)多边的信托基金可以提供长期的金融和政治援助。

3.充分的制度能力

在受冲突影响的国家中存在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机构和人员的能力发生了剧烈变革,这种变化直接影响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恢复重建工作。当冲突导致制度倾覆时,人们会误以为人员和机构也丧失了能力。恰恰相反,两者的能力会转向应对冲突,但是因为需要重新适应战后的环境,应对能力会变得十分脆弱。

战后的国家倾向于承袭需要重大改革的公共管理机构。更复杂的是,这些机构可能缺少推动重建工作所需的经验,但它们在面对战后出现的新政权架构时,会采取迅速有效的行动。而且,机构所掌握的权力可能与当下盛行的新自由主义者重建模式相对立,后者认为官僚政治腐败低效,应将国家的权力最小化。因此,有必要培养机构和人员恢复重建文化遗产的能力。此举有助于将恢复重建文化遗产的能力与其他社会经济、政治层面的复原工作相整合。

4.真正的本土化及主人翁意识

在文化遗产恢复重建的过程中,本地在利用当地原材料、工艺和技术方面拥有极大的优势,可以帮助当地社区恢复尊严,重拾自信与信心。因为这些原因,相比外部的解决方案,本土化的方式更有效、更可持续,性价比也更高。遗产的保护与重建工作不仅仅是建筑本身:而是一个更宽泛的文化认同过程,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不幸的是,国家政府和国际参与者在寻找或构建当地自主性方面经常失败,要么是忽视的缘故,要么是项目设计或时间安排不适合造成。总体而言,战后恢复重建的经验教训同样适用于文化遗产的恢复重建和保护,后者的工作推进最终将取决于当地是否支持保护机构。

5.共同的愿景

文化遗产的恢复重建需要一个共同的愿景,它与更宏观的战后恢复重建的愿景相关。部分冲突会以单边政府或派别建立评估体系即“胜利者的和平”的方式结束,而评估体系则控制着遗产和关于重建遗址优先顺序的决定。尽管会出现难以解决的挑战,但是在行动和思想上要变得更加普适且先进,以此来巩固共同的愿景。

文章在结语中指出,文化遗产恢复重建要比寻常认知复杂的多。首先,需要认识到目前没有快速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战后恢复重建是一个漫长、艰苦的过程,尤其是修复文化遗产方面;国际社会对于该领域的关注度少得可怜。文章强调文化遗产的恢复重建需要跳脱物质实体的修缮,更加关注社会经济方面。文化遗产恢复重建的核心在于本地社区的积极参与。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文化遗产恢复重建中所遵循的共同愿景需要多方的协调。

文章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Studies2021年第5期,作者:Sultan Barakat;编译:赵毓(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国际资讯

UNESCO与国际刑警组织非洲南部地区事务局合作举办培训项目

近日,UNESCO与国际刑警组织非洲南部地区事务局合作,共同举办了一期培训项目,以加强执法机构应对非洲南部地区艺术作品与文化遗产犯罪活动的能力。

此次培训工作坊旨在加强非洲南部地区执法机构阻止文物非法进出口及转移文化财产所有权的能力,同时帮助其制定禁止和防止文化财产非法交易的相关举措。此次培训提供了一个了解目前非洲地区文化财产非法交易现状的机会,同时加强非洲南部地区在保护文化财产方面的协作。

拉丁美洲论坛本次主题为密集人口威胁下的遗产

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们确信市民和机构评估保护历史与文化财产的能力是保护上述财产的关键所在。在国际层面上,ICOMOS已经制定相关文件,通过“遗产警报”和其他机制来提醒政府当局关注那些处于危险状态下的遗产资源。拉丁美洲论坛旨在从群众和社区生活的方式来消除拉丁美洲文化遗产所面临的风险,以此寻找持久且在政治上可持续的保护和干预措施。

面对处于危险之中的文化遗产时,应秉承包容和对话的视角,重视可以将该现象概念化并指导其他潜在参与者开展综合措施的多元化观点。特别强调在利益调解过程之中,确保个体和社区认同将遗产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路径。

UNESCO在贝鲁特港口爆炸一周年后开展遗产保护

在危急时刻,文化常被当作是人道主义援助之后的工作主题,但是文化是每个地方社区的灵魂所在,是社会凝聚力的源泉,亦是推动集体行动及恢复重建共同价值观的载体。在贝鲁特,上述表述被證实是有效的。这座城市充满生机的文化正被多元化社区的创造力及其影响力所滋养着。

这就是UNESCO在贝鲁特港口经历2次爆炸后,持续调动国际社会通过“致贝鲁特”项目迅速启动支持学校、遗产建筑、博物馆、美术馆和创意经济等复兴工作的核心要义。UNESCO及其合作方不仅要保存建成遗产、保护贝鲁特城市的记忆,而且还致力于提升城市的保护,管理受影响的城市遗产,孵化创造力,助力城市文化生活的复兴。

UNESCO宣布与爱彼迎在提升文化旅游、赋权社区及保护墨西哥遗产方面达成合作

在UNESCO的支持下, 爱彼迎(Airbnb)将在传统旅游线路之外,拓展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体验,以一种有效且可持续的形式助力墨西哥旅游业的发展,从而使文化创意旅游业可以惠及到更多社区群体。

UNESCO墨西哥办公室和爱彼迎将会筹备更多项目,通过加强赋权当地旅游社区,整合创意和文化元素并融入当地旅游价值链,实现旅游业长期有效发展。双方将通过整合各自以往的经验加强对文化的了解与感知,进而保护墨西哥国家文化与自然资产。

UNESCO举办2021年国际青年日的庆祝活动

为庆祝2021年国际青年日,UNESCO拉姆安拉办公室在巴勒斯坦西南部的乡村,同时也是一处世界遗产地——巴蒂尔橄榄与葡萄酒之地·南耶路撒冷文化景观,举办了一场活动。活动旨在邀请青年参与保护传统农业,提升巴勒斯坦可持续的粮食文化。

该活动在推广巴勒斯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框架内开展,提升人们对粮食与农业紧密联系的意识,以及青年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的角色。

网飞与UNESCO在庆祝印度多元文化遗产方面达成合作

网飞与UNESCO合作,通过动漫影片《威武小神通》展示印度丰富的文化遗产。在未来的一年里,一系列以“同一个国家,多元的文化”为主题的趣味短视频将照亮印度的文化之旅,内容主要包含古迹、活态遗产、表演艺术、社会实践,及以十胜节、排灯节和洒红节为代表的节庆礼仪。UNESCO试图鼓励鉴别并保护世界各地对人类而言拥有突出普遍性价值的文化与自然遗产。

ICCROM与KIK-IRPA开展洪水过后的文化复原工作

在毁灭性洪水席卷中欧后,ICCROM联手比利时皇家文化遗产机构(KIK-IRPA)组织了一系列可移动及不可移动遗产破坏程度的评估咨询会。KIKIRPA和ICCROM将通过培育跨部门协作,记录遗产地遭到破坏和面临的风险,梳理其共性方法等方式,降低遗产地的潜在风险,并推动其进入前期恢复阶段。

为了支持ICCROM的重点项目,危机情形下文化遗产紧急援助及复原组织举办了为期一天的即兴工作坊,邀请了在洪水侵袭后建立的危机响应委员会的关键成员。

UNESCO呼吁保护阿富汗境内多元的文化遗产

在世界遗产地巴米扬大佛被蓄意破坏的20年后,UNESCO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呼吁保护阿富汗文化遗产中的多元性,尊重国际法规,采取必要前置措施保护文化遗产免受破坏和洗劫”。UNESCO密切关注当下的情形,并致力于尝试调动所有的资源保护阿富汗无价的文化遗产。

对于阿富汗人民所期待的持久和平和人道主义救援来说,文化遗产的任何破损将只会带来不利的结果。UNESCO进一步强调,应为文化遗产专业人员及艺术家持续开展工作提供一个和平的环境,因为他们在塑造阿富汗民族凝聚力和社会结构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

国际资讯主要源于UNESCO、ICCROM官方网站,翻译:赵毓(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国内资讯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37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0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87个,6819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形成了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耕文明遗产群。全国共划定了历史文化保护街区970片,确定了历史保护建筑4.27万处,历史街区的数量较2015年翻了一倍,历史建筑的数量增加了4倍。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着力解决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屡遭破坏、拆除等突出问题。

《意见》明确,城市更新禁止大拆大建、拆真建假、以假乱真,不破坏地形地貌、不砍老树,不破坏传统风貌,不随意改变或侵占河湖水系,不随意更改老地名;不能继续延用过度房地产化的开发建设方式,要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进行。

将以往的“拆改留”逻辑转变为“留改拆”,按“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的原则,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工程,稳妥推进城市更新。

《意见》指出,要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考核问责。鼓励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举报违法违规行为。

要建立日常的巡查管理制度。把巡查工作纳入到社区网格化管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随时随地发现问题,及时准确纠正、处理问题。建立评估机制。定期评估系统性保护和传承工作的情况,保护对象的保护状况。健全监督检查机制,依法行政。

《意见》将保护历史文化纳入到文明城市的测评体系中,把保护成效和领导干部的考核、任免、奖惩挂钩,对造成后果的责任人依法依规依纪作出处理,同时加大公益诉讼力度。

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出台

近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要求各相关部门和沿线省份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整合长城沿线15个省区市文物和文化资源,按照“核心点段支撑、线性廊道牵引、区域连片整合、形象整体展示”的原则构建总体空间格局,重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类主体功能区,实施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长城精神文化研究发掘、环境配套完善提升、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数字再现工程,突出标志性项目建设,建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长城保护传承利用体系,着力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打造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劃》,整合大运河沿线8个省市文物和文化资源,按照“河为线、城为珠、珠串线、线带面”的思路优化总体功能布局,深入阐释大运河文化价值,大力弘扬大运河时代精神,加大管控保护力度,加强主题展示功能,促进文旅融合带动,提升传统利用水平,推进实施重点工程,着力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新时代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整合长征沿线15个省区市文物和文化资源,根据红军长征历程和行军线路构建总体空间框架,加强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类主体功能区建设,实施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教育培训工程,推进标志性项目建设,着力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呈现长征文化,弘扬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精神家园。

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印发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继续加强整体统筹协调,尽快印发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指导沿线省份推出分省份建设保护规划,着力形成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功能突出、贯通衔接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体系。同时动员各方面力量,建设投融资平台,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高质量推进。

猜你喜欢
文化公园遗产文化遗产
积极推动江苏国家文化公园立法
与文化遗产相遇
临沂市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开园
遗产怎么分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就“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开展专题调研
密洛陀文化公园游记
千万遗产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遗产之谜